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师德建设的伦理精神及其途径

2014-05-30张广勇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师德高校

张广勇

【摘 要】师德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师德是由教育自身所“内生的”,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弘扬师德建设的伦理精神、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乃至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师德;伦理精神;有效途径

师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控与学生、社会、国家之间关系而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应具备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操的总和。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

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根本保证

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吉林大学讲话中强调:“高校要以‘育人为本,全面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加强师德建设是高等教育提升内涵,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客观要求。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形成良好教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教风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基础要素的综合表现,反映教师集体的精神风貌和工作态度,是教师整体素质的体现。师德状况如何,不仅反映出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而且影响学风、教风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高尚的师德,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以良好的教风来促进良好的学风。

3.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关键

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指出:“要想把教育办好,决定性因素是教师,而在教師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师德。”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而教师的素质如何,关键在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是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动力,是提高高校师资水平的关键。

4.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现状的需要

目前教师的师德现状总体是积极向上的,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爱生育人,为人师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师德状况在保持好的主流旋律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个别教师教书育人意识淡化、为人师表意识弱化、敬业奉献精神缺失、学术道德诚信失范等。有的甚至在政治上信仰错位、信念动摇、信心不足。

二、全面把握师德建设的四种伦理精神

1.教书育人精神

教书育人精神既要为业师又为人师,这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教师的神圣使命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追求崇高的人格。《礼记·大学》早就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至善”不仅包括自己要有至善的德性,还要帮助别人自新,使整个社会达到至善的境界。唐代韩愈发展了《大学》的这一思想,明确提出了道德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就告诉我们,如果把德育和智育割裂开来,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是有悖于古今正确的教育理念的。

2.爱岗敬业精神

教师应当做好人师和业师,不仅应德行高尚,而且要术业精深,这就必须爱岗敬业,这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敬业是师德的基础,没有对人民教师职业社会价值的认同和追求,就不会有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敬业一词出自《礼记·学礼》,原意是对学生“一年视离经辨意,三年视敬业乐群”,后来被扩展为包括师德在内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不仅应当有热爱教育、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还应该有与同行朋友友善相处、切磋学问的群体意识。

3.乐于奉献精神

乐于奉献精神就是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不被权位财色所诱惑。孔子主张以义取利,见利思义。他宁可过贫穷的生活,也不取非义之财;徐衡即便逢年过节,凡学生至其家送以酒礼,他均一概谢辞,说:“我教书‘为国家、为吾道、为学校、为后进,非为供备我也,官守所当者俸禄也,外复于诸生有取焉,欲师道尊严难矣”。这是一种值得广大教师学习的清廉自守、不取外财的高贵品质。

4.疑旧求新精神

读书只有善于质疑,方能长进。疑旧不是否定一切旧的东西,而是破旧立新,标新立异,通过合理怀疑,把义理中陈腐的“旧见”清除掉,来创发新说。古训说得好“尊师重道、守护师说视为学生的责任、为师的必备条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唐代韩愈主张:“弟子不一定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生可以超过老师,老师不一定都比学生强。这种求新的观念,比教学相长进了一步,丰富了师德的内容。

三、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1.健全机制,优化师德建设的外部环境

(1)高校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工作的首位,成立师德建设领导组,加强领导,统一规划,使其贯穿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2)高校要完善师德建设的管理体制,优化师德评价体系,将师德建设的内容具体化、规范化,把师德教育的导向性体现在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项管理制度中,使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具有真实的内容,克服学校在考核教师业绩时重科学研究,轻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的弊端。

(3)健全师德建设的工作机制。高校要把落实关于开展师德建设的有关政策、审议师德领域内奖惩对象、指导检查各院系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明确化。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提高师德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2.不断强化教师自律,提高其自身道德修养

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修身立德是高校道德建设的根本。因此,高校师德建设应主要依靠教师自身进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自”即:自重、自省、自警和自励是教师修身立德的最好方法。

3.高校师德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1)以教师为本。高校师德建设以教师为本,一方面,要求我们的教师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尊、自爱、自重、自省,成为人之楷模;另一方面,更需要全社会对教师的理解、关爱和尊重,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教师。

(2)以学生为本。高校师德建设以学生为本就是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把学生当作平等发展的人,既要教育、引导他们,又要理解、尊重和关心他们。

4.以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师德建设

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对师德重点考核三个方面:一是学校倡导优良教风的措施,制定的教师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等;二是教师从严执教、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典型事迹和表现;三是学校整治学术腐败、处理教师违规违纪的情况。高校应该围绕这些评估指标体系,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为此,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以及主要措施,这对推进高校师德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高校势必依据《意见》进一步加大师德建设的力度,建设一支具有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道德的优秀教师队伍,以师德带动教风,以教风带动学风,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尚慧敏.关于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4)

[2]徐少锦.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J].道德与文明,2002(5)

[3]田建国.以人为本与道德教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4]程刚.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2)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师德高校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