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机播增密简化栽培技术
2014-05-30施继标等
施继标等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得到不断地应用,农业种植的效率得到不断的提高。本文中主要介绍了种植过程中的机械的使用,夏玉米机播增密简化栽培技术。以及具体的田间管理措施。
[关键词] 机播 栽培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193-02
一、选用优良品种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经国家或省审定通过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1.品种选择,江苏夏玉米主导品种主要有:郑单958、苏玉系列品种、浚单20、金海5号等。
2.种子标准,种子的纯度、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水分不高于13%。
二、搞好種子处理
在确定种植品种的基础上,要选用质量好、活力强的种子。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去除小粒、秕粒、病虫粒,提高种子整齐度,保证出苗整齐度。
1.播前3-5天进行晒种,以提高种子在播种后的吸水和萌芽速率,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2.在病虫害发生较重的地区,可有针对性地采用包衣种子加以预防和防治。种子未包衣的,用高巧600克升悬浮种衣剂进行包衣,可以对地下害虫(如蛴螬、金针虫、小甲虫等)和刺吸性害虫(如蚜虫等)防效优异,持效期超长,促进出苗,在逆境下可提高出苗率,苗势整齐旺盛,而其对花生田蛴螬(土蚕)持效期长达3-4个月,对蚜虫持效期长达6-8周。杜绝使用含有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种类杀虫剂的种衣剂。
三、选地整地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故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旱地或缓坡地,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四、施足基肥,配方施肥
基肥的作用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疏松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及时供应苗期的养份,促进根系发育,为培育壮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基肥应以迟效肥料与速效肥料配合,N肥与P、K肥配合,肥效时间长,为丰产夯实基础。
1.玉米施用基肥的方法有条施、撒施和穴施三种。一般以条施效果较好,能使肥料靠近根系而易于吸收利用。
2.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机播带底肥每亩施用45%复合肥40千克,尿素15千克,锌肥1千克。
3.配方施肥,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不同品种、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植物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施肥量和不同的配比量,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时追肥。
3.1攻苗肥,亩施尿素20千克,钾肥5千克;
3.2重施攻穗肥亩施尿素30千克;
3.3巧施粒肥,亩施尿素5千克。
五、适时播种,合理增加密度、提高种植质量
1.适时推迟足墒播种:夏玉米播种也不是越早越好,理论上可延长其生育期,充分利用肥、水和光、热资源,又能错过“芽涝”和后期低温影响,是高产稳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但近年来玉米粗缩病大面积发生,推迟播种可错开灰飞虱和玉米苗期传毒简少玉米粗缩病发生,后期玉米生长的温光条件是能够满足,产量也是能够提高的。麦收后用播种机推迟7-10天,精量播种。
1.1播种时间:麦收后7-10天,江苏一般在6月15-22日为宜。
1.2播种方式:使用2BYSF-3勺轮式3行玉米精量播种施肥机播种,行距60厘米,株距18厘米。
1.3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2~2.5kg(每亩50000~6000株),精量播种单粒率不低于90%,机械破碎率均不超过0.5%,漏播率低于1%。
2.合理增加密度:根据生产条件、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管理水平、种植方式、产量水平等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增加密度,使构成玉米产量的三要素(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相互协调,发挥群体优势。
2.1合理播种密度:紧凑型玉米,苏玉系列部分品种、金海5号、浚单20、郑单958等亩种植5000~5500株;半紧凑型玉米苏玉20亩种植4500~5000株;松散大穗型玉米。亩种植3500~4000株。
3.提高种植质量:提高播种质量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主要措施。
3.1播种时应做到四个一致,即同一块田所用的种子大小基本一致;株行距一致;播种深浅和盖土厚度一致;播种时全田土壤墒情一致。
