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年骨干在专业路上奔跑前行
2014-05-30严雪林
严雪林
“在路上”三个字看起来平凡,却深含喻义,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在2014年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培训活动中,浙江省教研室的斯苗儿老师在有关命题研讨时说“咱们都在路上……”;由多名商界精英参与、吸引无数青年创业者的央视大型励志电视节目《赢在中国》的主题曲就是《在路上》;北京一所培训学校用“赢在路上教育”作为校名……这些以“在路上”三个字,强有力地表达了组织者更高的期望和实践者更远的目标。
在我们海盐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也有一支“在路上”的学习实践和研究团队。这支团队由30周岁以下青年骨干教师组成,主要任务是“学习名师成长路经,体悟名家教育理念,研究课堂教学案例,实践自身成长足迹”。如何能让这支团队成长得更快更好,我们提出的构想是“让青年骨干在专业路上奔跑前行”,因为“跑”比“走”要快,而“奔跑”比“跑”则更快,所以让这支青年骨干队伍在专业路上奔跑前行,是我们海盐小学数学领域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的一条有效策略和路径。
一、组建学研长班,重在长效培养
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非我们的专利。但以组建长班的方式,有计划、分阶段、系列化、长时间地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使其以奔跑的速度在小学数学专业路上快速前行,则是我们的一项特色。
何谓长班?我们把长班的时间周期定为两年,也就是说,参加这个班培养的青年骨干必须通过长达两年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才能结业。对此,我们是这样想的:人吃的食物,必须要通过一定时间的消化,才能成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而一时暴食或长时不食、少食,就会导致营养难以吸收。学习也一样,如果光搞集中几天突击培训,教师一时也消化不了,难以转化为有效的资源;或者后面没有跟进式培养,教师就不可能再从培训班里吸收和消化新的营养,此时,教师对理念和方法还处于迷糊状态,培养链条就此断开,研训效果必然不会理想。而我们这个长班,虽然也有结束的时候,但因培养时间长达两年,每个月开展学研活动一至两次,每次活动后有作业布置,并在下次活动时检查、交流、展示等。这种活动看似每月只有一至两次,其实学员们每周都要抽出一定时间进行学习研究。这种适当的较长时间的分散式学研任务不会影响教师们的日常教学和生活,而且他们会把学研活动和平时的工作、生活结合在一起,养成习惯,学研能力随之提升,培养效果自然明显。
为何把年龄定在30周岁以下?一是因为此年龄段教师对专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并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上进欲;二是从我县20所小学的情况分析,这个年龄段的数学教师每所学校都有几人,他们是我县小学数学教学的未来,如能把这批教师培养好,意义深远;三是由教研员牵头,进行有规模、成气候、长时间的有组织培养,这样的学研环境和培养效果会更好。所以,我们把这个年龄段的数学青年骨干教师组织起来分期分批进行培养。我们是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两年一期,每期研修班每所农村小学1人、城镇小学2人,每期25人,至目前第三期即将结业。迄今六年来,已有近80名数学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了长达两年的研修培养,约占全县330余名小学数学教师的25%,我县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优化。
二、探索培养路径,丰富学研内涵
研修班组建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扎扎实实落实培养工作。为了科学有效地加强青年骨干的学研活动,领着他们在专业路上奔跑前行,跑出精彩,快速成长,我们在培养路径、学研方式和内容等方面作了深入思考和精心选择。
(一)学名师成长,树成才自信
作为一名走上工作岗位还不久的年轻教师,想要成才确实需要自信和勇气。那么怎么启发这批年轻骨干树立自信和勇气?我们选择了“以身说法、内心感悟”的方法,并把这个学研专题取名为“听名师讲自己的故事,在名师成长的路上拾宝”。
在此系列专题活动中,我们分别邀请了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并一辈子扎根农村的老教师代表董林根老师、荣获“嘉兴市小学数学名师”称号的中青年教师代表顾志能老师、荣获县“教学能手”称号并已担任学校中层领导的青年教师代表何月丰老师等作主题报告。学员们听了这些报告后深受感动,人人都写出了学习体会,还联系自己的教学经历,组织开展主题论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学员深情地说:“在学校里根本没有机会听到那么感人的声音,而今天却亲眼目睹了名师们的以身说法,真是既感动又佩服,我们的心也越来越热了……”
(二)聘请小导师,精心打磨经典课堂
打造学研课堂是我们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的核心任务。我们把这个专题取名为“学研课堂,打磨课堂”。
