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2014-05-30孙迎春
孙迎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总会遇到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素质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认为语文内容太多,枯燥乏味,因而缺乏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发展成为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将其称为学困生。前蘇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是说,学校教育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困生来说,这一点就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如何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信心,弹好“前奏”
学困生往往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严重,总以为自己低人一等,他们常常遭受到学优生的歧视和家长的打骂,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以致越学越差。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树立他们自强的信心。作为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对学困生用心要精、要细,不可对其打击、挫伤,要像慈母一样,把全身心用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间接喜欢这门学科,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学习上,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善于抓住他们身上一个个小小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切忌训斥、恐吓、体罚。还可安排他们做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收、发作业本,也可安排他们跟学优生交朋友,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上,教师要关心、体贴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激趣、指导,弹好“主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学困生,对学习毫无兴趣而持有一种消极心态和抵触、厌倦情绪,这种消极情态阻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因此,要想转化学困生,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找准联系,以旧引新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起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改变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教学,讲一些名作家的轶闻趣事,在有些知识点的新课的引入中,应尽量有亲身感受的实践作引导,使学生明确身边处处有语文,生活中的社会离不开语文,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和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语文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善于找准知识间的衔接点,运用迁移规律,以旧知引出新知,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
2.明确责任,督促学生生趣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即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知道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兴趣。
3.体验成功,引发兴趣
学习成功带来的愉快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困生要低目标、小起点,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有兴趣的学习能事半功倍。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与他们一起共同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小目标,用这些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4.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学生受其年龄特征的影响,对语文产生的兴趣往往不稳定,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来巩固兴趣,如“古诗词朗诵比赛”“小小诊所”“小作家评比”等。特别注意为学困生设计特长比赛,分成小组,根据他们本身的能力特点开展活动,发挥他们的优势,促使兴趣的巩固。
三、持之以恒,弹好“尾声”
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多种,如先天性因素或存在生理缺陷、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不妥等,加上受年龄、知识、性格的影响,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往往具有很大的反复性。今天认识的东西,明天又会忘记;刚刚得到表扬,转身又做错事。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点,不怕麻烦地耐心疏导,要允许学生多次反复。事情的发展往往会有曲折,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一样,教师在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时,不能企图通过几次谈话、补课、家访就立竿见影,对他们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应客观地加以分析,明确“反复”是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特点。作为教师,应一而再、再而三,持之以恒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弹出意犹未尽的“尾声”。
总之,转化语文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真正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具有渊博的知识、无私的爱心和奉献的精神,更要求教师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不辱没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