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症的临床表现
2014-06-01康新奇康正刘
康新奇康 正刘 琳
(1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中心药房,河南 洛阳 471003;2 河南中医学院实习生,河南 郑州 450003)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症的临床表现
康新奇1康 正2刘 琳2
(1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中心药房,河南 洛阳 471003;2 河南中医学院实习生,河南 郑州 450003)
目的 对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症的临床表现进行探讨。方法 资料选取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之间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2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1例,一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另外一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 胃镜疗效比较中,中药组痊愈人数多于西药组,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的也比西药组多,中医症候疗效对比中,中药组的总有效率要比西药组高。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症疗效高,复发率低,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半夏泻心汤;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黏膜
当前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不断增长,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非常大的关系。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与胃、十二指肠的关系密切,胃和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内,对食管黏膜造成比较严重的损伤[1,2]。目前针对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西医治疗,但是因为西医治疗中患者的症状不能完全缓解,同时治疗后的复发率比较高,所以必须研究出治疗效果较佳的治疗方式。文章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2例,年龄为41~67岁,平均年龄为54.7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指南和胃脘痛肝胃郁热性相关诊断标准。经过初步诊断,全部患者均没有心脏病、高血压以及其他的心脑血管疾病。大多数患者在入院之前服用过促动力药、制酸剂等等。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1例,一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称为中药组,另外一组采用西药治疗,称为西药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资料对比没有意义,P>0.05。
1.2 方法
中药组31例患者单独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其方为:半夏、白芨各12 g,黄连、黄芩、干姜、柴胡、枳壳各10 g,旋覆花15 g(包)、代赭石15 g,党参20 g,吴茱萸5 g,甘草9 g。同时按照患者的病情增减药物,如果患者伴有气滞,需要加入厚朴10 g,莱菔子10 g;如果患者伴有积食,则要加入焦三仙各15 g;如果患者泛酸非常明显,则要加入瓦楞子、乌贼骨各15 g。将所需药材煎汤口服,一般一次煎汁在500 mL左右,分早晚两次服用。西药组31例患者主要口服雷尼替丁、多潘立酮治疗。雷尼替丁每次150 mg,2次/天,多潘立酮每次10 mg,3次/天,都要在饭前半小时内服用。中药组患者和西药组患者以半个月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间隔3 d,持续治疗两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和胃镜疗效进行对比,中医症候疗效以《中医症候定量化方法初步研究》为指南。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SPS13.0软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胃镜疗效比较
胃镜疗效比较中,中药组痊愈人数多于西药组,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的与西药组差别不大,治疗无效率低于西药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镜疗效比较
2.2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中医症候疗效对比中,中药组的总有效率要比西药组高,具体情况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对比
3 讨 论
在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反酸、烧灼感基本消失。同时在用药期间对两组患者其他反应的观察中,西药组患者有2例出现腹胀,1例出现头晕,后期症状消失,中药组患者仅有1例出现了轻微的恶心症状,未采取措施自动消失。
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来看,主要是因为食管下端的括约肌抗反流功能减弱,食管黏膜的屏障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胃内容物的胃蛋白酶和胃酸对食管黏膜产生损伤。在中医中反流性食管炎属于“反酸”的范畴,虽然病灶在食管和胃之间,但是发病与肝胆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往往是因为肝胃气滞、肝失疏泄、脾胃气虚等形成的,一般患者病程较长[3,4],很多患者都是等到病情非常严重之后才到医院治疗的。
目前,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往往采用的是中和、抑制胃酸的药物,例如,受体抗结剂等,这些药物在短期的治疗中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因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时间使用这些西药进行治疗,病情不仅容易复发,而且过多的抑制胃酸分泌还有可能诱发萎缩性胃炎,同时伴有一系列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将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
在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中,半夏泻心汤加味因其独特的用药配伍,治疗效果显著。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5]。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黄芩黄连之苦寒以泄热开痞。吴茱萸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的功效,旋覆花善降胃气而止呕噫,代赭石重镇降逆能抑制反流。在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中最主要的是要清肝利胆、和胃降逆,而且患者久病往往脾胃虚弱,所以须将苦寒和温补结合起来。故半夏泻心汤加味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寒去热清,升降复常,则痞满可除、呃逆自愈。
[1] 金虎兵.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6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6):182-183
[2] 刘飞飞.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8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7):36-37.
[3] 沈艳莉.半夏泻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8):180-181.
[4] 成泽惠.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先现代医生,2011,49(14):65-67.
[5] 陈新江.半夏泻心汤加减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观察[J].海峡药学, 2012,24(11):133-134.
R256.3
:B
:1671-8194(2014)04-01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