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进口风险及对策
2014-05-30裴俊杰郭文龙
裴俊杰 郭文龙
摘要:近来,我国对石油的需求愈发强劲,但石油资源匮乏,自1993年起,石油对外贸易中我国开始净进口。净进口量在2004年首次突破1亿吨,在2009年,突破2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我国石油进口面临着几种风险,本文从定价能力不足、进口来源地单一、运输方式受制于人以及贸易石油的比例过高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石油进出口 对外依存度 风险控制对策
一、中国石油进口中的风险
1.议价能力不足
石油是特殊商品,是工业社会的支柱,被誉为“黑色的血液”。极端重要性使之在贸易中不同于普通贸易品。与铁矿石等工业原料类似,石油贸易中的买方议价能力往往有限。
当前石油的定价机制中,石油期货的价格至关重要。石油的现货价格,通常是在签订购买协议时,将石油结算价定为相应的石油期货价格与一个升贴水之和,如公式:P=A+D。式中P是石油结算价,A是相应期货价,D为升贴水。
石油期货市场提供了一个规避风险的途径,也吸引了许多投机者参与其中。增加市场的不稳定性[1]。
期货价格是影响石油定价的基础,一个原因是石油价格和其供需关系密切[2],该理论认为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决定了高油价的历史必然。还有一个观点认为石油价格与美元的汇率密切相关[3]。随着美元的贬值,石油价格将会持续上升。此外,预期也被认为是影响石油价格的重要因素[4],预期的自我实现功能,使得油价的波动很多时候脱离了基本面的情况。最后,投机行为也被认为是价格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纽约商品交易所,每天的石油期货交易量接近实际消费量的2-5倍。
2. 进口地单一
在我国石油进口之中,源于中东地区的占比较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数年份都超过40%。而欧美发达国家对中东的石油依赖则较低。以2006年为例,中东进口石油占美国全部进口石油的比例是17%,欧盟是24%。
中东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石油储量优势。據BP的数据,欧佩克国家的石油探明储量超过世界总计的70%,且中东地区国家的石油开采成本在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中是最低的。
除了中东地区,世界其他主要产油国均有明显的不利于成为我国石油进口源的特点。南美石油资源出口更多的被美国所长期占据;俄罗斯石油出口却受到了强烈的政治因素的影响;非洲的市场尚且不成熟;东南亚地区石油出口能力不足,不能够承担起成为我国油源的重任。
3. 运输方式受制于人
大部分进口我国的原油都须经过海运,且大多必经马六甲海峡才能到达中国。据测算,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有60%是为中国输送货物,而其中80%是油轮,马六甲海峡成了中国名副其实的“咽喉”,只要控制住了马六甲,就等于扼住了中国石油进口。而目前我国尚无能力控制马六甲海峡,这对我国海上运输安全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此外,在海运进口石油中,90%以上是由国外远洋油轮运输。远洋航运能力上的落后,导致我国尚不具备大量石油进口的运输能力,这对石油安全同样存在巨大的威胁。
4. 贸易石油比例过高
上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胜利等油田的成功出油,我国石油消费开始自给自足,而且直到1993年之前,我国的石油始终属于净出口阶段。情况在1993年开始改变。自1993年起,我国的石油贸易中开始净进口,且进口量逐年增加。在2004年时候净进口1.2亿吨,首次突破亿吨大关,同年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5.1%。随后,在2009年,石油净进口突破两亿吨大关,对外依存度达到52%。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国的石油产量基本维持稳定,略有增长,但平均增幅较低。其中2005年产量约为1.82亿吨,2009年达到约1.89亿吨。由于储量等因素限制,我国石油的生产能力很难出现全局性的巨大改观。
与相对较为停滞的石油生产相反,我国石油的消费连续多年快速增加。在1996年到2006年的十年间,石油的消费量几乎翻了一倍。近几年的年均增长率稳定在6%以上,远高于石油生产的增长率。
由于石油消费增长率和产量增长率的持续性不等,我国石油的供需缺口将日益增加,消费石油大量依靠进口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扭转,贸易石油比例过高问题带来的风险也将持续存在。
二、政策建议
提高石油贸易中议价话语权。通过形成完善的石油期货市场,提高已有市场效率;鼓励石油进口企业间合作,与其他石油进口国形成合作关系,增大议价筹码;完善金融市场,争取让石油以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一揽子货币标价,将石油价格部分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缓解石油进口地过于单一的现状。大力开拓油源,与非洲各产油国加强合作,培育新兴市场;加强与周边国家石油贸易,特别是俄罗斯与中亚国家,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鼓励石油公司积极收购国外油气资源,缓解石油资源匮乏的现状;加快发展深海钻探技术,提高海洋油气资源利用能力。
丰富、改善进口石油运输途径,增强海空军力量,特别是远洋海军的投放,为石油进口中海上运输安全提供强大的后盾;政策鼓励远洋运输行业的发展;实行石油进口通道多样化,加快与中亚以及中俄之间输油管道的建设,减轻对海上石油的依赖。
开源节流,降低石油进口依存水平。建立石油战略储备,降低突发事件所带来的风险,也缓冲油价大幅波动;鼓励节能减排,逐步淘汰高耗能企业,抑制对石油的过度需求;提高我国已有油田产油效率,增强石油勘探能力,扩大自有油田范围。
参考文献:
[1] 吴贤文.中国石油进口风险机制探析及其规避.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2] 张映红,马宝玲.国际原油价格的主控因素分析.中外能源2010(15):12-17
[3] 刘凌.影响国际油价的金融因素研究.财经视线2009(29):72-73
[4] 李志传,管清友.预期与国际油价.国际石油经济2009(1):31-35
(责任编辑:李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