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hs-CR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4-06-01王宇沐榕陈莉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针刺脑梗死

王宇,沐榕,陈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州 350001)

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hs-CR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王宇,沐榕,陈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州 350001)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从而探讨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统一的西医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及hs-CRP含量的变化以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的改变。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血清S-100、hs-CRP含量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刺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能促进血清S-100及hs-CRP含量降低可能是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且针刺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脑梗死;针刺;针药并用;S-100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中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早期针刺介入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使患者能最大限度回归社会。近年来,S-100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脑损伤的神经生化指标,在急性脑梗死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观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及hs-CRP含量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影响,旨在探讨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作用机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入院先后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选择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诊断标准。②经颅脑CT或MRI证实。③首次发病,病程<7 d,年龄35~75岁,男女均可。④意识清楚,病情基本稳定,均存在运动障碍,但无失语及认知功能障碍。⑤无心、肝、肾、血液等严重疾病者。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或纳入标准者。②脑外伤、脑肿瘤、脑炎并发脑血管病患者。③病程中不论何种原因死亡患者。④有其他继发性改变者(如梗死并发出血者)。

1.4 剔除与脱落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入者。②未按规定用药或资料不全等影响评价者。③疗程中患者因各种原因自行退出者。④治疗中发生明显不良事件不宜继续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所有观察病例均给予相对统一的常规西药治疗,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爱维治)1.0 g加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前列地尔10μg加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依达拉奉30 mg加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14 d。

2.2 针刺组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始针刺治疗,治拟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第1组选穴(平卧位)取病灶侧颞三针,瘫侧肩前、手三里、合谷,髀关、足三里、太冲;第2组(侧卧位)取病灶侧顶颞前斜线,瘫侧肩髃、消泺、外关,环跳、殷门、阳陵泉。每日选取1组,两组穴位交替取之,采用毫针刺法,行平补平泻手法,使针刺得气,得气后留针60 min,期间每15 min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4 d。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入院24 h内以及治疗14 d后各抽取空腹静脉血1次,送本院检验科检测S-100及hs-CRP含量。试剂盒由德国罗氏公司提供,测定步骤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执行,具体操作由检验科医师进行。

入院24 h内以及治疗14 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专人(执NIHSS-English Group A-V3-1st Cert if ication证书)进行。该医师不参加治疗,且不知分组情况。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各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用配对资料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蛋白含量比较

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S-100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有降低(P<0.01),针刺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详见表2。

3.3.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含量比较

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hs-CRP含量均较治疗前有降低(P<0.01),而针刺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详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蛋白含量的比较(±s,μ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蛋白含量的比较(±s,μg/L)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1

组别n血清S-100蛋白含量t P 1 d 14 d针刺组40 0.268±0.108 0.138±0.0661)11.613<0.01对照组40 0.270±0.105 0.178±0.060 8.724<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含量比较(±s,μg/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含量比较(±s,μg/L)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1

组别n血清hs-CRP含量t P 1 d 14 d针刺组40 13.94±3.81 7.73±2.871)17.600<0.01对照组40 14.05±3.62 9.46±2.69 20.468<0.01

3.3.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而针刺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说明针刺能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1

组别n NIHSS t P 1 d 14 d针刺组40 20.48±2.69 11.03±1.911)26.667<0.01对照组40 21.02±2.15 15.08±1.87 20.159<0.01

4 讨论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过程中,早期康复介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急性脑梗死后,中枢神经可通过各种方式沟通相关突触链,进行脑功能重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部分神经可以再生,使患者功能恢复成为可能[2]。研究证实,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且康复介入时间越早,则患者功能恢复及整体疗效越佳[3-5]。而针刺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康复手段,与现代康复的促通技术有相似之处,也能够实现大脑皮质的功能重组和功能代偿,极大地发挥脑的可塑性[6-8]。针刺能减少缺血缺氧造成的自由基损害,改善血管舒缩状态,增加血供,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促使受不完全破坏的神经突触恢复[9]。大量研究证明针刺对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通过调节缺血再灌注时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紊乱起到神经元保护作用[10],也可以通过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降低兴奋毒性,从而保护脑缺血后继发性神经元损伤[11]。针刺还可提高血浆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的水平,对缺血损伤的神经元起到全面而持久的保护作用[12]。

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其基本病理是风、火、痰、瘀为患,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灵枢·九针十二原》:“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为针刺治疗提供了理论根据。通过针刺相关腧穴,可达到疏通经脉、益气活血的目的[13-15]。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其独到之处,但传统取穴中的部分体针穴位在患者肌张力已有增高的情况下,不仅不利于肌张力下降,而且会加重痉挛模式的形成[16],因此本研究根据Brunnst rom偏瘫恢复理论来设计针灸处方,更有利于患者最大程度的康复。针刺肩前、手三里、合谷,髀关、足三里、太冲,意在诱发瘫侧上肢屈肌、下肢伸肌肌张力增加,促发共同运动;针刺肩髃、消泺、外关,环跳、殷门、阳陵泉,以增强拮抗肌肌张力,促发非优势肌群产生运动,恢复伸屈肌张力的动态平衡。

