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常规管理 彰显校本办学特色
2014-05-30韩旭
韩旭
教学常规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为此,农安县哈拉海镇第二中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在“细”字上下功夫,真抓实干,主要突出以下六个方面:
一、强化备课听课环节
领导经常深入教研组查看或参与教师的集体教研活动,指导教师把集体备课的重点放在对学情的了解、教材的分析、课标的解读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上,检查教案设计中是否体现教法的多样性、实用性和学法的指导性。在教师授课时,关注双基的落实情况,关注课堂教学活动是否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上,即学生的积极性是否真正被调动出来,教师是否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尤其关注教师传授知识是否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注意力以及思维的积极性。教学领导听课后及时与教师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学情景的创设、学生参与面、课堂教学实效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强化作业批改评语
教师在批改中,要把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想的疏导上,即对特殊学生—尖子生和学困生作业、试卷、练习等要加注批语。对尖子生的批语重点是提升,让他们明确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掌握;对学困生的批语重点是表扬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快乐感,增强他们学习知识的自信心。这一做法很有效,因为从批改中,一方面可以发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另一方面,它是师生心灵交流的强有力策略,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恰当的批语又是落实情感目标的手段之一。针对批改,我们把由过去重批改记录的检查,转移到重视学生试卷批改的检查和重视对尖子生、学困生的座谈与问卷。
三、强化教学质量监测过程
在做好批改这一项工作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考试管理工作。学校对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从组织到监考、阅卷和总结各个环节从不放松,尤其注重总结过程。学校组织的考试,出题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试题都是由任课教师相互研究、精心筛选、反复推敲拟出来的。考试时监考严格,阅卷仔细。严格的质量监测过程,可以让我们及时发现前一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问题解决对策。我们不要求每次成绩都好,但我们强调每次成绩都真。这就便于学校及时准确的把握教情、学情,也为下一步工作落实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四、强化教学质量的分析与总结
学校对每次考试都要开分析、总结工作会议。会议上一把手亲自坐阵,学科教师代表进行卷面分析,教导主任进行成绩比对,业务校长部署下一步教学工作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可行性措施。通过成绩比对(兄弟校之间、校内同科教师之间),我们查找同学科之间的差距,挖掘根源,提出应对措施。根据学生间成绩比对,找准学科后进生,然后把任务落实给该任课老师,任课教师采取找学生谈心、布置个别作业、个别辅导答疑等有效措施,从而使学困生的成绩逐步提高上来,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强化“三课、三制”活动
我们在搞好“三课”活动的同时,又推出“特色课”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的讲课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据此,学校领导根据教师的实际授课情况,从教师课前的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中的知识链接、教学方法的创新、学习方式的生成、教学活动的气氛、课堂小结的特点等,评出每位教师授课的闪光点——特色。对教学中的优点要发扬,对不足之处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引领教师向更高的水准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然后,学校要求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听课学习。我们把探索课、引路课、示范课、课题实践课,分解落实,并实施动态评价。也就是说新教师上探索课,经验教师上引路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每个科研课题组都要推出1~2节课题实践展示课。无论是哪一层次的课,都是在上级业务部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的减少或增加评价内容,达到新标准的课可以晋升等级,达不到标准的课,就要降低等级。也就是说,新教师可以上引路课,骨干教师也可能上引路课。上不同层次课的教师,他们的课堂教学得分是不同的。这就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深入研究教法,不断探索学法,促进了三课质量的提升。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在“三制”活动中,我们把会诊课、主题研讨课、小课题实践课有机整合,做到多课合一。这样既减轻教师备课负担,又能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同时,我们加大对教学反思的落实力度。学校对课后反思、月反思和终结性反思都提出了严格要求。日反思课后必有,月反思月末上交,终结性反思年终评出优秀,在会上表扬和推广,并向教育学会推荐。我们的做法科学合理,效果很好,得到了教师和同行的认可。
六、强化教研科研意识
为了强化我校教师校本教研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学期任课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制约教学实效性的困惑问题,教学领导同任课教师一同研究,确定学科微型科研课题。微型科研课题的研究要与三课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有机整合,避免研究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也避免了课堂教学改革作秀、无效、低效等问题的出现。我们还开展了《学法研究与指导活动》、《说课评课》、《教學案例分析》、《读书心得》、《反思、叙事研究》等师能竞赛活动,为教师个人成长充电,为教师才华展示搭建平台,从而提高教师研究课堂教学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这些实践,我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激活了教师工作的热情,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增大了学校发展的内能,彰显了校本办学特色,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地位。教学管理是一门永不完美的艺术。实践中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的教学管理还不够科学,更不够完善,我们的教学管理还只停留在浅层次水平上。我们会更加努力,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研、科研,办出学校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