为让青年骨干教师们在有限的两年里学到更多的教学理念、策略与方法,执教出一堂堂出彩的好课,光靠学员们学几个材料、观几节好课、教研员一人指导等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全县在课堂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师中挑选了5名优秀教师作为“小导师”,协助教研员开展指导工作,1名带5名,5名带25名,一起研磨课堂教学,精心打磨经典课堂。
在课堂教学学研系列活动中,我们除了组织观摩名师录像课,去上海、杭州、嘉兴等地观摩公开课以外,还在研修班内部组织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全体学员人人参与,每年上半年人人开课进行初赛,共分5组,每人开课全体观摩,每组出线2人进入下半年的总决赛。这样的方式既是对青年教师的一种检阅,也是向学校领导、同事作一汇报。最终每年评出了4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没有进入决赛的教师给予三等奖荣誉进行激励。几名小导师为了自己带的学员能在总决赛中取得好成绩,带着学员对课堂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研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员们进步不小,小导师自己也有了更多更深的思考,可谓一举两得。经过三期研修班的培养,目前在近80名青年骨干教师中已有20多人在我们自己组织的课堂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40多人荣获二等奖。这与许多中老年教师一辈子也很少或没有机会拿到此类荣誉的状况相比,确实如奔跑前行。
(三)引领课题研究,提升学研能力
教师有没有课题研究意识、习惯和能力,会直接影响到该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速度和路程。在同一所学校里,一位教师只关注课堂,而另一位教师既关注课堂也重视科研,那么在较短时间内他俩的区别可能不明显,但经过较长时间后他俩的教学水平、学研能力、学术素养、对学校的贡献、对学生的影响等诸多方面一定会差距甚远。因此,为能让学员们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良好的学研习惯和较强的研究能力,为他们后续的专业发展夯实基础,我们把课题研究也列为学研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把这个专题取名为“依托课题研究,提升学术素养”。
课题研究,首先离不开理论学习和方法引导,还需要具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我们以学习理论、引导方法、关注问题为系列,有计划地开展了课题研究方面的学研活动。我们请县教科所的特级教师朱益群老师作了《怎样从教学中发现真实问题》《怎样撰写课题方案》《行动研究法指导》《如何提炼研究成果》《课题结题报告怎么写》等系列讲座;请三毛小学教科室主任施福英老师作了《浙江省课题成果一等奖“三毛漫画特色教学研究”成果介绍》的报告;请数学名师陆晓立老师作了《我是怎样开展课题研究的》主题讲座;等等。在此基础上,还让学员们反思自己的教学,从中发现问题并拿到班上来诊断研讨;接着,请全体学员用一个月时间撰写课题方案,完成后再集中时间分5个小组交流方案,由小导师们当场指导;最后,再把课题方案申报到县教科所进行评审和立项。这样的活动每年一次,学研过程长达两个月左右。通过这样的活动,学员们都基本掌握了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对课题研究有了底气,好多学员在这方面的能力就明显高于学校其他教师,尤其在农村小学,对比更为明显。
(四)在书中追寻思想,以论坛亮出想法
帮助教师买书,也是我们研修班的一项工作,每个学期我们都要帮助学员统一买一两本好书(费用自理),并以论坛方式督促学员们汇报读书情况,亮出自己的想法。如在学员们阅读《黄爱华与智慧课堂》一书后,我们举办了“向名师黄爱华学习,构建有生命的智慧课堂”主题论坛;阅读《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一书后,举办了“读书给了我们自信和聪慧”主题论坛;阅读《好老师征服后进生的14堂课》一书后,举办了“后进生需要我们去关爱”主题论坛;阅读《数学教学心理学》一书后,我们举办了“解读书中一二个内容”主题论坛;等等。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既服务于学员,帮他们选择好书,又引领他们把书读好,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还以亮想法的方式呈现,与同伴共享,取得了非常好的阅读效果。学员们学到了真经,开拓了视野,积蓄了智慧,为奔跑式专业发展打足了底气。
(五)用好教师博客,搭建共享平台
我们还在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中建立了“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研究小组”群组。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要求每位学员每学期至少上传10篇博文与同伴分享。因为,教师要写博文,就必须对平时的教学认真反思,而反思则必须以教学故事为背景,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问题、学生状态等等,而且又必须是真实的生动的,只有这样,博文才能精彩,思考才有深度,这样的共享才有意义。所以,我们组织这种写博文行动,其实就是在进一步让学员吸收和消化教学理论,深入思考教学实践,不断提升学术素养,真可谓一举多得。我们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研究组的博客群非常活跃,每天有许多学员发表博文让同伴分享。至目前,我们群组的博文累计已达5200多篇,在排行榜上已处靠前位置,我们的博客群组曾多次获得海盐教师博客研究会、教研室等领导的好评。我们学员对此也说出了自己的感言:“写博文已成为我的生活习惯”“博文改变了我的生活”“我与博文同成长”“一篇篇博文记录着我的教学心路”“写博文是写论文的基础”“在博文中收获教学的快乐”“博文多了,课题研究也更厚重了”等等。全体学员在经历了“学写博文—愿写博文—勤写博文—乐写博文—写出精彩的博文”等反思和提炼过程后,专业素养有了较大提升。
