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教学地位提升
2014-05-30高海明
高海明
北京市将从2016年起,高考语文分值将从150分提高到180分,中考语文分值也从原来的120分增至150分;相反,中高考英语分值则降到100。其背后彰显的是对母语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呼唤。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连中国认为,此次改革肯定了母语的地位,不仅能够改变多年来盲目追求英语分数的教学方式,还可以提高学校、社会对母语教育的重视。我国这种“重英语、轻母语”的教学现状有望得到改善。
通过导向强化母语
北京在此次改革中,高考语文分值和英语分值“不分高下”的状况被打破了。2016年,高考语文分值将高达180分,整整高出英语80分。“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都很重视外语教学,但却没有哪个国家会把外语教学置于母语教学之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表示。加强外语能力培养是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桑锦龙曾担忧地发现,语文学习并没有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学生为学习外语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远远超过语文,甚至挤占了语文学习的时间。他认为,通过降低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强化母语教学,可能会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契机,这将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北京高考对英语减分、对语文加分引发热议。这股热议之风也传到了中国台湾。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在厦门参加文博会活动时表示,她赞同提高语文在高考中的分量,认为这是好事,提高语文分数,可以提升学生对语文的重视,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张晓风在两岸有着众多读者,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张晓风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起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有多篇作品入选台湾中学的教科书,她的散文《行道树》还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初一语文课本。余光中先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她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张晓风说:“国文跟英文比例调整,这是很好的事”。她认为,语文是表达自己、记录自己的很好的工具,掌握好自己的母语才是一件幸运的事。
地位相对下降
教育界很多人认为,母语教育的地位偏低是影响我国母语教育发展的瓶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郑国民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很多国家都深刻认识到母语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母语教育倍加重视。我国母语教育虽然具有优秀的传统,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确实面临着很多挑战。首先,对于母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亟待加强。从目前中小学补习班最火暴的是英语、奥数这一现象中,母语教育的地位相对下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母语教育:为了让8岁的孩子具备独立阅读能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在白宫亲自倡导“美国独立阅读挑战计划”,并动员联邦政府和社会各界参与其中。法国初小一年级,法语每周为9至10课时,占每周学时总数的35%至38%,比数学多出4至4个半课时。而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占总课时的比例比上述国家都少。其次,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量极其有限。很多孩子一个学期只读一本语文教科书,没有机会阅读课外书籍。而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不可能保证运用母语能力的发展。一些美国社区图书馆为了鼓励中小学学生多阅读,设计了很多活动吸引学生多借书和多读书。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图书后,会获得图书馆人员赠送的小礼物。同时,学校会让学生每周到学校图书馆上阅读课,有专业人员进行阅读指导。
我国语文学科地位在不断下降,课时数不断减少,学生在校學习语文的时间已不足以为课外自学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主任陈先云指出,我国语文学科的课时数,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减少的。尤其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以后,9年的语文课时数,差不多只有五六十年代小学6年语文课时数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说,那时的小学生,在学校学习语文的时间要比现在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加起来的时间还要多!“多读多写”是我国古老的学好母语的成功经验。即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也需要有起码的课时保证。现在如此少的母语学习时间,课外的各种补习班又尽是奥数和英语,母语学习的质量怎么保证?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在打基础的义务教育阶段,提高母语水平的主渠道也应该在课堂。课堂时间从哪里来?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因此,在义务教育的9年中,特别是小学阶段,要在课程设置上把母语学科放在首位。
语文不应成了“小三”
此次大幅度提升语文学科在中考和高考试卷中的分数比重,北京市教委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加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注重语文试题同其它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希望通过高考指挥棒来矫正英语学习过热的社会现象,应该是北京市教委意图之一。”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特级教师马骉说。 相关部门统计,上海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12年间,语文和英语课时数比例为4∶3,其中,在中学阶段两者所占课时、学分完全相同,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习与母语学习已不分上下,而在学龄前和大学,大家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更远远高于母语学习。
“语文学科在中小学的‘沦落,是到了该警醒的时候了。”上海市第十中学副校长任其斌说,“语文虽然在三门主课中排在第一,但实际上早已落到了‘小三地位,语文总能混个及格,而英语如果一放松,成绩就会滑坡,很多学生就会想,花这么多时间在语文上做什么呢?”
