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凭静脉麻醉下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在 术中知晓预防中的作用分析

2014-05-31聂继英

当代医学 2014年36期
关键词:脑电手术过程深度

聂继英

全身麻醉在临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却不是十分清楚,临床依然难以避免患者术中知晓发生情况[1]。提高术中知晓预防程度,对于改善患者经历术中知晓的痛苦有着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最为有效的预防手段是采取合理的措施监测麻醉深度。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是目前得到认可的镇静深度监测指标。通过BIS,能够对患者麻醉深度进行监测,降低术中知晓发生情况。本研究对全凭静脉麻醉下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在术中知晓预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手术外科全麻患者150 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相关标准,并且排除清醒插管患者、需要术中唤醒患者以及术后24 h 不能接受随访患者等情况。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75)。观察组:男34 例,女41 例;年龄23~68 岁,平均年龄(48.99±7.68)岁;平均体质量(62.08±7.66)kg,ASA 分级(2.10±0.02)级。对照组:男33 例,女42 例;年龄23~69 岁,平均年龄(49.76±8.53)岁;平均体质量(62.15±6.22)kg,ASA 分级(2.20±0.01)级。经统计学分析,2 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 组患者均进行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麻醉诱导:1~2 mg 咪达唑仑,1.5~2.5 mg/kg,结合常规麻醉性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物。麻醉维持:4~12 mg/(kg·h),结合麻醉性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物间断使用。对患者进行BIS 监测,所选仪器为每个Aspect Medical System公司生产的Aspet A-2000XP型BIS 监测仪。

观察组:进行BIS 调控。于术中对患者进行BIS 调控麻醉深度,使得麻醉期间其BIS 值低于60。对照组:患者连接BIS 监测仪,麻醉者根据经验和手术需求进行麻醉深度调控,不观察BIS 值。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 观察2 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BIS 值,包括麻醉诱导时、手术开始、麻醉停药、手术结束、苏醒、拔管时间等时间点。

术后第1 天对患者进行随访。由未参与麻醉过程且对研究不知情的人员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问题包括5 个问题:分别是患者入睡前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情是什么、醒来后记得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是否记得从入睡到醒来之间发生的事情、在手术过程中是否做梦了、手术期间感觉最坏的事情是什么。

根据随访结果做出是否发生术中知晓。无知晓:患者对手术过程无记忆;怀疑有知晓:患者虽然对手术过程难以记忆,但所表达的内容或和手术相关,或者对手术存在模糊记忆;有知晓:患者对手术过程有清晰记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 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IS 值比较 2 组患者BIS 基础值、麻醉诱导时BIS 值、清醒时以及拔管时BIS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开始时、手术过程中、麻醉结束时以及手术结束时观察组BIS 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IS 值比较

2.2 2 组患者术中知晓情况比较 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无知晓情况和怀疑知晓情况发生,对照组患者无知晓情况发生,有1 例患者怀疑知晓。观察组怀疑知晓率为0,对照组为1.33%,2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全麻患者在手术后能够回忆其手术过程中发生的事情称为术中知晓,术中知晓说明术中患者存在意识[2]。术中知晓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容易出现不良后果。术中知晓发生和麻药用量、麻醉药类型、嗜酒等多个因素有关[3]。有研究表明,BIS在预防术中知晓中有着一定的特异性和灵敏性[4]。关于该方法在预防术中知晓中的具体作用报道较少。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并不能够单纯通过加深麻醉进行,这样往往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的发生。BIS 作为定量化脑电参数之一,能够将大脑皮层功能状况及时迅速表现出来,使得麻醉深度和患者的意识状态得到准确及时评估,做出应对策略[5]。术中知晓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麻醉过浅,准确判断麻醉深度能够有效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2 组患者BIS 基础值、麻醉诱导时BIS 值、清醒时以及拔管时BIS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开始时、手术过程中、麻醉结束时以及手术结束时观察组BIS 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观察组怀疑知晓率为0,对照组为1.33%,2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知,全凭静脉麻醉下BIS 监测能够有效指导术中麻醉,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降低术中知晓发生率,可临床推广。

[1]罗国万,胡礼宏,韩新生.脑电双频谱指数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用于神经外科术中唤醒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5):764-766.

[2]高巍.全麻术中知晓研究现况[A].全国第三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会议,2012.

[3]刘英,曹见儿,叶少敏,等.脑电双频谱指数在ICU 机械通气镇静中应用探讨[J].吉林医学,2013,34(30):6236.

[4]洪文学,张仲鹏,宋佳霖,等.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及仪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1,30(5):781-786.

[5]黄志华,熊威威,蒋德斌,等.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依托咪酯脂肪乳快通道麻醉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9):1-4.

猜你喜欢

脑电手术过程深度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