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心血管损害的临床探析

2014-06-01谢伟香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4期
关键词:临床特点

谢伟香

(龙川县人民医院,广东 龙川 517300)

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心血管损害的临床探析

谢伟香

(龙川县人民医院,广东 龙川 517300)

目的 探讨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心血管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心血管损害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超声心动图检查异常者,对照组为心电图检查异常者,观察两组基本情况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观察组呼吸道受累、消化道受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嗜酸粒细胞数、白细胞数和骨髓中嗜酸粒细胞比例上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损害是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快速、简单、准确,有利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关键词】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心血管损害;临床特点

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HES)是以外周血及骨髓中嗜酸粒细胞(EOS)增高和多系统内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血液系统疾病。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造成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损害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因而必须加强对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心血管损害的诊断。为了探讨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心血管损害的临床特点,本文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心血管损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心血管损害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超声心动图检查异常者,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在27~70岁,平均年龄为(42.6±2.9)岁,病程在1个月~11年,平均为(4.3±0.9)年;对照组为心电图检查异常者,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在27~69岁,平均年龄为(42.1±2.7)岁,病程在1个月~12年,平均为(4.4±0.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诊断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心血管损害,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目在1.5×109/L以上,且持续时间>6个月;②排除血管炎、过敏、寄生虫感染等造成的嗜酸粒细胞数目增加的患者。

1.3 临床表现

观察组为超声心动图检查异常者,表现为心肌肥厚、心室或心房发生扩大、室壁运动异常、心室和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心内膜增厚、瓣膜结构改变、心包积液等,而且血管造影发现动脉受累和静脉血栓等。对照组为心电图检查异常者,表现为心动过速、ST-T段改变、早搏、心脏传导阻滞、左室高电压等。

1.4 观察项目

①基本情况:呼吸道受累、消化道受累、死亡;②实验室检查指标:嗜酸粒细胞数、白细胞数和骨髓中嗜酸粒细胞比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在基本情况上的比较

观察组呼吸道受累、消化道受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在基本情况上的比较[n( %)]

2.2 两组在实验室检查结果上的比较

两组在嗜酸粒细胞数、白细胞数和骨髓中嗜酸粒细胞比例上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 讨 论

随着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病情的发展,会造成皮肤、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损害,其中心血管损害是造成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1]。在临床上对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心血管损害进行检查的方法包括心电图、核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等,其中超声心动图效果最为显著[2]。本研究中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心血管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肌肥厚、心室或心房发生扩大、室壁运动异常、心室和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心内膜增厚、瓣膜结构改变、心包积液等,而且血管造影发现动脉受累和静脉血栓等。通过本研究发现,超声心动图检查异常者呼吸道受累、消化道受累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检查异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检测出患者的异常情况[3];而两组患者在嗜酸粒细胞数、白细胞数和骨髓中嗜酸粒细胞比例上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实验室检查结果上均有明显的效果。对于超声心动图检查异常的患者要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加以治疗,以缓解患者器官受累程度,降低患者的病死率[4]。

总之,心血管损害是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快速、简单、准确的优点,有利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表2 两组在实验室检查结果上的比较

[1] 关欣,郑红光,张德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导致肾病综合征1例[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13(2):283.

[2] 冯佳.高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文献综述[J].临床医药实践,2009, 26(35):2302-2304.

[3] 刘玉,谢红.特发性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1例[J].临床军医杂志, 2005,23(4):524-525.

[4] 刘富光.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J].医师进修杂志,2005, 29(3):12-14.

R557.5

:B

:1671-8194(2014)04-0147-02

猜你喜欢

临床特点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住院期间转归研究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诊疗分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
老年胃溃疡患者与中青年胃溃疡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