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快速高效阅读法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
2014-05-30汪国平
汪国平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读物大量涌现,知识信息急剧增加,讲究效率已经成为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共识。在快节奏、高效率的今天,高效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无论我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也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水平,我们都离不开阅读。不具备相应的阅读能力,就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正如一位速读专家所说的那样:“当今时代,尽管速读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速读是万万不能的。”
快速高效阅读是素质教育的需要。高效阅读不仅是一种方法,而且是一种能力,在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中占据首要地位。高效阅读更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它将为学生目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些学生无论是平时阅读文章还是考试时,要么费时长,要么质量不高。不同于一般的浏览,快速阅读依然注重阅读的质量,是创造性地理解所读文章的一种过程。为了同时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教师可以探索相应的办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步骤,让学生阅读时遵循这些方法,形成固定的“阅读定势”,培养学生在阅读时既讲速度又求甚解。我总结出了阅读中的七个注意点,让学生牢牢记住,他们只要一看书,就会自然地、习惯地循着下面七项内容去读:文章的题目,文章的作者,文章的出处及发表时间,文章的基本内容,文章所涉及的重要事实(或重要词语、句子),文章的特点或有争议之处,文章的新观点、新思想以及读后的启示。这七项内容包括了一般的浏览,甚至研究问题时所寻找的内容,而且其中不仅要有记忆,还需要有思考,在最短的时间内选取有用的信息,忽略次要信息,在提高学生阅读速度的同时,也会相应地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快速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快速阅读这一概念的内涵应有以下几个属性构成:阅读文学材料的快速性,阅读文学材料的无声性,阅读方法的科学性。
通过快速高效阅读课题的推广研究,教与学两方面都要有众多的收获,取得显著成效。
一、从教的方面说,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体课题组成员在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和自身语文教学素养方面均要有长足的进步
1.阅读教学的理念有所更新。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
(1)提高阅读速度,不低于1000字/3分钟。
(2)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善于概括所读内容要点。
(3)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先培养阅读的兴趣。
(4)分析理解所阅读的内容,善于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全面准确地理解所谈内容的要点,把握作者的意图。
(5)学会速读、跳读、浏览、泛读等方法,提高读书效率。
(6)多方位多角度去读内容,阅读中善于联想、比较、鉴别,有个人独到的心得,获得美的享受。
(7)知人论世,正确评价作者及作品。
(8)深入思考所读内容,从中发现规律和本质的东西。
(9)迅速捕捉到所读内容的主要观点和自己所需的主要材料。
(10)善于在阅读中运用联想、想象、比较和迁移,以提高阅读效率。
(11)创造性运用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观点。
(12)汲取精华,充分利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13)抓住不同时代、不同文体、不同作者的作品的阅读规律。
(14)善于学以致用。
(15)善于运用比较,能举一反三地通过阅读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
教学最大的失败是让学生死记一些抽象的法则和概念,因此,阅读教学也不能只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笼统法则,而应该通过阅读教学的过程,不断增加学生阅读的具体经验,让他们一点一滴地感悟,从而逐步上升到抽象的高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人的内在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刺激——強化的作用,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各种媒体的利用,让学生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去认识和理解事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经过合理开发和科学配置,丰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资源的体系,形成本校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色。
(1)做到课内阅读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步进行,协调发展。
(2)做到课内外阅读教学资源相应融合,互为补充。
(3)促进传统阅读教学资源与现代阅读教学资源的交互碰撞,优胜劣汰,适应时代的需求。
(4)注重学校教学资源和社会、家庭教学资源的互动渗透。
3.要始终把课堂阅读教学的研究放在突出地位,积极探究尝试创新型和专题研讨型这两种阅读教学课型。
二、从学的方面说,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语文学科的日常管理,培养和确立快速高效及质、量并举的阅读理念
全球已进入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对人的学习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还是耗时费力低效地阅读,就不能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
另外,教师要通过经常性、科学化的阅读训练,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实用的阅读方法,并能运用自如。
读书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来做选择。首先要选文明健康的,其次要选有益有用的。选择书籍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教师推荐、家长推荐,也可以由学生自选,学生间互相推荐,图书馆、新华书店的介绍等。教师要做有心人,收录一些十分适宜不同年龄学生的书籍,整理归类,分期分批地向学生推荐。
不同的书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精读要认真、扎实、逐字逐句地读;略读就是粗略地读,只需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大概内容就行;翻阅就是随手翻看,看看目录、标题,或一目十行地掠过,或抽看部分页面;诵读是一种传统的最常见的阅读方法,放开声音,反复地读,直到熟练地记住并准确理解为止,即“熟读成诵”。
学生在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目标上,应当把阅读的主要精力放在挖掘文章的主旨上。只有弄明白文章的主旨,阅读的目标更明确,才能收到最好的阅读效果,避免主次不分。
1.培养每天阅读、专心阅读的良好习惯,集中注意力,每天都有所收获。
2.培养善于思考、写阅读笔记的习惯。学生在阅读时要善于动脑,在读到有独特体会的句子段落时,要及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为将来的阅读写作做好铺垫。
总之,为了学生的高效阅读,营造阅读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我们必须将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阅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良性循环,促进学习,获得成功。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