3.2、播种深度依土壤质地和墒情而定,一般3-5厘米,若土壤粘重或土壤含水量高,应浅播,盖土厚度2-3厘米,若土壤墒情不足,应深播5-10厘米,盖土厚度4-7厘米,播后盖土镇压,减少土壤水份蒸发。
六、田间管理
1.化学除草
用莠去津类胶悬剂和乙草胺乳油(或异丙甲草胺)混合兑水,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喷雾。播种后若未及时喷施除草剂,3~5叶期每亩喷施4%烟嘧磺隆悬浮剂100毫升避开玉米心叶喷雾,或7-8叶期用灭生性除草剂20%百草枯水剂定向喷雾。
2.适时间苗、定苗。定苗后及时中耕,清垄灭茬,促根下扎。三叶间苗,五叶定苗,防止苗荒。
3.及时浇水防止土壤干旱。在足墒播种的情况下,小喇叭口前一般不需浇水,如遇干旱必须进行灌溉。中午玉米叶片卷曲,其它时间能伸展尚可不必浇水。进入大喇叭口期以后不能缺水,要达到地表见湿不见干。
4.中耕除草。一般在苗后至大喇叭口期以前中耕2-3次。
5.防治病虫害。及时防治粗缩病、粘虫、蓟马、玉米螟、蚜虫和穗虫等病虫害。
6.拔除小弱株。在小喇叭口期及时拔除小弱株,提高群体整齐度,保证植株健壮,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
7.化学调控。在玉米拔节到小喇叭口期,对长势过旺的玉米,合理喷施安全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矮壮丰、健壮素、玉黄金、多效唑,芸苔素等),以防止玉米倒伏。
8.人工去雄。抽雄时拔除全田雄穗的二分之一(隔行或隔株),在授粉结束后再将余下的雄穗全部拔除。
9.人工辅助授粉。高产地块群体较大,叶片重叠,个别植株花丝授粉困难,在授粉后期要逐株进行检查,对未授粉的新鲜花丝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增加穗粒数。
10.拔除空株。在辅助授粉结束后10天,对全田植株逐行进行检查,發现空株将其拔除。
七、主要病虫害防治
1.地下害虫
用90%敌百虫0.5kg兑水2.5-5kg,拌50kg麦麸,或用1kg辛硫磷加水5-10kg,拌30kg细土中制成毒饵,于傍晚在植株周围每亩撒施毒饵2.5-5kg。防治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2.点委夜蛾
由于近年来禁止焚烧秸杆,加大秸杆还田力度,二点委夜蛾侵害玉米田程度逐年加重,为害程度远超过其他类地下害虫,应加重视加大防治力度,主要方法有:
2.1撒毒饵。亩用4~5kg炒香的麦麸或粉碎后炒香的棉籽饼,与兑少量水的90%晶体敌百虫,或48%毒死蜱乳油500g拌成毒饵,于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边。
2.2毒土。亩用80%敌敌畏乳油300-500毫升拌25kg细土,于早晨顺垄撒在玉米苗边,防效较好。
2.3灌药。随水灌药,亩用50%辛硫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1kg,在浇地时灌入田中。
2.4喷雾。 使用4%高氯甲维盐稀释1000-1500倍喷雾,或10ml-20ml/15㎏水进行喷雾,施药要点:水量充足。一般每亩地用水量为30㎏(两桶水),全田喷施,对玉米幼苗、田块表面进行全田喷施,着重喷施。喷施农药时,要对准玉米的茎基部及周围着重喷施。
2.5灌根或喷灌玉米苗。药液灌根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适当加入敌敌畏会提高效果。喷灌玉米苗,可以将喷头拧下,逐株顺茎滴药液,或用直喷头喷根茎部,药剂可选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或4.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药液量要大,保证渗到玉米根围30cm左右的害虫藏匿的地方。
3.粘虫、蚜虫、蓟马
粘虫可用灭幼脲、辛硫磷乳油等喷雾防治,蚜虫、蓟马可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喷雾防治。
4.玉米螟
在小喇叭口期(第9-10叶展开),用1.5%辛硫磷颗粒剂0.25kg,掺细沙7.5㎏,混匀后撒入心叶,每株1.5-2克。在玉米扬花授粉结束后用5%高效氟氯氰菊酯1500倍或20%或氯氰?乐果乳油喷花丝。或在玉米螟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诱杀。
5.粗缩病
首先,种植时选用郑单958、浚单20、金海5号、苏玉系列等抗(耐)病品种;其次,适期推迟播种,要在6月中、下旬播种;第三,在玉米苗期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或10%吡虫啉1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灰飞虱,以预防粗 缩病的发生。
6.锈病
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7.大小斑病
9-11叶时期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防玉米大小斑病兼防纹枯病。
八、适期机械收获、秸杆还田
1.收获期
完熟后收获,减少损失。玉米收获期宜在苞叶变黄松散,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籽粒基部(胚下端)出现黑帽层,籽粒含水30% 以下收获,防止提前收获灌浆不足而减产。
2.收获方式,根据条件选择适合收获方式,机械收获应选择适宜的当地条件的联合收割机。
3.秸杆还田
在收获玉米时,用玉米联合收割机进行秸杆粉碎还田。
4.根茬还田
采用旋耕机进行根茬粉碎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