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瑶族服饰造型结构
2014-05-30王瑶
王瑶
摘要:瑶族的服饰多姿多彩,支系庞大,纷繁复杂。为了进一步研究其服饰的造型结构根据人体美的基本造型,借鉴以字母为外形的模式来研究瑶族服饰,探索瑶族不同支系在流淌着相同血脉的族群中所蕴含的服饰造型的共性,以及各支系因历史、文化、环境、地理的差异所具有的服饰造型的个性。
关键词:瑶族 外型结构 内部结构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智慧的民族,其渊源于古代的“长沙、武陵蛮”,原居于长沙、武陵两郡,即今之湖南湘江、资江、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区。后来逐渐向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迁徙,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包括服饰在内的生活习俗、文化特点亦随之产生地域性差异。瑶族的称谓之多,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是十分罕见的。其不少称谓直接来源于服饰或与服饰密切相关。如,来源于服饰颜色的有:白瑶、红瑶、花篮瑶、黒瑶、青瑶、花领瑶等;来源于头饰特点的有:板瑶、大板瑶、尖头瑶、白头瑶、红头瑶、顶板瑶、独角瑶、平头瑶、三板瑶、箭瑶;来源于裤子特点的有:白裤瑶、青裤瑶、长裤瑶、窄裤瑶、花裤瑶、、紫裤瑶等。由这些瑶族的称谓不难窥见,瑶族服饰的多姿多彩、纷繁复杂,及其与瑶族历史、文化、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
瑶族服饰特点鲜明。总的来说,男子一般多着对襟、右衽大襟或交领衣,下身着宽腿长裤,腰扎彩带,小腿缠绑腿。对襟、大襟上衣中,短小者居多,交领衣则长及膝下者较多。女子一般多上着交领、对襟或大襟衣,下着长裤或百褶裙及围裙、绑腿等。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大襟上衣配裤子;二是穿无领短衣,配百褶裙,裹腿;三是白裤瑶女子穿的无袖贯头型褂子,两侧不缝合,腰束长带,下配百褶裙或裤子。瑶族服饰纹样斑斓,上衣襟边多用花边、绒球、线穗或挑花、刺绣纹样装饰,多无纽扣,腰间以彩带扎束。女子在头顶盘髻,此外,头饰有包布巾的,有头戴木板、巾幕四垂的,有支架高耸、覆以锦巾的,有分发如燕尾式的,有戴尖头帽的,各种首饰也是十分丰富。具体形制各支系、各地区不尽相同。
因瑶族支系庞大,不同支系和地域的瑶族服饰上下装搭配形式也多样,造就了瑶族服饰着装效果琳琅满目。考虑到瑶族服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了进一步探索其服饰的造型结构的便利特点,根据人体美的基本造型,借鉴以字母为外形的模式来研究瑶族服饰,探索瑶族不同支系在流淌着相同血脉的族群中所蕴含的服饰造型的共性,以及各支系因历史、文化、环境、地理的差异所具有的服饰造型的个性。
1.H型结构造型特点,肩部、三围、袍、裙的下脚线、宽度基本一致, 不显腰身。
H型瑶族服饰造型:
(1)款式搭配:长上衣+坎肩+长中裤。着装特点:其头戴多层挑花镶边尖顶帽,帽上镶钉银质圆形、花形牌,后为黑色缀缨帽帔:内著黑布、交领、挑花、缀缨长衫,外罩开襟挑花坎肩:两肩各跨一贴布挑花小包,包带于胸前交叉,系双层贴边挑花围裙,下着黑边挑花长裤。如广西贺县瑶族女盛装;河口县红头瑶姑娘服饰(图1)。
(2)款式搭配:长上衣+长裤。着装特点:其头缠黑布两头挑花长包头;上着黑布、立领、对襟、宽袖长衫,领口、襟缘挑彩色花纹缀红绒球;系黑布两头挑花宽腰带;下着黑布挑彩色花纹长裤。穿着时把上衣两片前襟掖在左右腰间,露出挑花长裤。缠包头是未婚女子的重要标志。如云南省金平瑶族姑娘服饰;云南省勐腊县瑶族女服。
(3)款式搭配:长袖上衣+及膝裙。着装特点:其头饰繁多,用竹或线系架起一个颇似船型头型或仿牛头形,上罩白布,然后两头上角对称裹上饰有绒球的彩带。其上衣为蓝布大襟或对襟式,下着长及膝素裙,裹白色绑腿。如东坪瑶女服(图2)。
2.A型的服饰在瑶族服饰中也是屡见不鲜的。A型结构造型特点,窄肩,平胸围,并夸张裙摆的宽度。从上胸部延续下来的轮廓,呈A型,即似三角形。
A型瑶族服饰造型:
(1)款式搭配:中袖上衣+百褶裙+绑腿。着装特点:上装穿胸、背上方镶红色织锦的蓝、黑上衣和配着彩色横条的百褶裙。如广西龙胜地区红瑶。
(2)款式搭配:贯头衣+百褶裙+绑腿。着装特点:上着无袖贯头衣,后背有精美的蜡染图案,而下着有条纹的蜡染百褶裙;裹绑腿;头包黑色布巾,缠白色线带。如白裤瑶妇女服饰(图3)。
3.V型的特点是夸张肩部和胸部, 顺应人的体型, 自肋下逐步变窄, 呈一个倒三角形。
V型瑶族服饰造型:
(1)款式搭配:长袖上衣+灯笼裤+绑腿。着装特点:上着黑色、斜领、长袖上衣,下着白色灯笼裤,裹绑腿,白裤下边有五条长短不等的红线,男子头包百头巾,缠黑色布带。如白裤瑶男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瑶。
(2)款式搭配:长袖上衣+披肩+筒裙。着装特点:现在生活在美国的瑶族妇女服饰,保留了本民族传统的服饰特点。厚实雍容的布包头上,配上一条白色条形彩点长带,交叉缠于额头中部。头挂圆条形的红绒直至胸前,披肩呈V字形交叉于前胸,上面钉满各式银饰。裙子色彩斑斓,图案丰富。如美国瑶族。
4.X造型的服装数量要比V型多得多。其特点是夸张肩、胸和衣裙的下摆线, 束腰宽摆连衣裙当属此类。
