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廊坊日报》:如何在京津大报中突围、发展

2014-05-31张宝富

中国记者 2014年5期
关键词:办报日报社廊坊

□ 文/张宝富

廊坊地处京津之间,报纸发行基础薄弱,受京津大报挤压严重,近10年来,报社以媒体质量建设为核心目标,以精心策划为先导,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集团化发展为动力,以新老媒体融合为前进趋向,初步打造出一个集日报、都市报、传媒网、手机报、手机客户端于一体的“新闻联合舰队”。连续三届在河北省报纸质量评比中夺得第一,发行覆盖远远高出百人一份党报目标。2013年2月1日,《廊坊日报》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全国百强报纸。2013年《廊坊都市报》正式创刊,当年就获得“全国十佳成长性报纸”称号,报社的事业蒸蒸日上。

顶层设计:决定报纸影响“走多远、登多高、抵达何处”

清晰的发展思路、明确的工作目标、正确的实现路径、健全的制度保障是成就事业的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需要统筹协调好报纸生产的各个环节和要素。

一、目标引领。在办报实践中,廊坊日报社逐步确立了“办报立社、管理兴社、经营壮社、发展强社”的兴社理念和“以人为本,亲民惠民,新闻立报、副刊活报、服务兴报、广告强报”的办报理念。对《廊坊日报》提出了“主流旋律、民本情怀”的办报定位和“准确传递市委信息,深入宣传重要决策,及时报道典型事迹,正确把握舆论导向,营造发展和谐氛围,展示廊坊良好形象”的办报要求。对于《廊坊都市报》,明确了“责任媒体、百姓情怀”的办报定位和“大事看廊坊都市、服务看廊坊都市、深度看廊坊都市、监督看廊坊都市、活动看廊坊都市”的办报要求,这些目标都起到了良好的导向引领作用。

二、科学布局。报社是一台大机器,上至领导、下至员工,皆为其中部件。只有将大家合理配置、各尽其能、协同合作,才能发挥强大的生产功能,生产出品质优、效果好的新闻产品。在用人上,坚持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让每个人的特长充分发挥。采取职务、职称、采编项目牵头人三条脉络,为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搭起舞台。建立了合理的分工管理体系,遇有重大活动,集中优势兵力,不管是全国性的大事报道,还是地方性的市委、市政府重大活动,都能够出色完成任务,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表扬。

三、制度保证。廊坊日报社“两报”质量的持续提高,建立在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和监督保障机制上。近10 年来,廊坊日报社先后出台的采编流程等制度性文件上百个,从领导班子、每个科室到每名成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和考核细则以及追责问效办法。本着“效率优先,多劳多得,兼顾公平”原则,将编辑、记者的抽象劳动量化成等级成果展示,与报酬挂钩,廊坊日报社内生绩效型管理经验被中国报协大力推广,多次在全国专业会议上介绍经验。

事业凝聚:让版面成为成就人的大舞台

每个人都想干出一番事业,尤其在报社这样的业务单位。廊坊日报社努力为一切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让方尺版面成为实现新闻人精神追求的广阔舞台。

一、业务先导。一方面,严格执行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实行“绩酬挂钩制”、“末位淘汰制”;另一方面,每月设置社长总编新闻奖,评选出当月优秀作品,好新闻、好标题、好图片、好版面、好策划等,当月奖励,当月讲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对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编辑记者加大奖励力度。

业务先导还体现在干部提拔使用上。对思想好、水平高、能力强的采编人员破格任用。先后从采编队伍中选拔了4位处级干部,30多名正副科级干部,全社每年用于采编业务相关奖励超百万元,形成了干业务有前途、业务好收入高的良好氛围。

二、精神激励。采编队伍上通政策,下接地气,单讲物质激励还不行,更需要从精神层面去开发他们的“软实力”和“无形价值”,让他们在单位得到认可,在社会上得到尊重。首先是信任,放手支持他们做事。其次,为他们进行个人规划,量身打造实现目标的舞台。再就是勤于沟通,用感情纽带把他们更好地团结凝聚起来干事创业。对于年轻人敢于放手,善于压担子,加强疏导,注重培养,让他们活跃的思维得以展现,创造的才华得以发挥。

