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沟通.信任

2014-05-30俞连池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尊重沟通信任

俞连池

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班级; 尊重; 沟通; 信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053-001

学生行为规范的形成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要把知转化为行,必须加强教育,加强实践,坚持教育与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使他们在知行转化的过程中慢慢懂得诚实做人,认真做事的道理。

经过多年的班级管理,我发现,尊重、沟通、信任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法宝。

一、尊重,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前提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然是由众多的良好个体凝聚而成的。我就从“个体”入手,以“点”的突破,促“面”的提高。全班50个学生,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参差不齐,构成复杂。有的学生品学兼优,有的来自遥远的异乡,品学兼优的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大多有“高远”的志向;来自异乡的学生,有的对现实的学习生活感到不满意,提不起学习的热情,甚至对自己的未来也感到渺茫。最突出的要数小华同学了。他因临场发挥失常,以两分之差“落第”未能进理想的学校,失落感、挫折感最强。我先后几次找他谈心,可收效甚微。

思考再三,我在班上布置了这样一篇周记:“作为班级的一员”,要求大家结合自身特点,畅所欲言,同时欢迎大家对班级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我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这部分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折点,大多彷徨、苦闷,如果一着不慎,极易雪上加霜,最佳方案是充分尊重他们,诱导他们,自我“疗治”。

也许是我的诚意多少打动了他,也许是免去了“面对面”的尴尬,这次,他终于畅开了心扉,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谈了自己原有的理想和为此所付出的汗水,谈了落榜后的心绪。可得出的结论却是命运弄人,人生无常!

经过一番深思,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之后,我约他进行了一次长谈,以切近的人、事反复比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勉励他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去迎接新的挑战。终于,他脸上浮起了笑容。别的同学大多也能坦诚心声,倾诉自己的郁闷与彷徨,我也一一“诊断”,开出“药方”,并不失时机地布置班委、团支部召开一次名为“重振雄风”的主题班会。同学们发言非常踊跃,我也以自己的切身经历,现身说法,劝勉大家积极进取,并且送给大家一句格言:只有对未来向往的事业具有巨大热情的人,才能激励自己克服困难,顽强地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从此,那些同学开始从“失落感”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成为班级的中坚,并最终产生“熔炉效应”,使一些不那么好、甚或较差的个体转化为好的或较好的。

二、沟通,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基础

实行双向“沟通”,是实现师生相互理解的有效途径。在学生面前始终以“正确者”自居,会在你与学生之间树起一堵墙。倾听学生意见是班主任与学生涌通的最具潜力的方法。有时甚至并不需要解决的办法,只要“倾听”,某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次大扫除,我安排好花坛除草的人后,回到教室,见负责教室清洁的小强同学拿着拖把在地上“画花”。我立时来火,批评他工作敷衍塞责。他当时只是涨红了脸,没说什么。可在“周记”中却这样写道:“因当时没有扫帚(同学拿着打扫包干区去了),我想先用拖把拖一遍,把纸屑等什物卷掉,再重新拖一遍。我一共拖了三次。我这样做难道错了吗?已时隔几天,本已淡忘,乍见这段文字,真是吃惊不小——原来如此!是自己主观臆断,不分青红皂白,将高度负责的行为斥之为马虎草率,使自己置身于“无理”的一方,实在是很难堪。但同时也感到十分高兴。小强同学能指出我的“无理”,不正是我竭力施行的“沟通”的具体体现吗?我欣然在他的“周记”后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很对不起,是我错怪你了。”不想在下次“周记”后,他附了一句话:“老师,我不该用那样的口气和您说话,请原谅!”

应该说这件事本身十分细小,但给我的教益却不小。我想,师生关系其实更应是一种诤友关系,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必须解决一个认识问题,那就是,你只是“讨论”的一方,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切忌居高临下。当班主任对某个学生不满时,应讲求策略。批评的对象应是错误的事情,而不应当是犯错误的人。如果班主任以朋友角色而非上司角色出现,工作就完成了一半。

三、信任,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关键

班主任想得到学生的全力支持,他必须充分信任学生,真正实行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我曾经冒过这样一个“险”。

一次,我将外出参加学科研讨活动,时间要整整一周。一般做法是外出期间请一位任课老师担任临时班主任。到底是请还是不请呢?权衡再三,我决定还是不请。理由很简单,我想检验一下同学的自我管理能力。

但如果弄不好,很容易弄巧成拙,因此,我内心还是有些担心。

在班会课上,我就“要不要请临时班主任”让大家讨论。气氛是空前的热烈。不久就形成泾渭分明的两派。

一看时机成熟,我请主张“请”的同学代表发言。他说,虽说我们班各方面都不错,但那是在班主任的眼皮底下;如果不请临时班主任,难保不会出岔子,到时影响班级荣誉就后悔莫及了。他的发言很简短,但仍招来了一片抗议声。

于是,我来了个“全民公决”:“凡认为不用请临时班主任的同学举手!”“唰”齐刷刷,举手如林,一数:48!欣慰莫名!我只能如此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再仔细一看,班长和另外一位同学没举手。

我明白,班长也是“在其位谋其政”呀!

我对“两派”均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且跟大家约定:咱们一周后瞧!

真还别说,在外一周,心里总觉惴惴的。返校第一件事,就是到有关条线去探询:初一(3)班可有事?

回答几乎一律:比你在的时候还好!他们还排了一个舞蹈,准备在文艺汇演上拿奖呢!

心里虽有点“失落”的感觉,但我喜欢这样的“失落”。并进一步跟大家商定,今后一周、两周、三周……我什么事也不“管”了。

但我明白,“导”要比“管”难上许多。我得“充电”。

总的来说,班队管理工作要实行民主化,人人都能参与,从而促进了全体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广泛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民主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班级管理也要因材施教,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不同特征,来选择最有效最快捷的管理。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协作完成的一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不断沟通,信任每个人,树立信心,鼓足勇气,以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为教育教学做好有力的后盾。

猜你喜欢

尊重沟通信任
表示信任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学会用“耳朵”与学生沟通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