APP下载

培育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奠基

2014-06-05蒋修宁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3期
关键词:美德立德校园文化

蒋修宁

学校教育,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德育工作的宗旨在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精神基础,因此,如何立德树人,怎样构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立德树人,必须站在战略高度认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具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及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这三个层次的价值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融会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价值追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对教育战线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决定》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要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为我们教育改革指明了新路径、提出了新举措,让我们眼睛为之一亮。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的核心价值观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教育工作作出的新部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努力创新思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立德树人,必须正视德育的现状,并努力从误区中走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把未成年人的培养方向和素质教育的内涵搞清楚,真正从重智轻德的误区中走出来”。

用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审视我们德育工作,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必须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正冲击着中学生的精神世界。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过渡期的当代中学生,抗干扰能力、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我们德育工作还存在着务虚有余,务实不足,不接地气的现象。存在着内容重复、形式单调、远离生活的现象。一味追求“一刀切”的形式效应,“一窝疯”的轰动效应、“立竿见影”的速成效应。究其原因,还是我们未能从战略高度认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德育工作仍在误区徘徊。

1.课堂主阵地、课程主渠道、文化主旋律的育人功效被忽视

课堂教学重“智”轻“德”,德育渗透得不到落实。当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德育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是以减少德育课程、挤占德育时间为代价。存在重文化课程,轻美、体、劳、社会实践课程的现象。

2.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轻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系统构建

现在德育工作明显的不足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规范行为和校规校纪的教育,通过校、级、班、组层层管理,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学生没能形成核心价值观系统,校园文化生命力日趋萎缩。

3.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

不能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德育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成了“来自天外的声音”,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

三、立德树人,必须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中培育核心价值观,构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1.要强化课程资源主渠道、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有效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入教材、入课堂、入心灵

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教育家杜威说过:“没有离开智育的德育,也没有离开德育的智育”。教师在课堂要处理好学科知识与德育的关系,知识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关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期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点,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求教学要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要强调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的观点:开发各学科的价值观资源,注重学科渗透,发挥各学科课程育德优势。

各学科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在备课和上课环节上,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把握好教材中学科知识与德育的结合点,注重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真正体现“教材是对生活的总结、生活是对课本的延伸”这一宗旨。

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研究工作。要充分调动德育科研力量,做好德育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究工作,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品德形成规律、身心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开发和实施德育校本课程,在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中使特色德育建设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让具有现代气息的“校本德育建设”成为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支点,形成“一校一品”的德育特色品牌。

2.唱响校园文化主旋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精神世界并使之永续发展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体文化。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涵养着鲜明的价值导向,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构建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化人”功效,精心建设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

要加强校训、校歌、校风等学校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张贴悬挂领袖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或张贴学生自我警示的名言,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静态教育功能。

要打造学校特色文化。挖掘学校办学历史和文化内涵,积极开展“一校一特色”校园文化创建活动。提炼和培育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环境文化和校园网络文化。在纵向发展上注重传统和优势的继承,在横向发展中注重独特个性的培植,形成富有个性的办学风格,使学校不断走向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形成底蕴丰厚的育人氛围。

坚持德育活动经常化,通过点面结合、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结合、校内与校外配合、创建与评比结合等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以及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和校庆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组织班会、队会、团会等集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举行隆重的开学和毕业典礼,培养学生荣誉感和责任意识;落实升旗制度,规范升旗仪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精心组织“学雷锋,树新风”、“书香伴我成长”等活动,帮助学生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支持学生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在自主的、创造性的活动中,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积极开展“美德青年”活动,让学生在“学”中感悟美德;以主题班会为载体,让学生在“讲”中倡导美德;以实践创新为动力,让学生在“做”中践行美德;以典型培植为抓手,让学生在“树”中弘扬美德。让学生常怀美德之心,常叙美德之音,常行美德之事,常扬美德之风,常做美德之人。

3.实施“学校、家庭、社区、网络”立体化建设,形成合力,综合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

加强培育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需要动员和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大环境。要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区教育为平台、网络人文教育为联结的立体化新格局,形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和谐联动的综合体系,形成以挖掘学校———家庭———社区———网络资源优势为经,培养生活、行为、学习自理能力为纬的思想道德教育新网络。

进一步发挥整体资源优势,促进学校、家庭、网络、社会“四结合”教育的有效衔接,努力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新模式、新平台,让未成年人时时受到教育,处处得到关爱。

构建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清醒地认识到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辱使命,为祖国建设培养栋梁之才。

猜你喜欢

美德立德校园文化
诚实是美德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助人为乐是美德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