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女孩”, 终于找到你
2014-05-31晨光
晨光
寻找“木雕女孩”
2011年5月7日,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郊外迷人的海灘边,上百名曼迪族男女跳起了热辣的舞蹈,为一对新人献上真挚的祝福,新娘是美丽的当地姑娘爱达,新郎则是一名飘着白须的中国男子,他叫杨彦,53岁,中国民族画院副院长,著名国画家。这位浑身透着艺术范的中国画家怎么跑到遥远的非洲,娶了一位比他小29岁的当地新娘呢?故事还得从18年前说起——
1995年5月,杨彦到一位朋友家做客,看到架子上摆着一个木雕头像,头像刻的是一个非洲少女,面部饱满,透出一股青春活力。杨彦对这个木雕爱不释手,半开玩笑地说,这个木雕很传神,送给我吧!朋友郑重地说:“君子不夺人之美,这个木雕不送人!”
杨彦放下木雕,似是玩笑又像是赌气地说:“不送算了,我以后要找个鲜活的非洲姑娘做老婆!”谁料这一说,杨彦真上了心,不忙的时候,他经常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黑人留学生较多的地方走一走,试图找到心目中的“木雕女孩”。时间一长,杨彦生出浓浓的非洲情结,然而十多年过去了,他始终未能如愿。
2010年12月,杨彦的收藏家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叫玛丽亚的非洲女孩,玛丽亚18岁来中国留学,获得过央视《星光大道》双料冠军以及2009年世界小姐称号。
玛丽亚和杨彦见了面,当她明白介绍人为他们牵线的意图后,还是拒绝了,但她表示愿意为杨彦牵线搭桥。
2011年4月初,玛丽亚打电话给杨彦,说她要回塞拉利昂参加国庆活动,杨彦如果想去的话,他们可以一起前往。塞拉利昂虽然不大,但风光旖旎,那里的姑娘纯朴、热情,说不定能遇到他的梦中新娘呢!杨彦来了兴趣,决定前往。
4月19日,杨彦和玛丽亚踏上了飞往塞拉利昂的国际航班,在飞机上,杨彦结识了一位叫哈姆桑的塞拉利昂小伙,哈姆桑在天津一所高校留学,中文说得相当流利,三人在飞机上谈得很是热烈。
到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后,在玛丽亚、哈姆桑的安排下,杨彦参加了几次活动,结识了一些当地的年轻姑娘,她们个个热辣奔放,能歌善舞,却未能打动杨彦。
一天晚上,玛丽亚、哈姆桑又约了几个朋友陪杨彦一起吃饭。其中有个叫爱达的女孩让杨彦眼前一亮:爱达身材苗条,面部饱满,眼神纯净,最让杨彦动心的是,爱达的睫毛竟然是金色的,简直就是“木雕女孩”的翻版,杨彦动了心。
看到杨彦注视着自己,爱达对中国客人友好地笑笑。玛丽亚悄悄地告诉杨彦,爱达在弗里敦一所大学读大三,父亲是一所大学的校长,她能歌善舞,还主演过三部电影,很有艺术天赋。杨彦听后,对爱达更是情有独钟了。
杨彦关注爱达的同时,爱达对这个蓄着白须、气质非凡的中国客人也颇有好感。玛丽亚把杨彦来非洲寻找新娘的事情悄悄告诉了爱达,问她对杨彦印象如何,如果有意的话,第二天可以单独处一天,爱达羞怯地答应下来。
第二天,杨彦和爱达相处了一天,两人买衣服、逛商场、到海边游泳,玩得非常开心。杨彦的成熟、细心深深打动了爱达。第三天,当玛丽亚询问她对杨彦印象如何的时候,爱达果断地说,他是个好人,我愿意和他结婚!
第四天,爱达瞒着父母,在几个哥哥以及亲友的参与下,和杨彦按当地风俗在海边举办了简朴的婚礼。婚礼结束后,爱达和杨彦登上了回中国的航班。
涂墨“夫妻柏”
回到中国后,杨彦和爱达举办了一场隆重的中式婚礼,婚礼上不乏邓亚萍、姜昆等社会名流。此时,爱达才知道,丈夫在中国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画家。
第一次来到丈夫的画室,爱达兴奋地惊叫起来。看到爱达跃跃欲试,杨彦给她铺了张宣纸,任由她发挥。当时画桌上有一堆画笔和一把锥子,爱达竟毫不犹豫地拿起锥子,醮着墨汁及各色颜料,花了两个多小时,画出一幅塞拉利昂地图来,在画首都弗里敦时,爱达在上面画了个黄橙橙的大芒果。杨彦知道,爱达追随他来到遥远而陌生的中国,甚至都没告诉父母实情,语言不通加上文化差异,爱达已经思念家乡了。
为了安抚妻子的思乡之情,杨彦带着爱达游遍国内的名山大川,边走边创作。2011年9月,在成都附近的青城山,两人发现了两株缠绕在一起的巨大柏树,两棵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缠绵悱恻。在杨彦比比划划的讲解下,爱达费了好大劲才把这两棵柏树的寓意弄清。
回到北京的家里,爱达铺上宣纸,以“夫妻柏”为题材开始了创作,她想画好这幅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爱。杨彦很支持爱达的举动,耐心地在旁边指导,爱达悟性高,很快就掌握了作画的技法。
一天夜里,杨彦很晚才回家,看到画室里灯火通明,他走了进去,只见爱达正在画布上奋笔作画。杨彦看到妻子的画作雄浑大气,虽然色彩搭配有些暇疵,但整幅作品基调拙朴,极具感染力。
杨彦被妻子的创作热情所感动,下楼把刚入睡的母亲叫醒,让她一同来欣赏。婆婆也被爱达的执著感动了,鼓励儿媳争取成为非洲人画中国画的NO.1!