为增加采编人员的荣誉感,报社连续开展“十佳编辑记者”“十佳采编新秀”评选活动,树立典型,鼓舞士气。同时,着力解决年轻人身份待遇问题。

三、以勤补能。报社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与“内部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本着“兼收并蓄,熔于一炉,化为己有,有所创新”的学习原则,先后几十次组织采编人员赴全国先进报社学习。参加全国高端办报研修班,开阔思路,增长见识,学习真知;每周五上午组织全体编辑记者开展学习培训,先后邀请全国一百多位报业专家前来授课,潜移默化中采编人员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受到了启发,学到了经验,积淀了兴趣,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态势。

精品打造:鼓励采编人员上通中央大政,下牵百姓人心

报社党委把品牌营造作为办好报纸的核心,要求采编人员牢固树立策划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

一、注重策划。2007年开始,报社紧贴时代脉搏,启动了新闻策划工程。坚持“人人都是策划主体”,建立健全了“四级策划机制”:一是党委策划,侧重重大新闻;二是编委会策划,侧重深度报道;三是部室策划,侧重本部室主管版面、栏目、稿件;四是编辑、记者报道策划,做好每一篇见报稿件。

深度策划让采编人员尝到了甜头,《廊坊日报》策划的关于淘汰落后产能和机关作风建设的系列报道;《廊坊都市报》策划的关于效能建设和服务民生的系列报道;两报策划的关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报道,都可称之为“精品之作”,既受到了市委书记、市长的批示表扬,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对助推报纸品牌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弘扬主流。《廊坊日报》《廊坊都市报》作为廊坊地方权威媒体,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注意找准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与百姓普遍关心问题的最佳结合点和有效突破口,及时、深入、全面地宣传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地报道鲜活生动的社会新闻,努力服务百姓民生,既弘扬了主流旋律,也打造了新闻精品,同时,使一批人成为社会正能量的参与者、贡献者。

三、深谋远行。在报社党委高标准、严要求的模式下,策划意识普遍树立,精品观念深入人心,品牌意识见之行动,采编一线人员以“走转改”活动为契机,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抓手,以弘扬主流旋律、体现民本情怀为重点,积极从生活中挖掘出鲜活素材,从基层处汲取新鲜营养,涌现出多篇精品力作,多个精品栏目和版面。仅2013年,报社获得省级以上新闻奖的编辑记者就占到总人数三分之一以上。

融合创新:以战略定力迎接新挑战

廊坊日报社及早做好报网融合文章,以报纸为基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通和办起了两张报纸的微博、微信、QQ群,以及网络信息平台、呼叫平台、二维码、手机客户端、“云报纸”、阅报栏等,实现了一次采访,网络、手机报、手机客户端多次利用。反过来这些新传播方式又加快了报纸内容的传播速度,扩大了报纸影响,为报纸吸引了更多的年轻读者。

一、融合发展。新旧媒体特点不同,优势不同。理智的做法是顺势而为、积极应对、报网互动、融合发展。

二、梯次发布。廊坊日报社提出并实践了“一采多用、梯次发布、循环传播”的全新模式。

“梯次发布”是将采访的新闻按照融合需求和读者需要,一采多用,由易到难发布的过程。流程是:当捕捉到新闻线索后,经过简单策划,廊坊日报社第一时间派出记者去采访,记者利用手机将现场见闻编辑短新闻发布到两报的官方微博、微信、QQ群、形成第一次传播;记者回到单位将编辑好的成稿、图片或视频发送到报社采编平台的同时上传到廊坊传媒网、手机客户端(廊坊云报),形成第二次传播;经过记者深加工之后最终在报纸上进行深度报道,形成第三次传播;在这个阶段,报纸上印有二维码,有链接需求的读者用手机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后,可以了解到新闻背后的新闻,形成第四次传播,这样就形成了从简单到复杂,串联式、交互式梯次发布过程,一采多用,达到平面媒体与新媒体全面融合、立体互动的效果。

三、“循环传播”。是新闻一次采访、多次使用、多种形式交互传播的过程。它是一种小众传播(第一次)—大众传播(第二次)—深度传播(第三次)—小众传播(第四次)的循环传播模式。

四、共荣共生。着力提升报纸质量,融合发展,推进“一采多用,梯次发布,循环传播”,使报纸的影响力、公信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报社收入也实现了跨越增长;新媒体借助报纸质量优势也得到迅速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取得了双丰收。实现了平面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立体互动、全面融合、共荣共生。

猜你喜欢

办报日报社廊坊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廊坊专场(二)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不变与变——政治家办报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路径
蒸蒸日上的廊坊百冠
集体“失忆”
对树立“开放”办报理念的几点思考
院报的制胜要素和办报体会
Dynamic City, Langfa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