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梦不曾休
2014-05-30黄永玉
我为曾在那里念过书的凤凰县文昌阁小学写过一首歌词,用外国古老的名歌曲子配在一起,于是孩子们就唱起来了。昨天听侄儿说,我家坡下的一个八九岁的女孩抱着弟弟唱催眠曲的时候,也哼着这支歌呢!
歌词有两句是:
“无论走到哪里,都把你想望。”
这当然是我几十年来在外面生活对于故乡的心情。也希望孩子们长大到外头工作的时候,不要忘记养育过我们的深情的土地。
我有时不免奇怪,一个人怎么会把故乡忘记呢?凭什么把她忘了呢?不怀念那些河流?那些山岗上的森林?那些长满羊齿植物遮盖着的井水?那些透过嫩绿树叶的雾中的阳光?你小时的游伴?唱过的歌?嫁在乡下的妹妹?……未免太狠心了。
故乡是祖国在观念和情感上最具体的表现。你是放在天上的风筝,线的另一端就是牵系着心灵的故乡的一切影子。唯愿是因为风而不是你自己把这根线割断了啊!……
家乡的长辈和老师们大多不在了,小学的同学也已剩下不几个,我生活在陌生的河流里,河流的语言和温度却都是熟悉的。
我走在五十年前(半个世纪,天哪!)上学的路上,石板铺就的路。我沿途嗅闻着曾经怀念过的气息,听一些温暖的声音。我来到文昌阁小学,我走进二年级的课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黄永玉,六乘六等于几?”
我慢慢站了起来。课堂里空无一人。
(选自《黄永玉散文》)
欣赏感悟
几乎每一位艺术家,都有深埋于心底的精神家园,就像伦敦之于狄更斯,巴黎之于雨果,北京之于老舍,绍兴之于鲁迅,上海之于张爱玲一样。而说起黄永玉,就不能不提起他的家乡——湘西凤凰古城。乡愁如美酒,何处是归程?十万狂花如梦寐,故乡凤凰如画的山,如诗的水,永远是游子艺术家黄永玉怀乡病的病根。事实上,黄永玉只在凤凰生活了十二年,就怀揣梦想离开了美丽的小城,开始浪迹天涯。从此,这个“无愁河的汉子”,开始撰写漫漫人生中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正如本文题目“乡梦不曾休”所言,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时隔多久,童年时故乡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不会从记忆中淡去,这些亲切的回忆还会如梦般不时地走进我们的视野。
本文运用一连串的疑问句和生动的“风筝比喻”,字里行间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怀念与不舍。结尾处,作者通过幻觉描写,将读者带入半个世纪前的课堂,但冷清的教室又将读者拉回到现实中,虚实间的转换读后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