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间玩具遗产的艺术特征
2014-05-30邢莉莉张景明
邢莉莉 张景明
摘要:民间玩具是民间手工艺人通过家族传承或邻里间,互相借鉴的方式流传下来的,也是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而发明出来的。一般在选料上都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或物美价廉的原料,凭借艺人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而创作出来。民间玩具虽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部类,但东北地区却较少,只有两个遗产项目,即盖州传统的风筝和达斡尔族的纸偶。
关键词:东北 民间玩具 盖州风筝 哈尼卡
玩具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常见手捏的小型陶器,应该就是玩具的雏形。“民间玩具”,则是近代意义上的名词,在民间美术中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类型。东北地区的民间玩具遗产较少,有风筝、纸偶等,一般就地取材,供儿童玩耍。
一、东北民间玩具遗产概况
但东北地区有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即盖州传统的风筝和达斡尔族的纸偶。
盖州风筝,在造型上多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主,如花、鸟、鱼、虫等,同时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也是其创作的主要题材。在形制上分为平面式、立体式、串式、板式、折叠式、组合式等,并有硬翅和软翅之分。从风筝的题材和制作方式看,更多地保留了传统的民俗特点,体现和适应了辽南和东北地区民族、民俗的欣赏习惯。代表人为赵秉泉。
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的哈尼卡(达斡尔语音译),是达斡尔族的纸偶,属于儿童玩具。这种纸偶最早被称为“皮偶神”,与达斡尔族信仰萨满教中的神偶艺术有关,一般用当地产的桦树皮或猎取的狍皮为原料制作。清代,汉族开始迁入达斡尔族地区,带来了内地的各种民间文化,扎纸艺术的传入促进了达斡尔纸偶艺术的进步和发展。代表人为苏梅。
在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遗产中,玩具虽然为主要的内容之一,但总体上数量较少,代表了民间美术的一个类型。玩具中的风筝与纸偶是传统的制作技艺,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二、东北民间玩具的技法与艺术风格
民间玩具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它的娱玩性,在制作中遵循一定的形式美法则,通过材料、制作工艺、色彩等综合作用形成具有装饰性的造型。在制作中,多采用便于取用而价廉的材料,根据不同的玩具形式使用不同的技法,总体风格朴素、清新、简约,具有浓郁的地域和民族特色,体现出创作者的审美情趣。
在民间玩具中,风筝是最传统的形式之一,盖州风筝便是东北地区风筝的代表。清代盖州诗人于天墀的《春风》一诗中,有“何处儿童闲理线,争牵纸鸢舞斜阳”的诗句,这正是盖州风筝鼎盛时期的真实写照,也说明盖州风筝起源于清朝。目前,以赵氏风筝为代表的盖州风筝成为我国重要的风筝制作工艺流派之一。风筝的造型多取材于传统的民俗故事、神话传说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如作品“化蝶”取材于民间传说“梁祝”,将传统硬翅风筝对称的上下翅改为上宽下窄,在上翅边缘增加了一处“衣袖”,使整体造型与蝴蝶更加相似,突出了民间传说中的“化蝶”主题,这是其与众不同之处。
盖州风筝的制作分几道工序。首先,制作者在纸质材料上画出草图,依据图样的大小裁剪用料;其次,制作风筝骨架,一般以竹子或高粱杆作为原料,先将选好的原料用火或者蜡烛熏烤使之变为所需的造型,然后将其捆绑成骨架进行糊裱;再次,风筝的面料多用薄棉土布,糊裱在骨架上后,采用手工绘制的方法画出图样。如民间传说中的“梁祝”题材风筝,在做好的素面作品上,以墨绘制线条,画出蝴蝶的造型,并使之干透,然后采用黑、白、灰等颜色对比的手法上色,形成合理的色彩搭配效果,再上一层胶液,使颜色保持鲜艳而不褪色,这样会使色彩呈现出饱满的艺术个性。最后,将风筝整体上色后,就可以拴线,并依据风筝的形制采用不同的拴线方法,一件完整的作品就大功告成。
达斡尔族的“哈尼卡”是儿童游戏用的一种传统纸偶玩具。在达斡尔族处于原始社会时期时,人们普遍信仰萨满教,其中的萨满神偶就是用桦树皮或狍皮制作,旨在保佑人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由此而产生了这种纸偶玩具,并直接影响了儿童的成长与教育。
制作纸偶也要有一定的工艺程序,制作者或为成人,或为小孩。在制作时将各种色纸或白纸对折,剪出头形连带颈部,用长方形或方形纸叠成双层圆锥状三角形,顶部留有一小孔,底部剪平,再把剪好的头部下方的颈部插入圆锥三角体的项端,在纸偶的身上再粘贴彩纸剪成的图案。还有一种类型制作更加繁琐,在以上制作的基础上配上短夹袄和双臂,在脸上绘画五官和黑发饰以及头上的珠、花、簪、帽子等。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哈尼卡也有的用布、桦皮、软皮制作,一般为大型的纸偶,头部用蛋壳做成,上面精心描绘五官,头发用黑丝线粘上,上面饰以头饰发花。根据性别、身份、年龄的不同,哈尼卡的服装也配以不同的坎肩、马褂等,领口、袖口等处还饰以花边。另外,还在空药盒、火柴盒面贴上剪纸花纹,当作哈尼卡的箱柜桌椅,被褥和枕头也用彩纸配上对称的剪纸花纹,据说当时有的达斡尔族小姑娘拥有的纸偶可达上百个。
达斡尔族的儿童们在游戏过程中,依据日常生活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理解,模仿生活中各种事项用哈尼卡进行演示。如在达斡尔族形成的各种民俗活动中,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采集、饲养,还是各种礼仪中的过节、结亲、串门、信仰等,这些活动中的游戏使儿童可以直接了解本民族的经济方式、传统风俗习惯,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理解,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在生活中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受到传统思想教育和艺术的熏陶。通过哈尼卡游戏,可以达到育人教子的目的。哈尼卡纸偶作为一种民族民间美术形式,与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达斡尔族生活历史的一个缩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民间玩具是民间手工艺人通过家族传承或邻里间的互相借鉴的方式流传下来的,也是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而发明出来的。一般在选料上都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或物美价廉的原料,凭借艺人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而创作出来。所以说,民间玩具首先要突出实用性,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去创作,同时在实用的基础上又是传授美的艺术品,将实用与审美艺术相结合。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作的艺术品最初都是为了实用,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审美意识,并能自发的遵循审美的发展规律去塑造玩具的形态,突出了物的美化和美的物化的有机结合,这是美与实用二者和谐构成的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东北地区的盖州风筝,倾注了大人对小孩的爱心,借助花鸟鱼虫、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题材,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物象的喜爱和对具有审美价值形象的追求,借此表达了人们祈求吉祥如意、生活幸福、婚姻美满、富贵平安的心理愿望。达斡尔族的纸偶却是倾注了母亲对儿女的关爱,借助游戏让儿童体验生活中的“五味”和本民族文化,起到了育人教子的作用。因此,民间玩具倾注了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为媒介让人们去领会生活中的真挚感受和追求。
[项目来源: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保护与开发研究》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2YJA760090。]
作者简介:
邢莉莉,大连大学美术学院2012级美术学硕士研究生。
张景明,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