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信息化建设在促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014-05-30周彦蔡文艺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4期
关键词:护理部护士长护士

周彦 蔡文艺

摘要:我院将医院信息化建设直接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包括利用OA系统动态垂直管理,利用H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保障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动态调整合理化、科学化等,医院信息化建设在促进护理质量管理中全面提升护理质量管理,同时促进了护理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使护理管理从终末控制朝着过程控制转变,从病人的满意和效果等粗旷型质量检查扩展到护理行为时效性、准确性的细微质量监控,为医院建设、病人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护理管理;质量管理【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192-02

当前新形势下医院信息化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中,给护理管理模式带来了根本的变化,也给护理管理带来全新的理念,我院于2012年12月正式启动了医院信息化系统,截止目前我院已先后实施和应用了近30个信息管理子系统,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HIS、LIS、PACS等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护理工作流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护理管理者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挑战。尤其在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显示出医院在护理管理方面的综合实力,本文从以下六方面总结我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促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做法与体会,供各位同仁参考、请与指正。

1促进护理质量控制方法、检测内容的改进

1.1完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调整各项护理指标检查权限及控制方法建立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护理质量监控,规范各级护理管理者操作权限和流程,用个人指定身份登录,加强护理管理者对后台的质量监控和对问题的记录,确保护理质量的垂直管理。

1.2精细化护理质控数据,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有关的各项统计工作基本都由信息系统完成,准确、及时地完成护理工作量的统计任务,各科室收治的病人总数、护理级别人数以及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口腔护理等处置量全部由护理部通过计算机统计完成,数据的网络传输、统计、查询及分析功能实现了科室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 危重护理记录单、体温单等护理文书通过局域网上传,护理质控人员可随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质量改进。各科室压疮预报、报告及跟踪表,通过局域网上传至护理部,护理部压疮小组管理人员可及时了解病人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精细化护理质控数据使护理质控人员转向对数据的质量监控及分析中,真正达到病区护理工作过程质量的管理监控,从而减少缺陷的发生和提高护理质量。

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质量监控与分析,预防护理纠纷

2.1护理不良事件的数据分析及质量持续改进:根据我院护理管理体系,临床护士上报-护士长审核-科护士长审核、辖区内汇表-护理部主任审核、全院汇总表导出Excel文件,做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各级护理管理者及时审阅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完成逐级上报,一般护理不良事件48h内完成逐级审阅至护理部,重大紧急事件先通过电话口头上报,随之进行网报,2h内上报至护理部。对每例事件护理管理者及时分析原因,最大化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并提出改进措施。护理部质控人员每月汇总全院的安全(不良)事件报表,经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分析,改进相应与工作流程、工作制度有关的运行机制。

2.2利用LIS系统提升了护理安全管理:在完成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工作流程中,护理工作是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在这个快速联动的反应机制中起中心枢纽的作用,可畅通危急值患者的绿色诊疗通道[1],辅助检查危急值报告体系建立检验、放射、心电图等多项辅助检查危急值报告体系。危急值一经出现自动报警,医生、护士工作站会立即接到危急值报告通知,及时收到提示;另外,再次用电话通知相应科室,执行危急值報告程序,为急、危、重病人赢得了抢救生命的时间。危急值电子化流程是在传统手工登记的基础上的升级,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挥信息传递优势,与国际接轨,优化了工作流程,提升了护理管理质量[2]。

3强化细微环节的质量监控与反馈,保障护理核心制度与管理制度规范落实,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3.1建立电子医嘱查对制度,加强查对制度落实,完善并学习医嘱查对流程。"护士站"医嘱处理系统的运行,护士在接收医嘱打印执行单,须经两人核对并签名后方可执行,医嘱需班班查对,办公护士与夜班护士对当日医嘱进行核对,护士长每周总查对1次,以保证护理安全。另外移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用于病房护理,一方面规范了护理操作流程,明确了操作者的责任,更主要的是严格执行查对步骤,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从而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3.2细化患者健康教育制度,避免形式化。实施专业化健康指导,各护理单元将健康教育内容录入EDA,护士可以为病人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健康指导,使病人在住院期间及时获得相关信息,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加强护患沟通。科室质控小组与护士长动态查询整体护理病历书写及健康教育实施情况,提高工作效率,促使护理人员不断加强责任心和监察力度,利用网络信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3.3分级护理制度的严谨落实,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护士要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定时巡视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根据护理级别与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等措施用EDA扫描患者身份识别条码后,信息系统自动记录时间,确保分级护理制度的严谨落实,科室质控小组和护士长能动态查询分级护理记录的时间,以掌握护理人员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情况,从而约束了护士的不规范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慎独"精神,使分级护理制度切实得到落实,也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

3.4加强病房药品管理制度的规范化。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根据电脑数据发药,HIS系统对每一条医嘱提供了发药明细、停药扣减查询,护士能清楚地了解每天病区药物的实际消耗,并能随时统计及查询病区领药数、实际用药数、应退药数以及药物盘点功能,加强了护士长、护士对病房药品的管理意识。

4护理人力资源的调配

各病区护士长网上电子排班后,护理部主任、内科、外科总护士长均能够及时了解到各护理单元护士及护士长的工作状况,并根据各护理单元的工作任务,及时科学地对护士进行合理调配。遵循能级对应、动态调整原则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最大限度调动护理人员为患者服务的积极性,提升护理垂直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5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管理

护理文书质量运行医院信息系统后,制定出最合理的表格式,护士在病人床旁通过EDA录入生命体征、出入量等,电脑自动生成体温单和统计,可降低人为的差错率。护理文书的质量检查重点放在护理记录的客观性、合理性、及时性,提高了护理质量。

6加强护理管理者的优化管理

6.1利用信息平台发布护理部各种信息:卫生部、卫生厅等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护理部的文件如满意度调查的结果、业务学习的手册或课件、每月护士长总值班表、相关信息等直接放在OA系统中,护士长随时查看,既方便、保证政策下达及时、快捷还大大缩短了护士长例会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6.2参与科室绩效考核:科室费用统计、查询系统的应用可以核算病区内每位护士的工作量,使绩效考核指标更加细化、准确,提高护士的积极性,真正将护理价值体现在护理工作中。护理部利用微机管理护理人员的全面考核和考核档案,大大方便了护理部对全体护士人员的全面考核、评价。

7小结

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护理工作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经之路,也是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3]。我院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带来护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全新格局,促进护理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使护理管理从终末控制朝着过程控制转变,从病人的满意和效果等粗旷型质量检查扩展到护理行为时效性、准确性的细微质量监控,这种由医院信息化建设主导的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伟峰,蔡锡雅,张健,等危急值报告的护理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8(45):743~744.

[2]刘坤,病区护士长的依法行护意识与护理安全管理[J].当代护士,2012,9(41):177~178.

[3]许庆敏,关于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现代医院,2008,8(1):137~138.

猜你喜欢

护理部护士长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护士长管理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
新时期下护理部干事的角色定位
正确处理正副护士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