X型瑶族服饰造型:
(1)款式搭配: 对襟长衫+围裙+短裤+绑腿。着装特点:头戴白布、红布折成的高帽,上插白色羽毛,帽前缀银花牌,两侧缀银盒、银铃,后缀缨穗;上着对襟长衫,前为黑布,后为红色毛—布,领口镶花边,系条纹花边围裙,外加系白色腰带;下着黑色短裤,裹黑色绑腿。如广东省连南县瑶族女服(图5)
(2)款式搭配: 长衫+围裙+百褶裙+绑腿。着装特点:衣袖镶多层彩色布边,腰系菱形围裙,下着百褶裙,裙前缀镶红色边饰的长布帕,裹绑腿,着绣花鞋。融水花瑶姑娘盛装。
(3)款式搭配: 长衫+短围裙+长裤。着装特点:头缠黑色靛染两头挑花的长包头巾,上挑彩色花卉纹、几何纹;上着黑色、开襟、宽袖、长衫,衣襟挑花镶红色绒球,系短围裙,下着黑布长裤。如云南富宁县蓝靛瑶族女服。
瑶族服饰式样繁多,当然也不能以上四种模式全面概括,有些服饰就难以纳入上述几种模式。我们也不必勉强将所有瑶族服饰都纳人某一种字母为外型的模式, 但从它们的特色中, 依然可以找出与现代服饰接轨的可能性。这样的接轨虽不甚精确, 却可以看出人类服饰文化的进程, 具有某种殊途同归的轨迹。
二、瑶族服饰造型结构分析
研究民族服饰,应不单仅从服饰的外部轮廓探索其外型结构,还应从服饰本身的内部构造来寻求造型结构之根源。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发展阶段,历经着从单块面料披裹式的服装形制到多块衣料稍加缝制的上衣下裳和衣裳连体式,服装形成相对稳定的造型,具体结构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在少数民族服饰中均得以体现:较原始的织造型,之后为缝合型,再者是后期的剪裁型。
这三种服饰结构类型在瑶族服饰中同样得以体现。织造型是以手工编织成的面料为基础,不经缝合,即有织无缝。白裤瑶妇女服饰的贯头衣即属此类型,无领无袖,以布片缀合或束腰带来固定前后衣片,是服装较原始的状态(如图6)。
缝合型是在织造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即有织有缝,不用剪刀裁剪,仅将面料分割成几何形再加以缝合。整个服装的裁片是呈三角形或矩形等衣片。如白裤瑶的男子所着的裤子就是典型的缝合型服饰(图7)。由一整块长布料构成三个正方形,第一个正方形对折形成一个裤腿,中间第二个正方形沿对角线对折,对角线处形成平底裤裆,第三个正方形与中间正方形的一边缝合形成另外一个裤腿,两裤腿的量合成裤腰,从而做成白裤瑶的平底大档裤。见图8白裤瑶的平面图及图9的着装效果。
剪裁型相比缝合型更进一步,根据人体的尺寸将面料裁剪成几何形裁片,再严密缝合制成服装,能较好的覆盖身体,不需要加束腰带、背牌、披肩等服饰配件。如图6花瑶男子服饰。用黑布头帕将头包成很高的圆筒状,头帕端有彩穗从包头顶自然下垂。多件上衣重叠穿在身上,内衣为对襟浅色短衣,外衣为右衽黑布衣,并且从里到外依次一层比一层短,最外层衣长仅五十余厘米,衣摆依次露出两厘米,一眼望去,所穿衣服尽收眼底;下穿黑色窄腿长裤,犹如马裤一般,显得彪悍利索。由此可见,剪裁型的服饰与人体的贴体度更加紧密,保持了人体的活动量充足的同时,使服装和人体更加和谐。
三、结 语
本文从瑶族的服饰造型结构入手研究此民族的服饰,瑶族支系繁多,但“远看彩虹近看花”,这是瑶族整个民族服饰给人的整体美感。不仅瑶族同出一支不同地区服饰上各有千秋, 美不胜收。瑶族头饰也是让人赏心悦目,应接不暇。历年来的国际服饰发布会上也能看到一些瑶族头饰的雏形痕迹,当然笔者不能就此断定这些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于此,但不可质疑的是中国的民族服饰风潮日益走向国际服饰舞台,一次次的“中国风”总是涌向了大江南北,虽说服饰的流行周期的更替总左右着服饰潮流的更新换代,但民族风却始终未退出过时尚的舞台,即使因为视觉的审美疲劳而有所降温,退却也只是暂时的,随着服饰流行趋势的演变,民族风格的服饰总是以它独特的魅力在服饰潮流上一次又一次卷土重来,在时尚的浪尖上上演它独树一帜的精彩。因此,笔者认为少数民族服饰不仅是中国服饰的一道亮丽风景,是服饰文化中的瑰宝,更是深厚民族文化中的一支永不干涸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王辅世.中国民族服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
[2] 李昆声.云南少数民族服饰[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9
[3] 钟茂兰,范朴.中国少数民族服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4] 臧迎春.中国少数民族服饰[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5] 首届中国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执委会编.中国民族服饰博览[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6] 中国织绣服饰、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织绣全集·少数民族服饰卷(下)[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张瑶,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