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治疗分析
2014-05-30张效霁
张效霁
摘要:目的:探讨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药物的选用及防治。方法:对36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药物选取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有效34例,有效率94.44%,产生心脏副作用4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心电图QRS综合波增宽2例。结论:阵发性室速为严重的心律失常,需在短时间内予以控制,否则可诱致休克、心力衰竭或室颤,造成严重后果。
关键词: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预防【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095-01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发心肌梗死者多见,亦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右心室发育不全,或见于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中毒,以及严重的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1]。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时,药物均无效时应立即用直流电电复律。有心室颤动时,立即用非同步电击除颤,同时即刻复苏抢救。对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36例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到的36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22~64岁,平均46岁。首次发作者12例,其余均反复发作;冠心病5例,高血压病10例,预激综合征6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不明原因13例。
1.2方法:利多卡因首先50~100mg加入25%葡萄糖液20ml中静脉注射,后1~4mg/min静脉滴注维持;普鲁卡因胺 0.5~1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以25~50mg/ min静脉滴注,如无效,1h后可再重复,总量不超过 2g/d;普罗帕硐0.5~1mg/kg,加入25%葡萄糖液中于3~5min内静脉注射,继以1~2mg/min静脉滴注,有效后可改为口服;丙吡胺2mg/kg加入25%葡萄糖液中5~10min靜脉注射,或胺碘硐5~10mg/ kg加入25%葡萄糖液20ml内静脉注射。短阵反复发作,每阵有3~6个室早组成,其中间以少数窦性心动。病因尚不明确。治疗可试用抗室性心律失常药,但疗效通常较差。常由洋地黄中毒引起,心室率140~180次/分,常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病情重,预后差。治疗应针对基本疾病,积极治疗洋地黄中毒(包括地高辛特异抗体治疗)。不宜用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药物治疗,并禁忌电击。
2结果
经治疗有效34例,有效率94.44%,产生心脏副作用4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心电图QRS综合波增宽2例。
3讨论
室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发生于有严重心肌损害的病例,尤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发心肌梗死者多见,亦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右心室发育不全,或见于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中毒,以及严重的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大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占90%~95%),如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或由于缺氧、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并可由药物过量如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交感胺类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引起;此外,心脏插管术、心血管造影术、心脏手术过程中亦可出现短阵室速[2]。极少数室速可为良性、特发性或家族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
少数病例可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发病机制涉及折返激动、自律性异常和触发活动3个方面,其中以折返激动为大多数室速的发生机制。室速种类较多,需要鉴别和描述的是持续性单形性室速。室速的心电图特征包括一系列快速、宽大畸形的QRS波(QRS>0.128),R-R间期基本规则,频率>100次/min。室率大于房率,P与QRS无关或埋于宽大畸形的QRS-T中,无法分辨。心室夺获:在室速过程中,出现室上性QRS波,其前有P波且P-R间期≥0.12s或室性融合波,QRS波形介于室上性与室性之间。对持续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30s以上),尤其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等)者,可能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发展为心室颤动,应予紧急治疗,可作同步直流电转复,也可先试静脉注射胺碘酮、利多卡因、普罗帕酮、普鲁卡因胺等。有明显低血压或休克者可用多巴胺升压。为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复发可选口服美西律、普罗帕酮、奎尼丁、胺碘酮、莫雷西嗪等Ⅰa、Ⅰb、Ⅰc、Ⅱ,Ⅲ类药物。以Ⅲ类药较好。
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电轴右偏,可因运动或滴注异丙肾上腺素而诱发。用维拉帕米治疗有效。射频消融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心电图多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电轴左偏,偶可合并电轴右偏(前者起源于左后分支,后者起源于左前支),用维拉帕米治疗有效。射频消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心室扑动、颤动,立即行体外心脏按摩并迅速用电复律治疗[3]。药物复律可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苄溴胺等心内注射。对反复发作者尽早使用埋藏式复律除颤器,其治疗及预防效果良好。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显著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等缓慢的心律失常,可选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沙丁胺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病因治疗亦重要。药物治疗无效而症状显著者,宜尽早安置入工心脏起搏器治疗,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廖履坦,杨秉辉.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70.
[2]胡大一,黄峻.实用临床心血管病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746.
[3]史平,党连生,陈宁.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