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研究

2014-06-01黄信华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年4期
关键词:环境要素导则环境影响

黄信华

(广东省建筑材料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16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引发关注。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以预防为主要目标的的环保制度,这种制度对项目投产运行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预判防治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具有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中国实施,可有效预防环境污染,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法律法规责任不明确

目前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对法律责任的规定缺少明确说明。例如:环评法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二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1],虽然规定不准指定评价机构,但是环境影响评价法并没有对违反此条规定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明确规定,这会导致审批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项目单位不得不向审批单位指定的机构咨询;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第三十五条规定了违法审批所应当承担的相应责任,但环评法中没有对由哪一级部门对违法审批进行行政处分做出规定。

1.2 部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差

例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对判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规范不全面。用于判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规范,应该全面、易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易于推广实施。在分类管理名录中,有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判别没有明确依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经济落后地区很多新建、改建道路建设规模很小,甚至根据实际需要只进行很短距离的新建、扩建,项目建设规模很小不涉及搬迁,周围无环境敏感点,但是根据分类名录规定这些项目也需要编制报告书,然而根据工程实际,编制报告表即可对环境影响进行说明[2]。

1.3 技术导则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见图1 。

1.3.1 环境要素方面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环境要素技术导则有一定的规范,但环境要素技术导则没有制定和颁布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然而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项目建设包括很多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环境要素,如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何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等。环境要素技术导则也没有对地下水开采、矿山开发等可引发地质灾害的建设项目做出明确规定,导致固体废物和地质环境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规范。

图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结构

1.3.2 专题环评方面

专题环评没有包括公众参与和清洁生产分析。公众参与的范围和深度不统一,需要制定和颁布环评公众参与方面的技术导则,通过统一的标准指导和规范环影评公众参与的范围和深度。由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缺少清洁生产分析规范,环评技术人员对清洁生产没有统一的分析方法,很难保证规范且有目标。

1.3.3 行业环评方面

环境影响评价在行业环评方面技术导则中缺少一些重点污染项目的环评,例如造纸、炼钢等行业没有制定和颁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这些需要进一步完善。

2 解决对策

2.1 法律法规

进一步规范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例如环保审批部门为建设单位指定环评机构的违规行为,如何界定行为是否违规,如果违规怎样处罚等问题也要做明确的规定。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违法审批,由上级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罚需要进行明确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法要对部分法律法规进行细化和完善,如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需要进行细化,提高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

2.2 技术导则

第一,在原基础上增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编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包括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第二,要对公众参与、清洁生产分析技术导则进行完善,提高清洁生产分析针对性和规范性;第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尽快实现行业全覆盖,尤其是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应组织人员尽快编制和颁布典型行业技术导则,例如造纸、金属冶炼等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尽快完善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3 操作方面

①环评公开信息过程要进一步提高公开信息的全面性;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公众代表,提高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③提高公众参与调查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和客观性;④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意识。

3 环保方面的措施

本文从法律法规、技术导则和操作层面三方面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提出解决措施,大力倡导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编制人员培训,相关部门应继续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评加强价单位的监督管理,加大处罚力度。

[1]刘运鹏.我国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地质大学.2012.05.

[2]孟惠萍,牛志睿.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延安大学学报.2011.06.

[3]吴红星.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

猜你喜欢

环境要素导则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会计视角的管理会计学管理属性探析
基于组织生态理论的科技企业创业环境构成要素模型研究
电大微课程在微信中应用的学习环境要素设计
洙赵新河扩大治理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一)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二)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