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点滴式保留灌肠对中医症候量表及疾病活动指数的影响
2014-06-01胡晓蕾白雪霜包双河庆格乐周丽萍张广雷
胡晓蕾 白雪霜* 马 丹 包双河 庆格乐 周丽萍 张广雷
(内蒙古科右前旗人民医院,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
中药点滴式保留灌肠对中医症候量表及疾病活动指数的影响
胡晓蕾 白雪霜* 马 丹 包双河 庆格乐 周丽萍 张广雷
(内蒙古科右前旗人民医院,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
目的 观察中药点滴式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症候量表评分的影响,与Mayo活动指数对比,评估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中药点滴式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自拟中医症候量表及Mayo疾病活动指数进行评分,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中药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明显降低Mayo活动指数评分(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对改善UC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本试验采用的中医症候量表的评价结果与Mayo活动指数评分结果相近。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侵及肠道黏膜和黏膜下层为主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具有治疗难度大、疗程长、易复发等特点[1]。中医对该病有丰富的理论和其独特的认识,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在临床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本试验通过中医症候量表观察中药点滴式保留灌肠对中医症候的影响,并与疾病活动指数结合,力求探索中药点滴式保留灌肠的疗效及中医症候的量化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第七次消化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处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患者;病变范围位于横结肠以下;病程在半年以上;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变类型为急性暴发型或处于缓解期的;有严重心、脑、肾疾病及内分泌、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及精神病等疾病者;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局部狭窄、肠梗阻、直肠息肉、肠穿孔、结肠癌、直肠癌及肛门疾病者;过敏体质;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
1.2 病例来源
2009年至2012年在我院就诊的UC患者21例,其中大肠湿热证8例、脾虚湿蕴证6例、肝郁脾虚证7例,年龄在30~60岁。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药点滴式保留灌肠的方法给药。大肠湿热证以芍药汤为主方,脾虚湿蕴证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寒热错杂证以乌梅丸为主方,肝郁脾虚证以痛泻要方为主方。主方基础上加白及10 g、三七粉6 g、苦参15 g、败酱草15 g、地榆15 g、白头翁30 g。中药浓煎成100 mL药液,无菌包装备用。治疗时将药液用水浴加温至39~41 ℃,装入空点滴瓶,点滴瓶下连输液管,再连接鼻饲管。灌肠前先用39~41 ℃的生理盐水500 mL灌肠,嘱患者将生理盐水排出。患者取侧卧位或膝胸卧位,鼻饲管用液态石蜡润滑后,经肛门插入,将中药液滴入肠道中,滴速为60滴/分,灌肠后药物应在肠道中保留2 h以上。每日一次,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候量表评分及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Mayo评分)的变化。中医症候量表为自拟,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2009)》中的症候分类标准制定。①大肠湿热证。主症:腹痛,腹泻,便下黏液脓血(分为黏液便、脓血便两项分别记分);舌质红,苔黄腻(分为苔黄和苔腻两项分别记分)。次症: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身热,小便短赤;口干、口苦、口臭;脉滑数。②脾虚湿蕴证。主症:大便溏薄,黏液白多赤少,或为白冻;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腻(分为苔白和苔腻两项分别记分)。次症:腹痛隐隐;脘腹胀满,食少纳差;肢体倦怠,神疲懒言;脉细弱或细滑。③肝郁脾虚证。主症: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常因情志或饮食因素诱发大便次数增多;次症:大便稀溏,或黏液便;情绪抑郁或焦虑不安;嗳气不爽,食少腹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3]。其中主症中舌象按有或无定为5或0分,其余项按无、轻、中、重分别给0、3、6、9分;次证有则1分、无则0分。将各项得分相加计算出相应症候得分。Mayo活动指数见表1。
表1 Mayo活动指数
1.5 统计方法
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中医症候量表评分结果
大肠湿热证治疗后(4.38±3.62)中医症候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44.88±6.17),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虚湿蕴证治疗后(5.33±3.61)中医症候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42.5±2.88),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脾虚证治疗后(3.71±1.70)中医症候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23.57±3.21),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2 Mayo评分结果
大肠湿热证治疗后(0.75±1.39)Mayo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10.88±1.13),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虚湿蕴证治疗后(0.83±1.33)Mayo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6.83±2.64),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脾虚证治疗后(1.43±1.81)Mayo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10.43±2.15),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2 中医症候量表评分结果
表3 Mayo评分结果
3 讨 论
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4]。传统中医将其归为“泄泻”、“痢疾”、“肠僻”等范畴,认为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兼之外感时疫邪毒;或情志抑郁致使脾胃损伤,湿热之邪蕴结肠中;致腑气壅塞,脉络阻滞,血淤内腐而成。中药保留灌肠治疗U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据统计其治愈率及有效率远在西医疗法之上,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5]。但是,目前临床对于UC的辩证分型及用药仍然是各执己见。陈剑明等通过对1978年致2007年所发表的涉及UC中医症状的文献进行分析,认为症状及证候的诊断标准的建立仍以历史文献描述和专家经验为主要参考意见,相关的中医证候、症状名称、诊断标准尚不规范。并提出建立客观、统一、规范的证候标准是开展中医药研究的重要问题[6]。笔者认为,中医辨证的标准化及量化问题是推动中医国际化的重要保证。本着这种观点,本实验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2009)》,设计了中医症候量表,尝试对中医证型进行量化研究,并对经过辨证论治分析的中药处方疗效进行量化分析,尝试用数学模式评价中药疗效。由于本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尚未进行评判,稳定性与敏感性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了Mayo评分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同一样本治疗前后进行对照。结果显示,中药点滴式保留灌肠能有效的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明显降低中医症候量表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量表检测结果与Mayo评分检测结果(P<0.05)相近。
本次研究是对中医症候量化的初探,对于量表的设计还有不足之处。尤其是症状的权重设计是否合理,还未进行检验。量表的效度及信度评价及多中心、大样本、双盲对照研究,应当作为中医症候量表的研究方向。
[1] 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2-95.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7,12(8):488-494.
[3]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2009)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30(5):527-531.
[4] 江学良,崔慧斐.溃疡性结肠炎[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1-38.
[5] 姜挺,夏冰.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系统评价[J].医药导报,2006,25(10):1016-1019.
[6] 陈剑明.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症状分布特点的现代文献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3):145-148.
R256.3
:B
:1671-8194(2014)04-0180-02
内蒙古卫生厅医疗卫生科研计划项目 (编号:2010263)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