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对建设现代海军的历史启示
2014-06-01李岳安
●李岳安
甲午战争对建设现代海军的历史启示
●李岳安
历史的车轮滚过两个甲子,民族的屈辱依然记忆犹新。120年前那场甲午战争,让组建不久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更把中华民族推入灾难深渊。耻辱不能忘记,受一辱当励一志;教训必须汲取,吃一堑得长一智。当前,海军官兵正积极响应习主席号召,众志成城投身到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海军这一强军实践中。在这个历史关键时期,认真总结甲午战争历史教训,对于海军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是军队必须要有集中统一的领导。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军队缺乏集中统一领导。清朝后期,军队派系林立,成了个人升官封侯的政治资本。当时,北洋水师由李鸿章一手创办,提督丁汝昌则由李鸿章一手提拔,对李鸿章唯命是从。黄海海战之后,北洋水师虽损失5艘舰船,但主力尚在,如果能够采取主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胜负尚难预料。但是,以慈禧太后、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故意夸大战争损失,散布失败主义,目的是为妥协制造舆论,推行他们的“避战保船”方针。后来,失去士气和斗志的北洋水师干脆躲进了威海港,试图依靠“水陆相依”防御体系保存他们的政治资本。尽管“主战派”光绪皇帝十多次下旨命令北洋水师出港作战,丁汝昌都置之不理,反而对李鸿章“不得出大洋作战”的指示坚决执行。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登陆作战最大的威胁来自海上,当全副武装的舰队扑向航渡或锚泊中的运兵船,犹如狼群扑入羊群,一扑一个准。当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最怕北洋水师出港袭击他们的运兵船。然而,北洋水师一直躲在威海港,丧失了很多机会。可见,一支军队如果缺少坚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就难免出现各自为战、各求自保,左不救右、前不救后,讨价还价、争功诿过等问题,就难以形成战斗合力,就会吃败仗。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经验教训。新时期,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确保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党的领导之下;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权威,听从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号召,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必须清醒认识到人民海军是我们党一手缔造,姓党属公是党的军队,不隶属任何个人和利益集体,自觉做到以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以国家战略大局为重;必须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做到党旗所向即军队所指、军旗所向就所向披靡。
二是必须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甲午战争爆发之前,大清帝国正处于“同光中兴”的“太平盛世”,“洋务运动”造成的繁荣表象,让清廷当局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大清朝积弊已久、内忧外患,内部矛盾突出,列强虎视眈眈,国家岌岌可危,王朝每况愈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不改革图新、积极备战,反而粉饰太平、肆意挥霍,挪用大量海军经费办“万寿庆典”、修建圆明园,致使北洋水师十年不添一舰一炮。而日本明治天皇宁可一天只吃一餐也要建立强大海军,他从后宫经费中每年抽出30万帑银用于海军建设,带动日本政府议员主动捐献四分之一薪俸用于买炮造舰。当时,英国新建造下水两艘快艇,李鸿章多次向朝廷申请购买均未采纳,后来这两艘快艇被日本买去,其中一艘就是黄海海战中击伤击沉北洋水师多艘舰船的“吉野”号。领导阶层忧患意识不足,主要军事将领战备观念同样不强。黄海海战中,“致远”舰在炮弹打尽之后,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撞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后沉没。英雄的事迹让人敬仰,背后的原因值得警醒。甲午年8月1日大清朝对日宣战,9月17日中日黄海海战爆发,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北洋水师备战不足,舰队从威海出发时携带的炮弹不够,海战中“致远”舰弹药打光,“定远”、“镇远”两舰因弹药不足而不得不减少发射次数。除此之外,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放着原装德国进口炮弹不用,而用国产炮弹。