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策划,促进有效交流
2014-05-30李君
李君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汇报交流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理清、调整思路,掌握探究技能,最终得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小学科学; 有效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098-001
我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探究的结果、效果如何?是否存在一定的问题等,都要靠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展示与检验。可见,交流环节是否有效,成为科学课成功的关键。
一、营造氛围,提供交流机会
1.氛围的良好营造有利于主动交流
学生的认知活动易受到情绪影响,课堂上老师应放下架子,构建宽松、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实现师生间心与心的互动,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把自己的亲历感受进行交流。
在执教《电路出故障了》,为每组准备一组电路,一半组正常,一半组有问题。请你点亮小灯泡。大家迫不及待去闭合小开关,有的组亮了,有的组却没有亮。“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的不亮?”学生在思索。此时,我走到中间摸了摸一个同学的头:“这是怎么回事呢?能来分析分析?”见老师请他们忙帮,他们就流露出乐意的神情,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这只不过是你们的推测哦!”要想得到答案,只有用实验检验。最终他们通过探究发现较多的原因。
2.多给学生交流机会,让其个性尽情发挥
课堂教学中常出现教师不理会学生在教学目标之外的发现,一味按照预定概念、目标实施教学,当学生触及到教学目标,老师就收兵。这样的交流显然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尽情发挥,更别说思维的激发了。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交流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得乐于交流、善于交流。
二、树立自信,使之乐于交流
“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缺乏自信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最终很难获取成功。
1.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关注学生,把好时机,挖掘内在潜能,开发其内在动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科学学习的自信心。
科学实践过程中,合作探究是常用学习形式。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培养合作意识,更能够挖掘潜能。所以老师都会给学生分组,我也是,但不同的是我给学生分组的次数比较多。针对三年级或者是新带的班级而言,因为不熟悉他们,不了解他们的特点。哪些学生善于表达、哪些学生动手能力强等。只有解了他们各自的特点,才能充分发挥其不同的作用。要做到这些,分一次组是不够的,通常我经过留心观察,充分了解他们,然后再给他们重组,在多次的磨合下找到适合每位学生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2.允许“错误”,引导交流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很多发现,但在交流时常会出现不肯说,原因是缺乏自信。此时老师应为他们提供帮助,创设交流氛围,树立自信。当学生回答受到“嘲笑”时,老师应挺身而出,帮着分析,或换个说法、角度去看问题等,这样有效保护了交流同学的心不被刺痛。学生的每一个“错”都是他进步的足迹,阻止了他迈向“错误”的脚步,等于阻止了他迈向成功的道路。
3.激励评价,主动交流
成功教育离不开评价推动,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产生内驱动力,实现更高目标。如对学生回答不满意,叫另一同学来回答,这样不但是对他积极性的打击,更重要的是放弃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潜移默化地会使学生对自己的想法不敢回答交流,情愿当听众。
三、积极引导,掌握交流方法
1.表达清楚是交流的基础
有表达才会有交流,学生的语言表达有局限性,教师应教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方法。教学中要善于抓住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有效的、有序地去观察、实验和交流。
如在实验计划、过程和结果描述时,尝试让学生以“开始……”“接着……”“后来……”“最后……”的形式描述。在执教《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给学生准备常见的材料。推测在水中的沉浮,当学生说到纸片时出现了不同意见,顿时出现争论。此时,就引导学生慢慢说,便给说沉的一方提供了一个支点:“刚放入水中时的状态、过一会在水中的状态,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来,学生的表述就比较准确了,既清楚,又有条理性,最重要的是不容易产生歧义。
2.结合实际,选用多种交流方式
语言交流是常见的交流方式,但交流的方式很多,应根据实际选用交流方式,这样交流的质量才会提高。对低年级来说,探究活动以观察为主。但把观察现象用语言表达有一定难度,有时用简图来交流,效果会更好,形象、直观。
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为让学生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引导联系生活,回忆常玩的游戏,往河中扔石子。把看到的现象进行交流,学生几乎都用语言来进行交流。看出来下面同学听的不是很明白。于是我引导换一种方法来交流,顿时课堂上沉寂了几秒,只见那边一同学举手,我迫不及待叫他说,真不错他把看到的画在了黑板上,一目了然,形象直观的再现了声音传播时的现象。最后,我播放石头扔进河中的视频,感受现代科学技术也是表达交流的方法,体会表达交流方法的多样性。
四、去粗取精,提高交流质量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取的发现与认识都不全面,甚至缺乏科学性。所以要学会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才能得到科学的认识。起初必须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先扶后放,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方法。
在执教《测量一杯水》,为清晰呈现水温度的变化过程,学生首先在不同时间段测量一杯热水温度变化,将数据记下来。然后指导分析数据,找出其中规律。并根据数据画出统计曲线图,曲线图清晰地呈现出水温变化的规律。当然增强学生对信息处理还有不少办法。教师在平时可以多做一些辅助训练,选择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让学生辨别;把学生收集的信息进行交流,尝试筛选信息资料等。通过反复训练,学生逐步习惯了自主的有序思维,随着思维的发展,真正形成为研究问题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技能。
由此可见,表达与交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交流是否有效,是检验一堂科学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作为引领学生科学探究的老师,在课前必须精心设计、在课中因势利导,才能不断提高学生交流的能力,最终使科学探究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