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美术课堂创作的几点思考
2014-05-30林豪
林豪
摘 要:儿童喜欢涂涂画画,而美术课堂中为孩子提供了一种自由表现与情感沟通的机会。教师应为孩子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审美环境,使他们可以尽情地表现,抒发内心的情感,体验绘画的乐趣。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 创作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072-001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作活动是最常见的,在这里我谈几点对美术课堂创作活动的思考:
一、培养观察力,为创作积累素材
儿童绘画的一个主要特征,是靠生活中的表象作画。事物的表象会引发一连串的联想。而这种联想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影响着人的创新思维。而这种表象创新,离不开观察、想象和记忆。观察能使小学生丰富自己,扩大视野,熟悉物体的特征、色彩及结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局限于美术技法的传授,尽量减少概念化、成人化图形的临摹,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他们最熟悉、最喜爱的人或事。经常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孩子们观察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观察人们的生息劳作,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指导学生分析、思考、概括,通过记忆、想象、实现创造性地再现。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储存了大量的视觉形象,为创作积累素材。
生活即美。一切想象都源于生活,要引导学生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二、创作过程是构思形象化的过程
美术创作的过程是把作者的想法形象化的过程。儿童对美术很容易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但明显受到技法的束缚,想画却画不来,这时就很需要教师发挥辅导的作用。
仔细分析学生的作业,我发现影响画面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画的物体的大小。有部分学生在我的一再提醒下还是画不大。这是为什么呢?我了解到学生把物体画得小是想要画很多东西。学生画画的过程是想到哪就画到哪,在画完“主体”后又不知道要再画些什么,后面添上去的东西往往是填充式的,如花草、树木、太阳、云朵。这样的画面重点不突出,缺乏完整性。知道“病”因后我就可“对症下药”了。一、告诉学生,一幅好的画不一定要很复杂,有很多东西,有时画的东西少反而会更好看。二、以“大”为美,在教学中我常利用学生的习作引导学生比较画得“大”的和画得“小”的习作。让学生认识到画得“大”的习作会显得饱满,画面更完整。三、要求学生尽可能不画“主体”以外的形象,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主体”的表现上,有利于学生表现的形象从表面引向深入。如画太阳时,我要求学生只画太阳,看谁画的太阳最大最美,学生画完一个圆后,觉得太简单,很自然地就给太阳加上了五官、加了表情等,将注意力放在太阳的美化上。经过几次尝试后,学生发现自己的画明显变美了,自信心增加了,表现的欲望也更强了。教师将浅层兴趣引申,把学生原有的兴致导向内化,将表面热情转化为主动表现的动力,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加者。
构思是学生根据自己对创作的想法,是在脑海里、意想中对所要创作画的想象。构思是优秀作品的关键,在构思阶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倡艺术的独创精神。教师的辅导要着重引导学生回忆及联想,开阔他们的思路。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意义的题材,并考虑怎样表达出来。教师在辅导时,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思路去帮助他们,切不可用教师的想法替代学生的想法。
有了构思,就要进入具体的表现形式,让构思形象化。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构思先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清晰的画面。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构图和造型上的问题,对会想却画不来的,要先倾听其构思,然后可以根据其构思给学生予以讲解,指导搜集资料参考;对不会画的形象,可以引导观察,进行示范或提供范图。但要特别注意不要扼杀了学生独有的思想特色。学生在脑子里有了清晰的画面,就能顺利地创作了。
三、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美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能作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让孩子在宽松、自由、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表现。由学生自己去进行创作构思、设计、选材的绘制,教师在辅导学生创作时,不要直接干涉他,而是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绘画中的困难。比如《小鸟找家》的教学中,我给学生讲小鸟的故事,引导学生想象小鸟迷路后在寻找家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又得到了哪些帮助?有的学生就说天黑了,小鸟看不见,莹火虫为小鸟照路。有的说小朋友打着手电帮助小鸟,有的说小蝴蝶来帮忙……学生们争先恐后抢着说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为小鸟出主意。在教学《小小食品店》中,我让学生扮演小厨师和顾客。比比谁的糕点好,糕点制作好后,让学生把糕点都拿到市场中,推销自己的“产品”,或去选购自己满意的“产品”,买卖十分红火。学生适应生活角色的能力特强,很受学生欢迎。
教师的辅导要保护个体的个性化。儿童美术作品是儿童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正因为儿童具有天真率直的心灵,没有拘束,尽管他们没有具备画家的技法水平,也能把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诉诸形象,创造富有特点的美术作品。儿童个性和创造性表现在美术作品中,决定了作品的个性化。教师对每一学生的辅导要尊重和保护这种个性化。练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全体学生用独特的观察、思维、想象,大胆表现各自的独特感受。同时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作业效果和心态,轻声地个别交谈,给以恰当的个别辅导。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到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时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能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并引导学生去对那些不了解而又渴求了解的事物和现象产生各种疑问,进而发现和提出各种问题。教学不单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获得这些知识。在教学中把“自由”还给学生,寻找能引起儿童兴趣的材料,鼓励学生谈论自己的感受,加深學生对美术活动过程、结果的反思和内心体验。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