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校”应
2014-06-04陶菁
陶菁
别看“蝴蝶生态园”仅有50多平方米,但园区的外部构造和内部组成却蕴含着许多的科学元素。生态园的外墙采用全玻璃结构,可以为蝴蝶提供充足的自然光,并利于学生平时的观察和欣赏;而顶棚的丝网结构,可将蝴蝶的天敌隔离在外,同时保持内部的空气流动性,让雨水和露水能够自然沉降,使环境更加接近蝴蝶的真实生境;这里的溪水则是循环流动的,在起到净化功能的同时,还让园区保持适当的湿度,为蝴蝶的羽化提供保证。除此之外,为了方便学生活动,“蝴蝶生态园”被细分为蝴蝶羽化区、蝴蝶访花区、蝴蝶食饵区、甲虫生态区等,这样在每个小区域内,学生们都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观察研究。
提到园中的蝴蝶和植物,实验东校的“小专家”也能向你娓娓道来:植物由高到低,错落有致,为不同种类的蝴蝶提供各自的生存空间;大叶的枇杷树和芭蕉树,让蝴蝶有落脚之处;而芸香科的橘树就是蝴蝶的寄主植物了,蝴蝶将卵产在树叶背面,当每年三四月时,幼虫孵化出来就以橘树叶作为食物……传统的蝴蝶喂养常用蜂蜜水,但学生们却想出要改善蝴蝶的“伙食”,用水果的汁液代替蜂蜜水,经过十几种水果的试验,最终发现蝴蝶比较喜欢橙子、苹果和梨,其中对橙子更是情有独钟。
2008年以来,随着“蝶恋花苑”“蝴蝶、科普文化廊”“蝶艺工作室”——诞生,它们与“蝴蝶生态园”一同构成了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蝴蝶科教苑。随后,学校将蝴蝶课程引入课堂,并成立了蝴蝶科教兴趣社团,每到课间和假期,总会在这些地方看到学生们忙碌的身影,听到他们开心的笑声,而在每年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更是能发现众多的实验学校东校学子活跃在科普小论文、科学小发明、实践活动、科学幻想画等参赛项目的答辩舞台上,并获得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据实验学校东校王玮肮校长介绍,学校创设蝴蝶科教苑这样一个自然的天地,旨在通过养殖、观察蝴蝶,给学生们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让学生能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更是希望学生能够从蝴蝶一个世代(卵→幼虫→成蛹→化蝶)的观察学习中,体会到一个生命诞生的艰辛和伟大,从而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
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从蝴蝶教育中受益,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已联合了其他十余所学校组成了“生态联盟”,希望通过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和资源分享,团结更多志同道合的专业生物科技老师,让蝴蝶科教活动能够在更多的学校产生更大的蝴蝶“校”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