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特色”求“深入”:地方媒体“走转改”长效化的思考

2014-05-31张瑞宁

中国记者 2014年5期
关键词:策划调研特色

□ 文/张瑞宁

要让持续了一段时间的“走转改”活动不断出新出彩,地方媒体就要结合自身特点,把人人都有的走转改“例菜”做成颇具特色的“招牌菜”,以“特色”求“深入”。

强调特色调研,把建设制度化的调研活动作为工作重点

“走转改”活动初期,一个常见的做法就是开设“专栏”,或者建立媒体走转改的具体“联系点”。由于材料新鲜、语言活泼,这种做法在开始颇为有效。但一段时间之后,往往会遇到新闻性不足的重要问题。结合自身媒体特点,把一般化的“走”变成针对具体问题的特色调研,是地方媒体实现突破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媒体的实践中,这种调研又可以分为几种:

一是全面性的省情、市情、县(区)情调研。如《浙江日报》就曾围绕浙江省委中心工作以及社会的关注点,分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类型、不同主题设计调研题目开展调研,由报社负责同志分别带队,金融改革、基层民主、社会管理、山区发展等等都是调研的重点。如作为都市类报纸,《北京晚报》并没有一下子走进乡村,而是围绕其“熟悉的陌生人”——中关村做文章。编辑部组成15个报道组,深入到中关村一区十园实地采访,而进行采访的并不局限于普通的区域和经济记者,而是包括长期负责版面的主任、编辑和美编等。

二是结合自身媒体特点,做有特色的专业化调研。如《每日商报》策划“杭商突围·创新的力量”大型采访,围绕本地企业发展需要,定位于经济领域,以企业为中心开展调研,推出了“创富周刊18视点·关注中小企业生存状态”调查。

三是将调研与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结合起来。如《大河报》策划了“80后记者下基层”活动,选派一批青年记者进驻到省会郑州的基层社区,挂职居委会副主任,体验当“小巷总理”的酸甜苦辣。

河南电视台则将除日常报道外,还将记者深入采访走转改的结果以主题化的方式整合呈现。其播出的9集大型电视政论片《中原崛起》,分别以“中原中国”“粮安天下”“三化新途”“拥抱全球”“迈向高地”“大河气象”“中原面孔”“中坚后盾”“中国腹地”9个主题展现了河南人民的心愿和期待。这些评论都建立在电视台新闻中心数十名记者、编导深入全省基层采访基础上,充满了鲜活的群众工作生活的案例。

谋求特色策划,以主题策划挖掘真问题、发现正能量

解决“走转改”报道新闻性不足的一个主要办法就是加强策划。“走转改”的目的不只是让媒体改进作风,贴近读者和观众,它还在于把存在于基层和生活中生动的“大白话”、感人的“正能量”和实在的“真问题”挖掘出来。媒体通过“走转改”发现可以放大的主题和对象,通过系列策划,将这些主题和对象推向社会和前台,引起更广泛的关注。这种波浪式的发现——策划——反馈——再发现,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正循环。

一是将走转改报道与公益性的活动策划相结合。比如,河北的《燕赵都市报》利用独特的三媒一体运作方式,借助“走转改”活动,使举办了10余年的新闻助学活动得以提升,仅一年就筹集公益资金上千万,资助贫困学生5000余人。《都市快报》的“免费午餐”活动,开展一年就募集捐款600余万元,让贵州山区学校的5000余名孩子吃上了免费午餐。广西《南国早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贫困山区的孩子用的都是盗版词典,这些盗版词典因价格低廉,有一定市场,但其质量粗制滥造,释义错漏百出。通过采访发现的问题,《南国早报》推出“爱心词典”系列报道,以“一本字典 托起山里娃希望”为主题,从报道到爱心活动,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更传递了正能量,汇聚了人们的爱心。

二是将走转改报道与地方的特色和产业相结合。如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结合农时特点,推出系列报道——“苏老三走基层,看金秋庆丰收”。砸核桃、刨花生、摘葡萄、收板栗,农民频道的记者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再如同样是农业大省的河南,河南电视台在报道中依托“走转改”活动,组织了60人的报道队伍,深入田间地头,追赶着“三夏”的脚步与农民话农事。其中直播报道组14天直播18场,每天在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与新闻频道并机直播的“中原午报”栏目,以卫星连线的手段,实时直播10分钟左右的“中原三夏动态”。

三是将走转改报道与弘扬正能量的典型策划相结合。如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消息《37年邻里情深,陇海大院书写人间大爱》,就是一个弘扬式的“走转改”的典型。记者用镜头记录陇海大院的居民对一位高位截瘫患者高新海持续37年之久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对当前社会“互帮互助”的思想教育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河南电视台的消息《伏牛山中的铁腿信使》《值班站长王媛:和“小”打交道的车站大管家》等等报道,都具有弘扬主旋律的特征。

创新特色服务,把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着力点

通过特色服务解决百姓实际问题是“走转改”的一个重要目的。河北人民广播电台“阳光热线”节目就把直播现场搬进石家庄市各社区居民小区,现场设立听众交流平台,接受咨询,受理投诉。观察各媒体的实际做法,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创新服务,解决问题的着眼点:

一是解决百姓生活里久拖未决的实际问题。《北京晚报》在“走转改”中曾经刊发过“这儿的人上厕所需全副武装”的系列报道。建于上世纪60年代、位于木樨地北里的老旧厕所是令当地居民头疼的老问题。《北京晚报》将它作为深入“走转改”的重要实践,组成专题报道组,组织记者数次采访。从首篇报道刊发,历时90天,终于让一座崭新洁净的厕所在原址建成。

二是通过个案报道反映行业性或产业性问题。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栏目播出的《花香引得蜂客来》,用镜头向观众展示了养蜂人的工作与生活,反映了养蜂业效益低下、人员青黄不接的发展困境,揭示出养蜂业的长远发展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引导。节目播出后,引起了河南省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积极筹划推动养蜂业的发展。

三是超越单纯的报道,媒体通过自身行动直接满足群众需求。如北京电台在“走转改”主题教育活动中,深入北京市9所位于郊区的打工子弟学校开展“帮教”实践,教授学生朗诵基本知识,学习朗诵1-2首经典诗篇,并在北京著名高校举办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咏诵会。北京广播网为基层联系点搭建社区服务网,进行网络知识、摄影摄像技巧的培训等。

“走转改”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还在于百姓是否满意。河北省为此制定了群众回访制度,印发了《“走转改”各级各单位基层联系点情况督查表》,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详细记录下基层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内容、形式、效果以及下基层联系对象的联络情况和回访情况。正是一系列制度和创新相结合,“走转改”才可以真正“走得远”“转得够”“改得透”,也才能长期持续下去。

猜你喜欢

策划调研特色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完美的特色党建
本期策划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