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
2014-05-30王晓燕
王晓燕
摘要:地理教学显著的特点就是地域性,而地域性主要表现在地图上。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学会读图和用图是学好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地图的识别能力和应用能力,是当前地理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在读图、描图、填图、绘图、说图的地理地图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图的能力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地理科学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地理 地图教学 有效性
一、研究背景
地理学科被列入中考科目以来,学校开始重视地理学科的教学,地理学科也开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很难完成既定的教学要求,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学习,但是学生的成绩始终没有明显的提升。针对教学中出现的这种情况,我校地理教学组对初一新生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小学地理课上接触过地图,但是只知道地图上一些重要城市的名字和位置,至于如何识别地图,都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在初中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地理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对地图的识别能力比较差,缺乏基本的读图能力,导致地理学习无法下手,只是在课堂上跟随着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学习,但是对所学的知识点掌握不深。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想加强地理教学中识图的教学内容,就必须让学生掌握识图的技巧和方法。
二、地图在教学中的地位及要求
初中地理课本中的地图与表格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地图可以直接和全面地反映出某个区域的地形地貌情况,展示不同地域的地形地貌和山脉的走势分布,表述了地理地形的形成过程,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和识别地图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地理信息。因此,重视地理图表的教学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图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大多数试题都是围绕着地图解析进行出题的,主要包括景观图、数据图表、轮廓图、地形图、经纬网地图、气温曲线图等。
三、“六步骤”读图法提高读图有效性
地图是地理教学内容的第二大模块,通过地图可以反映出地理教学的所有内容,地理教学主要围绕着地图展开,地图通过图形语言表述了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如果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解图能力,那么就可以解决地理教学中的许多难点和重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就会变得比较简单。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地图的教学,通过多看、细读、描图、填图、绘图、说图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地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个学好地理知识的途径。
1.多看地图。许多刚升入初中的新生不懂得看地图,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使用地图,因此缺乏基本的识图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多看地图,并要结合地图进行教学,促使学生达到识图的目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仪器,如地图册、地球仪、教材插图、挂图和地图模型等开展教学,也可以一图多思,多图并用。这样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增强学习的直观性、操作性,能够培养起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依靠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图训练,逐渐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提高学生识图的能力,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对以后的地图能够进行正确的解说,提高考试成绩。
2.细读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可供阅读和参考,因此,教师和学生很容易在课本中找到需要的地图信息。但是许多学生的识图能力还是比较差,且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这部分学生的情况,使得许多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对地理的知识点死记硬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解图和识图的能力,并要加强地图的读图指导,指导学生解读不同的地图,通过问题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图中找到需要的信息,然后对信息做一详细的分析,确保读图的有效性。
3.描述地图。为了提高读图的效率,教师要对地图进行详细的描述,通过描述环节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在描述地图的教学中,学生要看懂地图中所表示的没一点符号和文字,如国界、省界、首都、省府、铁路、河流和公路的标志,看懂文字,读懂线条,通过对地图的描述,才能掌握图中的信息。例如,在学习黄河这个中国第二大水系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从地图上寻找黄河的源头,黄河流经的地区,黄河的几大支流,黄河上的大型电站和水库,以及描述“天上黄河”的形成历史,黄河径流的都市名称和高原平地等。通过上述的描述才能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4.填拼地图。“经验之塔”理论认为经验从浅到深,即直接经验到代替经验,最后到抽象经验,从而由低级到高级形成一个“经验之塔”。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抽象的经验存在很大的难度,而课堂时间的限制,直接经验获取的时间不多。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刺激学生解图、说图。通过将一些文本的知识进行转化,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编织图形,或者根据现有的图形照猫画虎,自绘地图。学生通过简单的图形或者地理符号替代文字的记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世界六大洲和五大洋时,学生可以在练习本上动手绘制图形,通过自己填拼图形,通过直观的方式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5.绘制地图。在填拼地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将地图进行绘制,识别地图的模块是提高地理学习的重要途径。不同的地形形成不同的地理要素,学生通过绘制地图可将自己熟悉的地理符号绘制在纸张上,形成自己的思维。在世界地理的教学中,在讲授欧洲地理时,学生可以将自己所知道的欧洲国家以及地理范围进行简单的绘制说明,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还使地理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6.解说地图。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解释说明,表达自己的看法,如运用地理教材中的一些图标和景观说明某个区域的地理分布情况和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讓学生找准图标中包含的地理信息之外,还应让学生根据地理的概念对地图进行分析,如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一山两盆地”等名词从地理位置分布、地形、气候和植被等方面进行解说。在解说地图中,学生尽可能地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说明地图的特点。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能够牢固记忆,也说明学生对地图运用的能力是非常好的。
参考文献:
[1]张园园.初中地理地图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
[2]郑银虎.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J].才智,2010(7).
[3]刘彩凤.初中地理新教材图表系统组成、功能与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