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辐射采暖的节能意义与规范化管理
2014-05-30刘永德
摘要:地板辐射采暖是一种新型的采暖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暖气片或者风机盘管等采暖方式,而是采用燃气热水锅炉、电热水锅炉等设备加热水,通过已经架设好的地板水循环管道实现热水的循环加热地板,再通过地板将热量辐射到空间中。这样形成的热能空间增加了人体的舒适度,没有吹热风形式造成人体感的不适,而且也更加的节能环保。
关键词:地热采暖 地热供热 节能意义
地暖是地板辐射采暖的简称,英文为Radiant Floor Heating,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传导热量,来达到取暖的目的。低温热水地板采暖是通过在地面下面敷设热水输送散热盘管,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辐射而将热量向地面上的空间散发,维持该空间具有较稳定合适温度状态的技术。该技术在欧洲已有多年的使用和发展历史,是一项在欧洲非常成熟且应用广泛的供热技术。近年来,在我国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1 地热采暖方式的优点
①采暖更健康:脚底穴位密集而且是血液循环的末端,脚底容易感到冰凉,地热采暖,温暖从脚底开始,刺激足底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既提高了舒适度又促进了人体健康;②节能,热量分布更合理:地热采暖无空气对流,对热量利用更合理,房间温度呈阶梯式分布,靠近地表的区域温度越高,天花板温度最低,一般的取暖方式是采用空气对流传播热量,这样就造成天花板区域也会有无效热量,因为相比较更节能省钱;③节约房间空间:地热采暖系统安装于地板下面,不占用房间内可用的空间,节约了铺设取暖管道等的大量空间;④热源来源广泛:可以对接家庭热水系统,即可将平时厨房产生的热量用以加热,同样也可以是工业废水,家庭废水再利用等;⑤室内温度宜人、舒适:地热采暖采用辐射加热,没有了空气对流,避免了因长时间面对热源人体产生的口干舌燥等情况;⑥隔音效果更好:因系统铺设于地面,继而增加了楼层厚度,达到了更好的隔音效果。
2 地热采暖存在的问题
在使用地板辐射供暖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一般不得在地板、楼板(下层住户)上打洞(眼),在必须打时,应先征询有关专业人员,并查找非布管处,方可打洞(眼),确保不破坏加热盘管。②运行管理人员,在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运行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根据天气变化调节热媒介温度,特別是供暖初期和供暖末期,确保系统不被冻结。③在一个供暖季开始运行时,应对供暖管道金属管部分进行冲洗,以将非供暖季中积存的杂物冲走,以防止杂物对过滤器及加热盘管的堵塞。
3 关于地热供热的规范化管理问题
①必须要铺设热反射膜与隔热板。在外墙根与地热管之下,一定要铺设铝箔热反射膜与隔热板,如果能采用具有高热阻性能的挤塑板更好,这是为了达到减少地热向外墙与下层户散热的目的。但是有些人对此不甚了解,为了节省金钱,不铺设反射膜。当地面装修好了再返工,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和浪费。所以不能因小失大。②要在卫生间的地热层上铺设防水层。如果在地热层下边铺设防水层,卫生间的污水会渗透进入地热层,从而造成污染扩大与防水层失效的后果。③要把地热采暖纳入建筑热工设计。因为现代的建筑耗热量已明显降低,所以可以适量减短地热管。但是要遵守建筑热工理论,根据建筑物内部热量值、空气渗透热量值、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建筑面积的耗热量等重要参数进行精确计算,同时科学设计地热管的排列,从而达到合理又经济的目的。④要把地热采暖的分水器安装在室外。因为城市供热站能够做到根据气温变化适时调节分水器,分水器不用经常调节而通过一次调定就可以了,所以也可以把分水器安装在室外。分水器安装在室外的最佳位置是公共管井里,这样不仅有利于扩大用户居住面积,还因为靠近采暖的室外设施,而便于集中管理。因为地热管要集中从室内延伸到户外,所以要在地热管将要通过的墙上预留小洞,并且在洞口设置过梁。⑤要定期清洗地热采暖的水管。为防窃水供热部门向水中添加的化学试剂以及供热管网的锈、水的结垢、水的杂物,时间长后会部分沉积在地热水管,进而影响到采暖效果。所以要对水管定期清洗。⑥要采取地热采暖的防冻措施。未售楼盘的空闲房子和没有开始采暖的房子内部的地热采暖设施,因施工试压运行等工作其管内均有存水,故应在冬季到来之前用压缩空气把其存水吹净,以防冻害。⑦要认真权衡要不要使用模块式采暖方式。已起步流行的模块式地热采暖方式虽有可拆卸地热管等诸多优点,但因其热媒向地面层散热方式的改变,即普通地热是由固体(细石混凝土)传导散热,而在模块式地热则主要是以气体(空气)对流散热,致其散热效率降低很多,为达到同样的采暖效果可能需加长地热水管(缩小管距)。还因普通地热层具有细石混凝土等密实填充物的蓄热功能,可减小天气或供暖等变化因素对室内温度的波动。模块式地热的蓄热功能必将较低。故应经设计并权衡利弊之后确定为佳。
4 总结
总之,地热采暖是一种非常好的供热方式,它不仅能够大大节省能源,还能调节室内温度,使住房更加舒适、美观,在很多方面都优于传统供暖形式。
参考文献:
[1]毛业斌.水源热泵及其应用前景[J].机电设备,2005(01).
[2]张伟伟,刘俊杰,朱能.水源热泵采暖系统的可用能效率分析[J].流体机械,2005(03).
[3]刘洋,刘俊杰,朱能.住宅建筑能耗的动态模拟[J].煤气与热力,2004(01).
作者简介:刘永德(1974-),男,山东广饶县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供热换热站管理及地暖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