三、阶段培养,成效明显
两年,对人的一生而言十分短暂。但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行动的两年培养,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并非人人皆有。因而,与其他没有参加这种方式培养的教师相比,学员们的成长速度极快。
(一)激励鼓舞,有效提升了成长自信
一批批青年骨干教师,自接到县里组织专门培养的通知时,都油然而生兴奋和自豪,感到自己“与众不同”了,感到自己已经受到领导、专家们的关注,从此将在专业成长的路上有望比别人发展得更快更好。当学员们走进青年骨干研修班,与来自各校的青年骨干一起学习、交流、活动时,心中会又一次产生“我与众不同”的真情实感。在一次次地接受教研员和小导师的指导、名师的现身说法、观摩名师课堂、自身实践研究、赴外地学习考察等一系列活动时,心里更是深有感触——“我真是与众不同”。因此,这一批批学员在这样的学研氛围中,首先悟到了“我与众不同”的成长自信,这也是经过两年学研以后能够获得长效进步的基本保证。
(二)多方学习,有效提升了理论素养
一批批学员在这长达两年的学研活动中,经历了聆听专家讲学、阅读名家专著、参加学习论坛、反思教学故事等活动,还撰写了80多篇教学博文,他们的视野确已不同以前,理论积淀比较丰厚,对教育教学的思考也有了底气和深度,理论素养有了明显提升。
(三)研析教材,有效增强了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能力
在这两年的组织研修中,学员们至少对四册教材进行了重点学习和分析。学习中,我们把教材和教师用书进行组合学习与分析研究。在每个学期中,要求学员务必选择其中一册教材和教师用书,并把两者的内容对应起来,细细研读,深入思考,掌握要求,厘清重点、难点和相关策略与方法。同时,我们还就有关内容有选择地确定一定课时,要求学员进行教学设计和分组讨论,并开展了说教材、说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所以,学员们经历了系列学习和研修以后,教材分析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四)探索实践,有效提高了执教能力
两年中,全体学员必须经历两轮课堂教学比赛,而入围决赛的学员更是要经历三至四轮的比赛,再在小导师们的辅导下开展多次磨课活动,累计起来,这种公开教学的机会有了明显增加。学员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课堂执教中,不断地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完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实践能力经受了反复锻炼,有效促进了执教能力的提升。
(五)养成了学研习惯,教科研能力明显增强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科研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科学运用有关理论开展研究,找到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一批批学员在小导师和县教科所等区域内专家的引领指导下,每年都要经历“查找教学问题→反思问题根源→导师专家帮助诊断→设计专题研究预案→导师专家再次指导→形成课题研究方案→亲历课题实践研究→导师专家阶段性指导→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学员互相学习交流→导师专家评估鉴定”的过程,使他们对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有了一套比较规范的操作方法,再结合相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养成了良好的学研习惯,教科研能力明显增强。
(六)卓越成长,学科人才脱颖而出
在良好的学研环境之中,本来就是经过学校挑选产生的青年骨干,如鱼入大海、虎入森林,学习激情日渐喷发,专业成长以奔跑的姿态快速前行。每一期都有若干名青年骨干脱颖而出,成为我县乃至市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青年骨干。如第一期研修班组建于2007年9月,止于2009年7月,结业至今还不足5年,却已有多名青年骨干成长为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名师学科带头人或被外系统作为人才引进,并有多人在市、省乃至全国的课堂教学比赛、课题研究成果评比中获奖。
(七)同行认可,全面铺开
海盐县教研室的同人普遍认可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两年一周期的培养方式和研修效果,因此近几年来,这种培养方式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学段已经全面铺开,各学科教研员在自己负责的学科领域里组建了青年骨干研修班,并定期组织研修培养活动。从目前我县的整体看,在学科教研员的牵头组织之下,充分发挥我县特级教师等名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各学科研修班的培养工作都在有序进行,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我县教育的后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