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
2014-05-30杨旭
杨旭
摘要:当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模式的多样化,高效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标准。因此,为了顺应社会与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应当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提高和构建课堂的高效性。作为高中政治教师,笔者重点从高中政治课堂的高效性的角度切入,重点论述了构建高中政治课堂的高效性的意义及其方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 高效教学
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益进步。为了适应社会与教育的飞速发展,我们必须深入探讨传统教学模式的利弊,改善教学方法,才能够适应当下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构建有效性的课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强度且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构建高中政治课堂的高效性的意义
构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能够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一旦课堂充满效率,教师着力构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便能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政治学习的美妙,体验到政治课堂并不是呆板枯燥的。只要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教师便能够将课堂还给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构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能够协调学生的课程学习计划,为学生减轻繁重的学习负担。我们知道当下高中生课业负担繁重,面临巨大的高考压力,需要高中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各门课程学好。如果高中政治课堂能够做到高效,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掌握必要的知识,那么学生在课下就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去娱乐或者放松。
构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对教育的需求。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必然需要具备一定政治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政治课程,更要保证政治教育的质量。高中政治教师只要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环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是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二、构建高中政治课堂的高效性的方法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已经论述了构建高中政治课堂的高效性的意义。正因为提高政治课堂的高效性有诸多好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研究提高高中政治课堂高效性的方法,是每一个政治教师需要探讨和思考的问题。我根据自己在一线教育事业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构建高中高效政治课堂的几个方法。
1.高中政治教师要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更新政治教学理念。政治课程本身就是随着当下的时事和党的方针政策在不断更新和不断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把握政治课程的特点,在备课阶段就有针对性地关注政治课程的新颖知识点,通过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不一味地将政治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努力通过自身的教学传授给学生学习政治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
例如,在高中政治哲学的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想使课堂高效,保证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教师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转变,尽量将抽象而晦涩的哲学知识与当下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实际应用哲学的氛围。这样,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达到有效互动,从而能够高效地实现政治教学任务。
2.高中政治教师要拓宽自身的教学思路,尽量将政治课堂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政治知识虽然抽象,但是它是来源于社会实际生活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教材上的知识点外,还应尽量将其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将学到的政治思维和观念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共产主义理想的时候,教师空谈共产主义是不切实际的,而应善于引导学生理解共产主义的基本意义,其折射到当下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最终,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和思考,明白当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发光发热就是共产主义的实际表现。当然,教师应告诉学生在政治课上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折射到生活中就是简单的社会主义道德等等。
3.高中政治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授课模式,将政治课堂当成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舞台,师生互动合作最终帮助学生提高政治成绩。高中政治知识点繁多,教师应针对每一个政治学习板块,研究和制定适合此处知识的教学方式,大胆使用创新点多、适合学生心理年龄和智力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不断构建政治课堂的高效特点,让高中政治变得神奇而充满魔力。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法律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开设模拟法庭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针对时事政治等与时俱进的知识点,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最新的新闻报道等模式;针对哲学知识点,教师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
教师应盡量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将抽象的政治知识转化为简单的学习,从而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达到政治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要想构建优质和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每一位政治课教师都要合理分析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不断更新政治教育理念,大胆探索和运用政治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与时俱进,将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为优秀而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建设社会主义进程培养一批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2006.
[2]中国当代教育研究[J].北京当代师苑教育研究院,2007.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J].2007.
[4]中学政治教学参考[J].陕西师大,2010.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