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挫折教育的误区与改进策略

2014-05-30纪晓丹

学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挫折教育心理素质

摘要:挫折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加强学前幼儿的挫折教育,优化其心理素质,有利于学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本文论述了挫折对幼儿成长的意义,描述了挫折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误区,进而提出加强幼儿挫折教育的建议,主张家庭、幼儿园应密切配合以共同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挫折教育 心理素质 认识自我

挫折感是人的一种普遍的心理体验。[1]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能正确地摆正心态、对待挫折,就难以生存和发展。幼儿的生活经历非常单纯,受挫折的机会也不多。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要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但受挫折的多少,家长和教师要注意适度,过多或者过少对幼儿的成长都不利。

一、挫折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幼儿在三周岁左右会出现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一时期对幼儿来说非常的关键,如果父母和教师对此重视能及时纠正幼儿的任性等缺点,幼儿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因此,在幼儿时期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挫折教育非常有意义。

(一)挫折经历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培养现代人的良好素质

衡量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如果从小就没有经历磨难、挫折,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的步伐,很容易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幼儿经历些挫折对他们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可以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锻炼他们的品格,提高抗挫折能力。

(二)挫折经历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和谐的发展。[2]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儿的情感、品德、动机、态度、动机、需要、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幼儿的成长非常关键。往往成功的人士不光具备聪明的头脑,还有非常好的情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历过挫折的人的意志都会变得坚忍不拔。同时,非智力因素经过挫折的锻炼也会有一定的发展,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挫折经历有利于幼儿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失败是成功之母。”托马斯·爱迪生也曾经说过:“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地重来一次。”纵观古今中外,挫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丰富和完善人生。幼儿从小就经历过些事情,能增加幼儿的生活阅历和实践能力。适当的挫折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提高应变能力,使幼儿见多识广。

(四)挫折经历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

现今社会幼儿出现心理障碍的情况日益突出。离家出走、自残、甚至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反思,是不是我们太在乎幼儿还是太不在乎幼儿的生存和发展呢?其实幼儿强大内心的培养,是离不开挫折教育的。不要把幼儿只看做是温室里的花朵,适当地经历些小的挫折,让他们的优越感没那么强,幼儿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一些行为是否得当,逐步就能培养出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3]

二、挫折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误区

(一) 挫折教育不是个别辅导

有些家长或教师认为应该只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往往忽视了挫折教育的团体性和普遍性。实施团体性的挫折教育,就要求以日常生活或者幼儿园集体教学为平台。[4]在生活和学习的每个细节、场景都要让幼儿体验挫折的经验,并且引导幼儿共同去战胜困难和挫折。

(二)过分注重表扬的功能

鼓励式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但有的家长和教师却时刻都表扬、鼓励幼儿。长此以往,会使幼儿过于自信,虚荣心也会慢慢滋生,心理素质逐渐脆弱,承受能力也会大大降低。

(三)不加节制的批评

也有一些家长和教师认为,进行挫折性教育就要人为地给幼儿设置障碍,对幼儿进行批评教育。不以幼儿为中心和出发点,常常主观地对幼儿进行批评等。这样只会对幼儿的内心造成更大的伤害,加剧幼儿的挫折感,进而失去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三、幼儿挫折教育的改进策略

(一)加强家庭的挫折教育

1.家庭是幼儿避风的港湾和爱的天堂。我国现在好多家庭都是“4+2+1的模式”,六个大人对一个孩子过分的爱、畸形的爱都普遍存在。因此,家长要改变育儿理念和教育观念,从自身出发改变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有意识地建立一些挫折的情境,加强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要真正放下对幼儿的各种不放心,不要怕幼儿饿着、摔着、累着等。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

2.家长应树立起正确的育人观。家长不能只盯着幼儿的智力开发和认知能力,也要重视情商的培养。从小培养和塑造幼儿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孩子在逆境中如何乐观地面对困难和挫折。此外,家长也要多涉猎些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的书籍,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教育子女。

3.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挫折。家长首先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幼儿做一个好的榜样。当家长自己面对一些挫折时,不要自暴自弃,要积极地去面对,进而解决问题,对幼儿言传身教。

4.帮助孩子学会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当幼儿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家长要及时出现,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干预。积极地帮幼儿分析困难的缘由,以及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要让幼儿认清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解决完困难以后要让幼儿重新审视自我,接受自我,增加自信心。

(二)加强幼儿园挫折教育

1.教师要充分重视幼儿的挫折教育。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挫折教育。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事先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有目的地去设置些障碍和挫折,但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让幼儿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2.教师要把挫折教育融入课堂。教师可以对课堂的提问进行挫折设置,如先提出个较难的问题,对幼儿的认知设置障碍,让幼儿回答不上来,教师再对此问题进行讲解,指出幼儿认识的不足。教师再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经过上次的提问,幼儿积累了回答此类问题的经验,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做不仅能增强幼儿的抗挫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在幼兒园集体教学中,游戏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比赛,让幼儿充分体验到竞争的乐趣。在比赛中不一定每次都让幼儿赢,在他们能力所及时,可以不断地增加难度,提高要求,这样才能养成幼儿战胜困难的习惯,培养赢得起也输得起的心态,有助于增强幼儿受挫心理承受力和抵御受挫心理冲击的能力,对培养幼儿坚强意志有着积极的作用。[5]

4.英雄人物的典型示范作用。教师还可以在平时生活当中,给幼儿多讲一些英雄人物和革命领袖不怕挫折,勇于战胜困难的故事及一些有关坚强、勇敢的故事,还可以在幼儿遇到衣服穿不好,被子叠不好,摔跤等一些生活的小难题时,鼓励他们不要怕,自己多叠几遍,自己爬起来,使他们轻轻松松面对挫折,积极地解决问题。

总之,挫折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还未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如果幼儿在小时候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人生当中各种各样的挫折时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在幼年时期受到过积极的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幼儿受挫折的情绪。

参考文献:

[1]吕开鹤.幼儿挫折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 科学之友,2010(2)

[2]刘丽英,刘云艳.幼儿抗挫折能力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6).

[3]杨芳.学前幼儿的挫折教育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1).

[4]吕品.试论挫折教育的误区与改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

[5]洪铁英.挫折成就未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7).

作者简介:

纪晓丹(1990- ),学前教育专业,学号:201000057。

(责编 张敬亚)

猜你喜欢

挫折教育心理素质
大学生挫折心理及其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成长教育
中学生挫折教育方法研究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挫折教育”警示录:强势妈妈为何惨死儿子刀下(下)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国防教育对“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影响
新形势下医护人员职业压力缓解与心理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