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德育落到实处
2014-05-30杜琴红
杜琴红
摘 要:中学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把德育落到实处呢?关键在于任课教师把握备课、上课、练习、作业、考试后等这几个教学环节中的德育教育,班主任掌握非教学环节中的德育教育。历史课更应该担负起德育教育的重任。
关键词:德育教育;历史课;历史教学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明确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新课程要求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也是塑造学生思想品质的阵地。“教书育人”这四个字不单单指明了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而且也讲明了“教书”与“育人”两者是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只有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才能把德育落到实处,才能实现育人的目的。
然而,现在的学生很多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缺乏爱心,缺少责任感和社会公共意识,班级活动能推则推,大扫除能躲则躲,比较注重个人享乐,经常攀比吃穿,怕吃苦,做事心浮气躁、缺乏意志力等。当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纵容,学校对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的过分重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丑恶现象对学生的影响,这些造成了学生的迷惑和思想的混乱。因此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思想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学校更应承担起主要职责,它不只是领导和班主任的工作,更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
但是,以往的德育教育主要局限在德育教育课上。这主要是指小学教育中的思想品德课,在中学教育中并没有单列成一门学科。笔者认为这是很有好处的:在小学的时候,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我意识薄弱,只有在集中教育的时候,才能让他们牢记怎样做是好的,怎样做是不好的。而到了中学的时候,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增强,在专门的一节德育课上接受教育,已经无法达到育人的目的了,这只能引起学生思想一时的波动,时间一长,容易忘记,效果不明显,而且老生常谈,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厌烦,造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所以中学的德育教育,就要求教师要注意灵活性与艺术性,要学会处处寻找德育教育的机会。不过,这样做也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放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是当务之急。“中学生正处于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树立的关键时刻,而历史正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最重要是课程之一”,这说明历史学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和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历史课应该担负起德育教育的重任。
那么,历史课应该怎样担负起德育教育的重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是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另一方面是非教学环节中的德育教育。
一、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
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也就是说要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备课、上课、练习、作业、考试后等这几个阶段中。
1.备课中的德育教育
备课是上课的前奏,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要完成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首要任务是认真备课,教师必须在备课中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找出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结合点。如:必修1中,关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在备课过程当中注意“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战败”这个知识点,通过对它的讲述,要达到使学生知道“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的目的;注意通过对“抗击外来侵略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斗争”这些知识点的讲述,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精神和勇气,从而激发学生发奋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建设祖国。在保护环境方面,通过讲述两次工业革命,强调工业革命在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环境破坏,可以借此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从身边的小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又如:乡土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地方史的内容(梅李人民斗争史等)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很好例子,所以,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地方史中的历史人物、文物古迹、先进事迹等内容,让学生投身家乡建设热潮中,为家乡的腾飞贡献力量。
2.上课中的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要注意结合授课内容,把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以史为鉴”,让学生学学前人怎样读书、做人,了解革命先辈的创业艰辛。比如:在讲述林则徐虎门硝烟的时候,教师通过生动叙述林则徐“永不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的鲜明立场和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的坚定决心,教育学生不管做什么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在讲述中国近代百年的内忧外患时,介绍从林则徐到孙中山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前扑后继,英勇斗争,他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放弃了个人的幸福,舍小家而顾大家,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和年华,从而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在讲述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穿插关天培、邓世昌、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知道今天和平安定的学习环境是他们用鲜血、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通过讲述历史舞台上众多的圣哲、先贤、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的思想、精神——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牛顿、贝多芬的顽强好学的精神,使学生明白,有德无才是庸人,有才无德是祸害,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应该怎样做人”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把握当前有利的学习时机,珍惜大好时光,不虚度光阴,使自己成为一名有德有才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如:在讲述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一课中,用幻灯片把这一体制建立以来社会发展情况与之前的鲜明对比展示出来。以前:“手机”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到2002年底,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使用手机,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06亿,居世界第一位。以前,要想装一部固定电话,不但要批条子、找关系,交上几千元钱,还要等上半年,甚至一两年;现如今,不但初装费免了,而且包括农村在内,一般装机时间都在10天以内,到2002年底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已达到2.14亿,居世界第一位。这些巨大的变化是以前无法想象的,而带来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信念,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心。
3.练习中的德育教育
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作业、练习,是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这其中最基本的一点是教育学生做题时要认真扎实,不要敷衍应付,不要丢三落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教师在设计作业、练习或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德育的功能。如:在学习完了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后,让学生从鸦片戰争以来的民主革命中分析怎样一条道路才是近代中国的真正出路,明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样可以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又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后,让学生比较国民党统治时的贫穷和共产党使人民当家作主后的巨大变化,从中深刻体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才会提高,国力才会强盛,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4.考試后的总结
第一,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考试中的作弊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努力,因为历史课考试中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只有平时抓紧,才能将掌握的知识记牢固,“临时抱佛脚”、依靠作弊只能保一时,这样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了。第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教育学生做到考试成绩下降了不气馁,找差距,找原因,不自暴自弃,调整好心态迎接下一次的考试;学习成绩好了不骄傲,再接再厉,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争取更上一层楼。
江泽民同志指出:“世界几大古代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地延续下来,这同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注重治史有着直接的关系。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得以不断传承和光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先人懂得在总结历史中不断开拓前进。”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学习中国历史能使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为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发达作出贡献。因此,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不能忽略德育教育。
二、非教学环节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之外也要抓紧,这就要求班主任担当此环节中的德育教育主角。在这个时候的教育,班主任要根据事情的发生,适当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注意及时性,有时最好是当场教育,当然,这种教育要讲究艺术性,把握恰当时机。有的事情重大,班主任就要利用班会课进行着重教育,给学生敲响警钟。
另外,班主任可以利用主题班会,举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展读“历史上的名人名言”,及关于民族英雄的事迹演讲比赛、故事大赛,从活动中渗透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如:开展一些学习方法交流、优秀学生介绍学习经验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不过,这些毕竟是理论上的,要付诸实践,还有待于教师的努力。现在的德育教育更多的表现在形式上,没有实质内容,也没有发挥出作用,失去了德育教育的意义。所以,把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已成为目前教育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件大事,教师要深度刻明白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