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彰显个性的魅力
2014-05-30沈秀珍
沈秀珍
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课堂理应关注“人”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和独特性。也就是说,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意味着自由与意味着平等对话。语文课应寓教于乐,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彰显。
一、保护自尊,把学生看成生活中的人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觉、智慧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过程,两者密不可分。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到课堂上,首先应该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中展开个性化的学习。例如:在执教《这儿真好》中的一个片段时,师生之间讨论小岛到底好在哪里。
师:谁来夸夸这个小岛?(一个小女孩高高地举起了小手,并不停地晃动,以吸引教师的注意。)
师:好的,你先来夸夸吧!
生:老师,我想夸夸小熊。
师:哦?你想夸夸小熊吗?可是,老师想请你夸夸小岛啊!
生:可是,我想夸夸小熊。(小女孩还是坚持着。)
师:哦?那么你认为这个小岛不美吗?
生:美!
师:那你为什么不想夸夸小岛呢?
生:也想。
师:那好,你就夸夸小岛吧!|
生:这个小岛原来是一个荒岛,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有花、有草、有树,还有许多小动物的绿岛了。真好啊!
师:你说得真是太好了。掌声鼓励,请坐!(受到表扬的小女孩却翘着嘴巴,很不情愿地坐下去了。)
师:谁再来夸夸小岛?(又一个小女孩急不可耐地举起了手。)
师:哦!好的,请你来夸夸吧。
生:老师,我想给你提个意见。
师:哦?好的,你说吧!
生:我也想夸夸小熊。
师:哦?为什么呢?
生:因为小岛之所以这样美,全是小熊的功劳。(教师一时不知所措,课堂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空白。)
师:哦,小熊该夸,小岛也该夸。你说是吗?
生:是的。
师;好的,请坐。(这个小女孩失望而委屈地坐了下去。)
师:谁再来夸夸小岛。
……
就这个教学片段而言,笔者完全可以暂时放弃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放手让学生一吐为快。因为学生学习的愿望万一被伤害,甚至是一次又一次地被伤害,用一节课的时间是难以弥补的。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恢复自信,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
教师要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作为财富,引导学生自己走向完善。例如:教学《但愿人长久》这一课时,当课正上到精彩之处,学生个个情绪高涨。所以当提出不看书朗诵苏轼的名词《水调歌头·中秋》时,他们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笔者兴奋地点了班里的“调皮鬼”刘奕。“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刘奕背得摇头晃脑,入情入境。“转朱阁,低绮户……低绮户……”“有谁能帮助他吗?”笔者轻轻地问。可是教室里依然保持着安静。
怎么办呢?笔者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刚才大家学习的热情那么高涨,作为奖励,我同意——”笔者故意拖长了调子,又压低了嗓门:“同意偷看一下。”学生只犹豫了一下,马上就反应了过来,他们快速地翻开书本,又快速地合上,快速并高高地举起了他们的手。想不到,一个急中生出的“偷看”主意,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课堂效果很好。
三、尊重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人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应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发展和个性化思维水平的提高,我们应当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个性因素。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著名儿童文学家冰心奶奶写的一篇情感丰富、寓意深刻的散文,说的是冰心在颐和园边遇到一群春游的孩子,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祖国春天蓬勃生机的一件小事。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段小插曲:
师:“‘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你们还能从文中哪里找到春天的影子?
王文浩:春天里万物都在长,书上第八小节说“花儿和儿童一样”,说明花儿长儿童也长,所以儿童也是春天的影子。
梁金秋:王文浩,虽然春天万物都在长,可是儿童不是物,虽然身体在长高长大,也不能说儿童是春天呀?(姜琦一时语塞。)
徐展翔:我想,书上的“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这句话,表面上说的是花儿,其实也暗示了儿童。你想呀,园丁给花儿浇水施肥,花儿是园丁的春天;老师给我们浇水,我们就是老师的春天。
黄紫瀾:我还是不明白,就算我们是老师的春天,游人又不都是做老师的,他们找什么样的春天呢?
吴笑旭:刚才徐展翔的话启发了我,黄紫澜,这里的“春天”应该不仅仅指春天自然界的风景。
黄紫澜:噢,照这样说,这里的“春天”还应该包含未来、希望的含义,也许把儿童看作是老师的春天,是祖国的春天,这才是冰心奶奶写这篇散文的真正用意呢!
师:瞧,你们争得多有意义,多有水平啊。我真幸福,每天都生活在你们当中,每天都生活在春天里。
由此可见,语文课堂需要不断创设人人都能参与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个性魅力彰显在语文课这一广阔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