血清S-100蛋白是神经胶质细胞的标志性蛋白,在脑梗死早期,由于脑组织细胞坏死,释放出大量的S-100蛋白到脑脊液中,并通过损伤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因此S-100蛋白被认为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具有高度特异性,血液中的S-100蛋白升高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比较特异和敏感的标志物[17],可及时反映胶质细胞的损害程度,为判断急性脑梗死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状况提供了定量信息。

血清hs-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正常人血中含量甚低,但在严重感染、物理损伤、血管损伤、缺血和坏死等情况下其水平可显著地升高。大量文献表明,hs-CRP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当时及病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能够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预后[18]。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而且与脑梗死面积密切相关,面积越大,hs-CRP水平越高,早期hs-CRP的显著增高是提示预后不良的敏感指标。

美国国立卫生院NIHSS是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包括脑梗死和出血性卒中)而设计,主要用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定,并能很好地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19]。

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S-100及hs-CRP含量均有降低,而针刺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表明针刺能更好地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及hs-CRP含量,具有保护胶质细胞的作用。针刺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刺有利于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恢复。因此,针刺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及hs-CRP含量,可能是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作用机制之一。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廖亮华,江兴妹,罗伟良.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2):162-163.

[3]尚翠侠,李强,刘珊珊,等.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10):45-47.

[4]徐军青,邱纪方,俞莲娟.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0):696-698.

[5]Zhang NX,Huang TQ,Liu GZ,et al.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Barthel Index in early-stage of stroke cases[J].JAcupunctTuina Sci,2009,7(3):143-146.

[6]谢冬玲,朱丽芳,刘惠宇,等.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8):21-22.

[7]LiGC,Zhao X.Clinical study on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n treating postapoplectic aphasia[J].JAcupunct Tuina Sci,2011,9(2):120-122.

[8]郭爱松,李爱红,陈鑫,等.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2):80-81.

[9]俞昌德,吴炳煌,洪安辉,等.头针加药物治疗早期脑梗塞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3,23(2):4-6.

[10]徐斌,陆任云,倪光夏,等.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纹状体、丘脑中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1,8(8):27-28.

[11]侯雪民,杨骏,李万瑶.Glu、vWF和TC、TG参与电针对实验性脑血管病保护作用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3):40-43.

[12]梁晖,张益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0,51(10):912-914.

[13]廖方容,傅春文.调和阴阳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4):250-252.

[14]Zhang Y,Liu GC,Wang JY,etal.Clinicalobservation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post-stroke spastic hemiplegia[J].JAcupunct Tuina Sci, 2013,11(4):230-234.

[15]聂斌,梁迪赛,孙小翠,等.俞募穴艾灸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9):706-708.

[16]李佩芳.针刺拮抗肌群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J].中国康复, 2001,16(1):42-43.

[17]Lamers KJ,Vos P,Verbeek MM,et a1.Protein S100-B,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myelin basic protein(MBP)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in cerebrospinal fluid(CSF)and blood of neurological patients[J].Brain Res Bull,2003,61(3):261-264.

[18]罗超,吴达军,包正军.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的关系[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7,14(1):57.

[19]Brott T,Adams HP Jr,Olinger CP,et al.Measurement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 clinical examination scale[J].Stroke,1989,20 (7):864-870.

Effectof Acupunctureon the Serum S-100 and Hs-CRP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ANG Yu,MU Rong,CHEN Li.Fujian MedicalUniversity Union Hospital,Fuzhou 350001,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of acupuncture on serum S-100,hs-CRP,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w 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and to discover the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ACI.M ethod Eighty ACIpatientswere random ized into an acupuncture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40 in each group.The two groups both received the same Western medical treatment,and in addition,the acupuncture group also received acupuncture treatment.The contents of serum S-100 and hs-CRP,aswell as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score,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 After 14-day treatment,the inner-group comparison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post-treatment inter-group comparisons of serum S-100 and hs-CRPand NIHSS scor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and the acupuncture group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Down-regulation of serum S-100 and hs-CRP is possibly one of themechanisms of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ACI,and acupuncture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theACIpatients.

Cerebral infarction;Acupuncture;Acupuncturemedication combined;S-100 protein;High-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Stroke;NIHSS

R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4.0296

1005-0957(2014)04-0296-03

2013-11-20

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课题(XH2010044)

王宇(1982-),男,医师

沐榕(1962-),女,主任医师,E-mai l:mrzqb102@qq.com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针刺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