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基于大安全观的职业安全素质教育

2014-05-30万红亚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安全观素质教育素质

摘要:职业安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大安全观是在传统安全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安全科学体系的扩展和深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安全观。基于大安全观进一步分析职业安全素质的内涵及其教育的重要性与教育途径等,对加强校园安全文化教育,提高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及综合防灾减灾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安全观高职职业安全素质

现实教育中,比制度等更重要的是各种观念。观念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应“两型社会”建设安全人才之需,要实现高职教育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需要树立“大安全观”,积极加强基于大安全观的职业安全素质教育研究,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努力提升当前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让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广泛深入人心,让“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日益浓厚,增强全民安全意识,推进“安全兴国”“安全强国”,降低企业人因事故的风险。

一、大安全观

大安全也可以称为人类安全,即以人为核心的安全。大安全关注的是所有给人造成不安全感的因素,是以人为核心的高度综合性的安全。大安全观,是在传统安全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安全科学体系的扩展和深化,安全不仅要求在生产过程中, 而且要求在生活过程内以及生存领域里。它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多元安全监督体制的并存,亦即除政府履行国家监察职能外, 企业要对自己的安全工作负责,乃至每一位公民、每一位员工都有监察安全工作的权利和义务, 都处在全社会共同抓安全的努力中。

大安全观强调综合安全与减灾,倡导可持续发展观念。社会各界对安全工作的渗透将成为 21 世纪重要的安全工作趋向。安全人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导力量。从大安全观的角度来看,安全对象从员工到全民,即安全对象不受限制亦即全民安全, 这是社会高度文明和安全发达的重要标志, 也是未来大安全的重要特征。其次,从大安全的角度,安全时限是从在职到终身,即安全作为社会稳定、企业兴衰、家庭美满的一个安定因素, 对社会的每个人特别是对企业员工来说, 时限是不断的, 从在职到终身永久享用。因此,人人都应是安全人才,人人都应有一定的职业安全素质;每个人时时都应是安全人才,时时都负有安全职责。

对大安全观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理解职业安全素质。也可以说大安全观概念下职业安全素质的概念与内涵也有了进一步的延展。

二、职业安全素质

职业安全素质,是指人们对所从事的行业应具备的安全意识、 安全知识、 安全技能和安全心理等素质的总和,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素质,是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要途径,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

职业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有生产就要安全,有劳动就要保护,没有地域之分,安全无时不需,无处不在,它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大家虽然处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但在职业安全道路上,我们有共同的理念和目标:创造一个让所有劳动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享有安全工作的环境,减少事故和伤害,能健康快乐地工作和生活,从而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三、加强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013年6月前后,全国多个地区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①。李克强在2013年6月5日全国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仍存在不少隐患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监管不到位,打击非法违法和治理违规违章不得力等,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②。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民生”作为重中之重,把安全生产放在了高于一切的位置。我们也切身感受到,广大劳动者的职业安全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根本好转、和谐社会建设、“中国梦”的保障。提高全社会的职业安全素质,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人民安康幸福的根本。高职学院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大多数直接进入生产现场。高职学生既是社会的一员,也是未来生产一线的主要工作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素质,是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要途径,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所以,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安全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教育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发展的现实要求。

四、加强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的思考

目前我们高职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还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安全生产对高质量安全人才和对技能型人才高职业安全素质要求的现实需要。高职学生乃至全社会职业安全素质的提高对生产和生活的安全重要性,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采取措施、多管齐下,多层次、全方位加强职业安全素质教育,做到安全理论和安全实践的科学统一。

(一)大力推进安全文化进校园工作

安全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核心内容,是实施安全發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职业院校要加强安全校园宣传,大力倡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主题角、安全文化主题墙、安全文化主题窗和安全文化主题网页等,创建安全文化示范班级和安全发展示范班级等。坚持围绕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不断丰富安全文化的内涵和载体,积极发现、总结、宣传、推广基层先进典型,带动相关行业领域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在校园内举办各类安全文化活动,如定期邀请公安、消防、气象、安全生产方面的专家来校讲学;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讲座;进行事故案例、事故预防、应急处理、逃生自救等安全知识图片展览等,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营造高职院校安全素质教育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二) 着力加强安全理论知识教学

安全减灾是一项复杂的自然、社会、 经济系统工程,开展安全减灾的背景下的安全理论研究, 不仅关系人类的生存方式, 还要关注技术道德化及其技术负面影响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认知社会对安全减灾的支撑能力。安全理论知识涉及面广,可以开设安全类公共理论课程和专业安全类课程。开设安全类公共课程可普及安全理论知识在大学生中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安全认识论和安全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的认知。而开设专业性的安全知识课程可以增加学生对本专业职业安全的认识,并建立起各个专业相关的职业安全知识体系。比如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的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就在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几门安全理论与技术相关的职业基础课程,如“现代安全管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检测技术”“安全评价理论与技术”等。

(三)重点强化实践及实训教学

实践及实训教学是高职学生走向职业生涯的关键一步,这一环节既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又能加深高职学生对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领悟,提高安全意识。因此,可以在实践环节增加安全技术、安全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与考核,如开展实践过程中的应急演练活动。此外,职业安全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加强校企联合办学、项目化教学、订单式办学等举措,从企业生产现场实际的角度来加强学生的职业安全素质培养。在教学手段上,不能局限传统教学手段,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安全知识要点。在教学场地和知识点选择上,不能拘泥于教室和书本,要积极采取现场教学,请校企合作单位安全技术人员结合生产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讲解安全技术要领和安全事项,示范安全操作步骤。

总之,树立大安全观有助于我们突破传统安全观的理解,改变观念,深刻认识到加强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的意义,从而改革教学,大力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及安全技能等各方面的教育。对各类职业学校的学生职业安全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安全必

將起到积极的、直接的促进作用,对保证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习近平重要指示: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EB/OL] 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6652/2013/0608/209672/content_209672.htm,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3-06-08

②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EB/OL] 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6652/2013/0605/209084/content_209084.htm,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3-06-05

参考文献:

[1]欧彦麟.论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J].中国集体经济,2011,(12).

[2]袁雄军 张 华 葛秀坤.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2(12).

[3]崔政斌.大安全-21世纪安全工作走向[J].化工劳动保护,1999(06).

[4]杨月江、傅贵.论安全文化理念是预防事故之根本[J].中国矿业,2007(05).

[5]徐德蜀.安全文化、安全科技与科学安全生产观[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03).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2013年度立项一般项目《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及其养成路径研究—基于大安全观视角》(13C088,万红亚主持),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安全观素质教育素质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