语文学科一直由于拉分少、进步慢等学习特点,往往容易被学生有意无意地忽视。在平时的考试中,数学和英语更容易拉开分差,这导致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数学和英语上,而不愿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语文上。如今,学生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要远远多于语文,而语文教学的恰恰是我们的母语——汉语,轻视语文学习的一大后果,是现在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度不够,写不好字、提笔忘字的现象日趋严重。而实际上,学好语文,关系到母语的前途和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其重要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语文本来就是最基础的学科,理应得到重视。部分省市现在计划加大语文高考权重,有意引导学生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这对巩固母语地位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
汉字听写唤起新认知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该电视节目形态设计研发者的关正文说:“为孩子们举办汉字听写竞赛活动的想法,产生于在美国有英语的全国拼字比赛。从1925年延续至今,一代代孩子参加,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族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我们的汉字那么美,传承又那么重要,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活动。”
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虽然已经终结,但是余音依旧绕梁。在8月2日开播到10月18日收官的13期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向观众呈现了一席汉字的饕餮盛宴。其倡导的“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的精神,正唤起人们振兴中华文化,传承华夏文明的决心。这次大赛的大赢家当属杭州外国语学校,5位同学入决赛,并包揽了冠亚军。这所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学,同时也是“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介绍:本次大会共有32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代表队由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在内地接受教育的港澳台学生组队参加。能够参与此次比赛的选手都是各省重点学校或“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中,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各省前五名。马骉认为,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的意图应该和北京市教委一致,就是要唤起大家对母语的重新认识。节目中考到学生很多并不常用的生僻字、繁难字,很多语文老师也未必能够正确书写,但这也让大家认识到汉语的博大精深,可以给语文教师很多启示。
让改革有效果
改革最大的难点在于整体改造基础教育阶段语文的教学策略。这包括目标的设定、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要求的回归,还涉及到老师教学方式、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学生学习方式等。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希望未来的孩子具有深厚的母语素养和传统文化积淀,并通过国际交流把中华民族最美好、最鲜亮的东西传递出去,在世界舞台中立于不败之地。李奕认为,语文老师在改革当中也要进行反思和改变。语文老师不仅要知道母语教学是识字或者写作文,而且还要把母语应该承载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跟其它學科必要的关联整合进来。
北京市石景山区语文教研员、北京市十三届人大代表南海涛建议,把北京高考语文新增的30分用来考查课外阅读。有了30分,学生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去进行语文学习的拓展。如果有可能,希望把这30分主要加到对学生中文著作、经典名篇等阅读书目的考查上。南海涛指出,学生非常缺少系统化的、深入的阅读。从小到大都是一些碎片化的、单篇的阅读,很少通过深入整本书来培养自己完整的、独立的思想体系和精神世界。并且,真正在考试当中,尤其是高考当中,对课外必读书目的一些考查并没有体现。如果将来在考试当中能够有这样专门的规定,老师给出一些必读书目,书目是经过慎重商量的,然后据此设置题目,让学生对自己所读到的这些专著进行一个探究性阅读的表达,这对高中或者初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是很大的。对于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也是很有意义的。“对于语文来说,阅读一定是最根本的东西。”南海涛说。阅读的时间增多了,老师和学生都有空间、有时间、有精力去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阅读,这个改革才能真正有效果。
多年来,我国在语言教学上,大都是“重英语、轻母语”,一方面,随着中国与国外交流的日趋增多,全民学英语的热潮日益攀升,很多人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学习英语,英语逐渐成为了不少学生最为重视的一门科目。而与之相对的,由于学习汉语的时间被挤压,不少国民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知识的了解不够,甚至有些人认为,作为我们日常交流的母语,对于语文,学不学都无所谓,这就使得目前社会上提笔忘字、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了解的人越来越多。因此,针对语文这一科目所进行的改革措施,无疑会促使人们提高对汉语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全民对汉语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