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其实我不想离家出走
2014-05-30谭哲
谭哲
妈妈对我而言,有着双重身份:她是我所在中学的教师,妈妈的严格在同学中是出了名的;在家里,由于爸爸长年在外地工作,妈妈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还要管我的生活和学习。我敬重妈妈,有时听到有学生说妈妈的坏话,我都非常不客气地替妈妈辩驳。
妈妈是个争强好胜的人,我进入她工作的中学后,她总是要求我给她争面子,但我的成绩一直平平。从我上初中开始,我就有点怕回家,有时妈妈在家,我总会在外面遛达够了,掐算着到了吃饭的时间才回家。由于心情太过压抑,我后来还曾经三次离家出走过。但是,这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我和妈妈之间的心结越系越紧。
第一次离家出走:我想跟妈妈心平气和谈一次
初二上学期的期中考试,我落到班上30多名。开家长会那天,妈妈向学校请假回了家。那天,我一踏进家门,妈妈就满脸通红地对我吼了起来,说我不争气,让她没脸在学校教书。说着说着妈妈就大哭起来,半个多小时,我就一直背着书包站在门口,心里冰凉凉的。之后几天,妈妈都没正眼瞧我,我心情沮丧透顶,我希望她能找我心平气和地谈一谈,但一直没有。
事后的第三天,我偶然瞥见报纸上刊登了一个中学生离家出走,他的父母到报社哭诉求孩子回来的新闻。我当时就冒出了这样的想法:如果我出走了,妈妈是不是会更在乎我一点,她会不会也急得哭?没太多考虑,我收拾书包出了门,给妈妈留了一张字纸,上面写着“我走了,去了我想去的地方”。
那一晚,我在小学同学家睡了一晚上。长这么大,这还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睡到半夜,我忽然想妈妈,觉得对不起她。
第二天一早,我就来到了学校,老远就看到妈妈站在学校大门旁,看到我后她一把抱住我哭了,还向我认错。事后我知道,妈妈从下午一直到凌晨都在家里和学校间走动,找我。那一天,妈妈血压升高请了病假,看着妈妈一脸的憔悴,我决心以后再也不做这样的傻事了。
第二次离家出走:妈妈,请给我一次鼓励
我并不出众,但我不迷恋网络、不打架闹事,爱写散文和诗。我渴望得到妈妈的认可,好多次,我把写的诗和散文给妈妈看,妈妈都会很不屑,她认为我不是这块料。15岁的人还被妈妈瞧不起,我觉得自己很可悲。有时,我看到她在办公室亲切地抚摸其他学生的头,细语鼓励时,我心里就酸酸的。
去年9月,我成为了毕业生,升学压力陡然增加,我开始喜欢写一些宣泄压力的诗和散文。一天晚上,我把改了好多天的诗交给妈妈看,妈妈正在备课,她看了一眼便推到一旁,不小心掉到了地上。我终于被激怒了,跟妈妈吵了起来,指责她的偏心。妈妈所说的“不懂事”“不是那块料”“你像谁谁,我就满意了”像刀一样割伤了我的心。那晚,我几乎没有睡,又想到了离家出走。
第二天一早,我没有和妈妈一起去学校,我拿了平时攒的200元钱想去找爸爸,但我不知道具体地址。那一天,我尽挑路程远的车坐。天黑了,我买了面包翻墙进入一座公园,四周黑漆漆的,我垫着报纸抱着书包在墙根下靠到了天明。那是我最害怕的一个晚上,不时会有打扮得稀奇古怪的人跟我搭讪,一个乞丐盯着我一直在看,那种眼神让我心惊肉跳。我怕有坏人,一点儿动静就让我全身颤栗,冷汗直出。害怕加上蚊虫叮咬,我难受至极,第一個念头就是天一亮就回家。
清晨5时,有人来早锻炼,我走出公园,街上人很少,只有清洁工在扫地,我难过地哭了出来。我搭早班车回了家,进门倒头便睡。迷糊之中,我听见妈妈的声音,她说给我请了两天的病假,她不想让学校知道我离家出走,她再丢不起这人了。
这次出走,丝毫没有缓和我们之间的矛盾,这之后,我变得有些散漫,不跟班上任何同学交流,我有意想气妈妈。
第三次离家出走:我不想过这种喘不过气的生活
4月调考结束后,我感觉一团糟。我真的想离开这种喘不过气的生活:在学校里有学业压力,在家还有情感压力。考试结束后,我揣着100元钱,再一次离家出走。想到我这么大的人了,不愿再让妈妈担心,就在公用电话亭,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是想出去散心,没等妈妈回话,我就挂了电话。之后,我到火车站附近的一家简易小旅店睡了两天,由于住的是多人一间的房子,晚上我的书包被人翻动了,想一想都很后怕。
周一,我回到了学校上课。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回家,一路上无语,看到她头上的白发,我心里忽然很内疚,刚对妈妈说声对不起,妈妈却长叹一口气说:“妈妈再经不住你折腾了!”我当时恨不得跪在妈妈跟前—— 为我的无知。
这三次离家出走并没有解开我与妈妈之间的心结,却弄得双方心身疲惫。我感到很委屈,每一次发生争执或是离家出走后,我都在静静等待妈妈好好跟我谈一次,但一次都没有。如果妈妈对我的态度能够改一改,或是关注到我的情绪变化,甚至可能一句话就能打消我离家出走的念头。
专家评论
刘勇赫(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身心都在成长中,心理上还在依赖父母,但行动上却表现出想独立的倾向,时时希望得到尊重,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冲突。父母应为孩子创设和睦的家庭环境,经常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对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应尽量满足,如孩子渴望的理解、支持、对话、认可等。
黎世法(湖北大学心理教育学教授):
离家出走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是一种消积逃避问题的行为,反而会增添新的挫折和压力,甚至带来灾难。许多青少年在走上街头后,他们独立或几个人生活在城市中,没有经济地位,缺乏社会经验,增加了其他危险性,使他们常常成为犯罪的受害者,被抢劫、殴打等,或者参与一些非法活动。
尹邓安(华师一附中心理高级教师):
离家出走是孩子面对困难时采取的一种消极的回避方式。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要加强对学生的挫折和磨难教育,要让孩子勇于面对困难,更重要的是要教孩子接受挑战,在解决问题中为自己“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