当时,李鸿章外甥、时任军械局总办的民族败类张士珩,为图自己赚钱,供给军舰的炮弹,里面装的不是炸药,而是煤灰和泥沙!海战中,北洋水师将士冒死抗击,多次击中敌舰,却因为炮弹不能爆炸而不能将其击沉。北洋水师战备意识差还表现在保密观念不强。日本间谍组织几乎渗透到整个北洋水师,多名官兵被美色诱惑、拉拢收买,甚至连李鸿章身边的丫鬟都被策反,炮台的布防、舰艇的动向甚至朝廷的电文等情报都被间谍组织摸得一清二楚。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当前,我国周边海区尚不太平,战争风险一直存在。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必须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时刻保持高度的战备状态,以能打仗的姿态,做好打胜仗的准备;必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武器装备,加大军事领域高新技术研发力度,加速研制列装撒手锏武器;必须从难从严训练,切实以实战化为前提,以信息化为背景,以训练大纲为依据,着眼未来海战特点创新训法战法,优化兵力配备,密切协同配合,提升打赢能力;必须树牢“保密就是保生命、保密就是保打赢”观念,落实保密制度,严格保密纪律,严防敌对势力拉拢腐蚀、窃密策反、渗透破坏。
三是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蓝水”海军。甲午战争前,大清帝国也拥有一支相当可观的海军,拥有七千吨主力舰两艘,各类巡洋舰、鱼雷舰十多艘;每次操演,龙旗猎猎,硝烟滚滚,威风气派。当时,清政府曾派这支舰队赴高丽、日本、南洋新加坡一带游弋示威,其规模气势连欧洲大国观察家都叹为观止。然而这样一支“耀武扬威”的舰队,却在甲午海战中不堪一击,问题就在于其建军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这支“黄水”海军抱着死守海口的落后理念,注定打不过以“蓝水”为目标的日本海军。翻开北洋水师的建军史就是一部消极避战史。从中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到辽东、山东反登陆作战,再到威海、刘公岛保卫战,不是被动应战,就是消极躲战;一次次丧失主动,一步步走向灭亡,最终躲到了威海港,也葬身在威海港。相反,日本把大海看成是通往中国大陆的桥梁,把争夺制海权作为掌握对中国作战的主动权,一直在主动寻求与北洋水师战略决战的机会。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和世界资源陆贫海富状况的日益加剧,海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和人类最重要的资源宝库。可以预见,未来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活动与斗争,将更多围绕海洋展开。不难发现,历史上每次大的海战,都将决定参战国家命运;历次收复岛礁主权,都是通过战争赢回来的。现实告诫我们:谁先重视海洋,谁就赢得先机;谁能走向大洋,谁就掌握主动。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海军官兵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必须把建设一支真正走向远海大洋,能够维护国家主权、运输通道和国民在海外人身、财产安全,能够担负起维护世界海洋和平的责任,具有独立的远洋作战能力和兵力投送能力的“蓝水海军”作为奋斗目标。
四是必须依靠自己自力更生。中日甲午战争刚刚进行两个月,慈禧太后就重新启用富有“洋务”经验的恭亲王奕,并让他与英国和俄国驻华公使联络,希望两国出面进行“调停”,后来又试图通过美国政府来调停,甚至还派了一个德国人去日本商谈和议条件。他们幻想以夷制夷,利用外国的势力来玩平衡。俗话说,弱国无外交。英、美、俄等国家只关心自己在华利益,根本不在乎大清王朝的生死存亡。自始至终,清王朝这种一厢情愿的外交,非但没有取得半点成果,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耽误了战备和战机。1894年12月14日,李鸿章给丁汝昌发来一封密电,提到两个美国人“挟奇计”投奔北洋水师,丁汝昌接到电报后兴奋异常,将其视为“水陆相依”体系的“救命稻草”。实际上,这个所谓的“秘密武器”才刚刚研制出来,尚未经过战场检验,美国人既想赚取高额利润,还想把中日海战场当成新式“秘密武器”的实验场。历史一再告诫我们,国家之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命脉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只能靠自己去捍卫,任何外来的“救命稻草”不是附加政治条件,就是根本靠不住。所以,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必须依靠自己、自力更生,只有自己的翅膀硬了,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把握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控制未来战争主动权、外交话语权和舆论主导权,做到打有底气、谈有资本、慑有效果。
(作者单位:91878部队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