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难抛
2014-05-30吴青
吴青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
——题记
从接触汉字起,便有了莫名的沉迷与喜爱。鸿雁传书,鱼寄尺素,红笺小字,总能引起无数人的向往与遐思。
时常想着,或许在时光的彼端,我是荆钗布裙的女子,在袅袅炊烟中盼望一封烽火家书。那时,我不曾识得文字,不曾写下篇章,但却对那相衬鲜明的白纸与或洒脱或清逸的文字寄予了无限的盼望与眷恋。所以,才会在今生,对手写的字迹无比依赖和喜爱了。
我庆幸,我今生识了文字。识得了汉字,可以倚着杨柳,轻展信笺,读你们的话语,书我绵绵的心事。
楷书的端庄,行书的洒脱,隶书的周正,草书的奔放,甚至我们如今随意写出的信马由缰的字迹,都有着难以言说的美感。现代科技无比发达,但用冰冷键盘敲出的周正到生硬的字体,终觉失了意韵。有时,只要手中执笔,便有无限心安。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尺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鲤鱼传书,是怎样一份执着的浪漫?如今信息的便利传达,又将少了多少痴心等待中的浓浓思念与情意啊!稳执狼毫,饱蘸浓墨,将缕缕相思写下,怎是瞬间即成即送的信息可以代替了的。
然而如今,汉字的美妙,却在一些国人心中淡去,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提起笔。指尖轻点便可以呈现的字,却难以亲手执笔写出。这何尝不是民族的悲哀。说汉字是横平竖直,诚然,却又不尽然。汉字,它太博大了,它的美感,怎仅仅是“平直”二字可以言尽?
如今国人渐渐迷失了的,何止是对汉字的欣赏,更是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近些年,他国文字似乎颇受我们的欢迎,许多人操着生涩的外语,拙劣的书写,为外文大费精力和时间,对此我不敢作太多的评判。只是我却始终抛不掉对汉语的喜爱,无论他国的语言和文字是多么地美好与优雅,但在我热爱的中文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有些东西,可以被更改,可以被代替,但民族的精魂,是永远不能被冷淡甚至抛弃的。是古人不厌其烦,乐此不疲的记录,才让我们知晓了那一段段春花秋月、金戈铁马的历史。我们在前人的墨迹里,体会到了“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悲痛,感知到了“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的意境。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句前,仿若身临其境。在早已风干的墨迹中,我似乎嗅到了千年前的墨香。若没有白纸玄墨的精心记录,又怎会有如今令人神往的诗句篇章得以流传?
电子产品“写”出的字迹,端正中透着冷涩,少了情意,终是不及泛着墨香的手书。我们在点得了键盘的同时,也要擎得起一杆笔,承得起中华的责任。
在网络发达与喧嚣的今天,你可愿安下心,执笔书一封家书,静静等待向远方传达?
这篇文章从针对现在母语被边缘化、被忽视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从而提出了“要保护母语文化,并将之传承下去”的中心。为了这一中心,作者从多方面来写自己的感受。在作者心目中,母语的美妙是无与伦比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同时,文章中的引用随处可见,让我们认识到作者的文化底蕴深厚,令人称赞。
(指导老师:庞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