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快乐课堂”构建策略
2014-05-30周冠冠
周冠冠
摘 要:信息技术在小学阶段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操作性比较强,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新鲜又好玩,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一个“快乐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合作呢?本文试从创设和谐情境、优化教学设计和注重回归生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快乐课堂;构建策略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
情境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容易接受真实、具体的事物,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境。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美无处不在。在教学中,如果注意创造机会,捕捉契机,带领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那么不仅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大有帮助,同时也能以美启真,以美导善。
例如,笔者在教“装扮桌面”一课中,利用学生爱美的心理,让他们通过对同学们服装的观察过渡到桌面的美化教学。
下面是笔者的教学片断:
师:今天同学们穿得都非常漂亮,也很有个性,下面就请几位不同款式衣服的同学到前台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请若干位同学上台。)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几位同学的服装特色。(师生讨论。)
师:有个性的服装同学们都很喜欢,那我们面前的电脑显示的桌面是不是也可以变得有个性点呢?(展示经过装扮和没有经过装扮的桌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师:观察屏幕,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师:我们把这些画面形象地称为“桌布”。
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今天讨论的课题:装扮桌面。
二、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关键,选择合适、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注重动静结合。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動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究、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例如:在教学“画龙点睛写标题”这一课时,笔者将几个小任务分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个人承担的学习任务,进行了自主探索学习,与同学合作学习,正确评价自己的作品,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开发了主动性和创造性。
2.学科整合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动物联谊会”教学中,在学生展示并介绍作品时,进行了语言训练,让学生连起来说几句通顺连贯的话:第二届联谊会在什么地方举行?邀请了谁?他们在表演什么节目?这样巧妙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一大突破。
3.设疑激趣法
发现新的事物都是从“疑”开始。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巧妙地设疑,启发学生从疑难中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留给学生多一点的创造空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统一问题。只有善于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创新性活动。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进行指导,处理好讲解与现实的关系。如“动物联谊会”教学中,笔者在好几处设置了疑问:“大家说了那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其实,金山画王里就有呢,你知道在哪里吗?”“咦,这旁边还有那么多的按钮,有什么作用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培养了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三、注重回归生活
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成功的幸福感。
如在“会变的孙悟空”一课教学设计中,笔者安排了这样一个回归生活的教学环节:先用热情洋溢的话肯定了大家前面的表现——刚才大家学得真棒,这么快就学会了“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等的本领,下面我们应用这些本领加到生活中,来完成一个特别的任务——(如下图)利用右边的素材,在左边的空白区设计一个自己梦想中的房间——可以是卧室、客厅、厨房……给大家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大家“梦想成真”。(强调要求:注意仍要保留左边的素材不动。)
这样设计的任务与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纷纷设计心目中的餐厅、卧室、客厅、阳台一角等,使学生在前概念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也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大胆想象,自主探索的高潮再次叠起,哪怕是到了评价交流的时间,学生还依依不舍地说着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极大释放。
在学生设计心中的房间的过程中,真正经历了活动和实践,不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还获得了成功心理的体验,为进一步增加和延长学习兴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构建“快乐课堂”不是单方面的事,而是各方面进行协作,既有学生之间友情的帮助,又有学生之间个性的张扬;既有思维的无限拓展,又有天真无邪的笑声。学生在探索中学,在快乐中学,他们将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精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