在杨彦的调教下,爱达的艺术功力日益精进,她把和丈夫一起创作当成两人交流和沟通的最好方式。
时光飞逝,2012年5月,杨彦为爱妻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此后,爱达的作品在中非人民论坛之类的活动中多次亮相,一些收藏家和画廊买下她的作品,业内人士评价,爱达画中的那份朴实与纯粹让作品分外出众。
除了中国画外,爱达非常喜欢唱中文歌。嫁给杨彦前,爱达对中国的认识仅限于成龙、中国功夫以及长城。在塞拉利昂和杨彦相识时,宾馆里的电视能收到CCTV国际频道,当时正播放邓丽君演绎的《小城故事》,引起了爱达的强烈兴趣。
杨彦对爱达比划着说,唱这首歌的女子在中国知名度很高,她的歌很受欢迎。电视节目一闪而过,正巧杨彦手机里有《小城故事》这首歌,爱达就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跟着唱,一天不到,她唱得居然韵味十足,让杨彦感叹爱达的艺术天赋果然了得。
爱达很喜欢中国古典音乐,杨彦给爱达请了位古琴老师,三个月不到,她居然能弹好几首曲子。如今的爱达,真可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用翻译机拌嘴
爱达初到中国时,面临着语言不通、气候差异、生活习惯等诸多难题,好在她有一位通情达理的婆婆。
爱达在非洲习惯用手抓饭,嫁到中国后,仍用手抓饭。婆婆没有介意,为了让爱达感到她的善意,婆婆也把手洗净了,和非洲儿媳一个盆里抓饭。爱达和丈夫出去应酬,或到饭店吃饭,看到中国人都是用筷子吃饭,她也努力学着使用筷子。
不久,爱达在北京迎来了第一个冬天。塞拉利昂地处热带,一年四季都是穿裙子、打赤脚,而在北京铺着木地板的家里,尽管备有多双拖鞋,爱达仍嫌麻烦,她喜欢光着脚走来走去。夏天、秋天光脚还可以,到了冬天,爱达仍光脚楼上楼下地跑,婆婆怕爱达赤脚会感冒,就善意地拿来一双拖鞋让她穿上,爱达认为婆婆不尊重她的生活习惯,很不高兴。仅穿了半天的拖鞋,就觉得别扭不穿了。婆婆出于好心,再次提醒她穿上鞋,这让爱达更加生气。
那几天,杨彦不在家,爱达心中的苦闷无处诉说,整天郁郁寡欢,婆婆也纳闷儿媳为何生气。直到杨彦回到家,爱达才向他倾诉自己心中的不满。杨彦等妻子发泄完怨气,又找母亲了解情况,婆婆听了儿媳的抱怨后,这才恍然大悟,把自己的一番好意说了出来。
杨彦这才明白是爱达误解了婆婆的好意。他向妻子解释说,妈妈这么做,是从健康的角度对你表示关心。听了丈夫的解释,爱达才恍然大悟,第二天,她向婆婆诚恳地道了歉。
2012年春节后,爱达怀孕了,杨彦喜上眉梢,对爱达的生活起居格外关照。按照中国女性怀孕的习惯,杨彦带着爱达到医院做产检,爱达起初很配合,但她只去了两次,就再也不愿上医院了。
爱达两个多月没到医院做产检,医生提醒杨彦:“你们可以不来,但以后出了问题,可别后悔!”这话让杨彦非常担心,爱达却不以为然,她信奉基督教,觉得什么样的孩子降生都是主的安排,一切顺其自然就行了。
看儿媳不仅不做产检,还楼上楼下地乱蹿,婆婆坐不住了,提醒儿子注意些。杨彦也有些顾虑,但他经过认真考虑,还是尊重了妻子的习惯。
2013年春节前,爱达产期临近,住进了医院产房。她一句话把大家逗樂了:“我踢过足球,爬树也是好手,这样的身体生孩子很容易!”
如爱达所说,她在医院很顺利地产下一个男婴,杨彦为儿子取名杨和平。中国有坐月子的习俗,可爱达刚生完孩子,就喝冷水、吃冰淇淋,婆婆提醒她多休息,爱达笑着对婆婆说:“妈,在我们国家,刚生完孩子的女人就爬树去摘芒果呢!”
因为年龄、文化差异等因素,爱达与杨彦也会发生争执,刚到中国时,因为语言不通,两人沟通起来比较困难,要使用翻译机进行交流,一件小事争论出个结果要耗费两三个小时。现在,爱达已经成了中国通。
爱达与杨彦的跨国婚姻,在朋友圈内传为佳话,并引来众多媒体的采访,其中不乏年轻女记者,丈夫与女记者来往多了,也会引起爱达的醋意。后来,再有女记者采访,杨彦总会让妻子坐在旁边,让她一同参与,这样,爱达就舒服多了。
转眼,爱达来中国已近三年,她这样表达自己对中国的感情:“我现在已经是中国人了,我很喜欢中国,我要学好中国文化,做中国和塞拉利昂的友好使者!”
编辑 陈陟 czmoc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