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05-30韩宇
摘要:将潍坊科技学院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统计结果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岁以上(大学)男女评分表》对比发现:我院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通过对我校一、二年级在校学生的素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我院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呈下降趋势。笔者针对这种现象提出几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及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身体素质 对策 建议
身体素质是人的一切素质的基础,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技能的能力,即人体运动中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和协调等素质指标的能力。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任务。身体素质是体质的主要组成部分,身体素质下降必然会影响体质的增强。我国大学生的平均年龄一般在19—23岁之间,在相对稳定的大学生活阶段,学生身体素质应该不断地提高或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通过对我院一、二年级大学生身体素质优秀率和良好率的对比发现:我院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对我院一年级、二年级在校学生的素质状况调查,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作分析,旨在为我院体育教育提供依据,为大学期间的体育锻炼指明方向。这对我院公共体育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山东省体质调研点潍坊科技学院大学生5884人(注:被测试学生的男女比例分别为:男49%,女51%)。
二、对我院一、二年级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评价
对我院的一、二年级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数据,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岁以上(大学)男女评价表》进行总体评价,结果显示(见附表1):优秀和良好率较高,不及格率低。男生的优秀率高于女生优秀率,而良好率低于女生。经统计各结果说明:现阶段潍坊科技学院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基本与现阶段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相适应,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能够重视起来。
三、抽样结果分析
经过对比分析表2(见附表2)可以得出:大学二年级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均低于大学一年级的优秀率和良好率。这说明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身体素质比较好,进入大学后,大学体育课程的形式和内容不同于高中时期的体育课程,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再加上大学校园有充足的体育器材、设施和场地、充足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是大一学生身体素质优秀率和及格率较高的又一个原因。
通过统计还发现,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还表现在: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育课是普修课,而且从高中升入大学,大部分学生由一种紧张状态进入一种相对自由放松的生活状态,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再加上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和教师的有效引导,使其身体素质略有提高。二年级本应是大学生身体素质增长最快的阶段,但学生身体素质却又出现的下降现象,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也有所欠缺,教学计划中加强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过少。到了大三因为不再开设体育课,又没有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四、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身体素质练习对提高体质的重要性
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比较枯燥、单一,学生缺乏练习的积极性,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有些学生迫于课堂的纪律性和素质测试的考核,而去应付练习。因此,我们要把提高学生对身体素质练习的重要性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从理论上让学生认清身体素质练习对提高体质的重要意义。
(二)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因势利导,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女生对韵律感和节奏性较强的韵律操、健美操、交谊舞等项目很感兴趣,我们就可以增设这些课程(体育课和选修课)。此外,我们还应采用科学的健身手段来达到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学生身心的目的。
(三)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其创造力
大学生毕业后将踏入社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意识。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发展个性、展示才能的快乐感,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应增加发展学生创造力和展示个性才能的教学内容。,
五、建议
(一)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
在大学体育课开设过程中,每周只有两节课,完全依靠体育课的时间来锻炼身体,是不能满足大学阶段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发展要求的。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具备良好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理论知识和练习方法。只有使学生自己真正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掌握几种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从而才能使学生根据个体自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身的锻炼方法,自觉地去进行锻炼,才能更好地保证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达到科学锻炼的目的。
(二)提供充足的场地和体育器材
要想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我们就要为其提供足够的锻炼场所,并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学生比较普遍喜爱的体育健身器材和活动内容。例如,在生活区安置一些的乒乓球台、排球场、篮球场等,并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周末经常举办一些健身班或比赛活动等。
(三)增加体育成绩学分的比值
我們要从内容和形式上让学生产生一种危机感,让其从思想上认识到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不会有更好的生活和学习,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丛湖平等.体育统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张云.山东财政学院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及对.山东体育科技,2000(3).
[3]崔桂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教学改革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2).
[4]何耿明.浅析高等学校学生素质下降的原因.中国科技信息,2005(1).
作者简介:
韩宇(1981— ),女,山东寿光人,潍坊科技学院高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