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情感体验 发展阅读素养
2014-05-30杨小真
杨小真
摘要:文章剖析了阅读过程应注重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要求教师优化阅读活动策略,培养学生阅读情感体验,发展个性化阅读能力。
关键词:朗读形式 阅读对话 品味词句
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积极与文本、作者、师生进行阅读对话,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与文本相互产生共鸣,利用各种具体的阅读情境,创建富有情趣的阅读课堂,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自由地、真切地表达情感,实现情感体验与获取知识和谐统一,促进学生独特的个性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
一、利用朗读形式,提炼情感体验
小学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故事性强,有较多的对话描写,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朗读、思索与感悟文本对话,默读文本的关键词语,倾情融入角色,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形式,做到入情入境,朗读出味道,感悟出真情,体现了文本语言的声韵之美,体会出文本的意境之美、形象之美、情感之美,体察与触发作者的意念和感情,全面地把握文本中流动于人、事、景、物之间的复杂感情,个性化地理解文本的语言艺术的复杂思想内涵,提炼出阅读情感与对文本的情感。
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由于这几个自然段描绘了圆明园的宏伟建筑特点,要求学生要以读激情,体现欣赏、赞美、自豪之情,语气做到自然、从容,语速宜缓,娓娓道来。学生在品读、引读、想象读等朗读形式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一百多年前宏伟壮观的圆明园之中,油然而生一股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语气要带有痛惜、仇恨,提高声调,引发情感变化,激发出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又如,教学《灰雀》时,教师利用分角色朗读形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情感。教师演绎列宁这一角色,学生扮演小男孩角色,进行文本对话朗读活动,通过这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体验与感悟了列宁找不到鸟儿,心情的焦急万分、忧伤与惋惜;接着,师生置换角色进行朗读,使学生犹如置身于文本创设的语境中,深切地感知了列宁的忧伤与试探,以及小男孩犹豫的内心历程和坚定的放归灰雀的决心。这种朗读活动,使学生的阅读情感与文本情感相碰撞,让学生有效地体验了文本的中心内涵,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建构阅读对话,激发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内涵时,必须做到以情激情,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平等、融洽的阅读氛围里,自然而然地萌发学习兴趣,激发自主阅读探究精神和创造潜能。小学文本的内容蕴含着鲜明生动的形象,凝聚着文本和作者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教师要紧扣文本的深刻内涵,善于利用阅读对话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探究、去感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促使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与师生阅读文本获得的感悟相互结合,迸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梅花魂》时,教师提出:“文章的‘我离开外祖父时,是个多大的孩子?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生1:“从文中的插图看出她可能只有六七岁。”生2:“对呀,课文讲她五岁时把外祖父的墨梅图弄脏了,从这件事后,才有妈妈对她说要回国的事。”生3:“文中‘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说明了作者当时是一个小孩子。”教师紧接着提出:“作者对外公的记忆都是幼小时候的记忆,她对经历的事虽然记住了,但她对外公的言行产生了不少的疑问,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生4:“文中的外祖父读到‘独在异乡……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句子为什么落泪?”生5:“她弄脏了墨梅图,为什么外祖父就大发脾气?”
又如,教学《大瀑布的葬礼》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屏幕出示大瀑布的图片,并提出:“大家陶醉于这样的壮观大瀑布吗?应该怎样赞美它?”生1:“太美了!太美了!”生2:“简直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呢!”生3:“世界上竟然有如此美的瀑布。”图片呈示大瀑布的枯竭,教师提出:“看到如此美的瀑布变成了这样,大家有何感受?”生4:“昔日美丽已成历史了。”生5:“这样美的瀑布竟然枯竭,太可惜了。”生6:“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不要让大瀑布的悲剧重演!”
在阅读对话情境里,充分张扬着学生的阅读个性,师生、生生的思想与思想相互碰撞、情感与情感相互交融、心灵与心灵相互交纳,学生体验与感悟了文本思想内涵,深入体会了文章人物思想感情,升华了阅读情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阅读见解。
三、研读品味词句,深化情感体验
要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内涵,就要从品味与理解文本语言方面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阅读文本活动,揣摩与品味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感悟与体验文本中心词句的深刻含义,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想象空间,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而使他们领悟文本表达的思想内涵,由此产生各种阅读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与文本的思想感情相互交融,达到与文本情感共鸣、陶醉、感悟、启迪,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阅读理解能力,有效地深化学生的阅读情感。
例如,教学《巨大的花园》时,学生从文中找出巨人叱责孩子的话,教师运用多媒体屏幕把这些语句进行呈现,提出:“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大家细细地想象,巨人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生1:“‘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巨人说这句话时可能是双手叉着腰,眼睛瞪得大大的,脸涨得红红的,他可能会想这些讨厌的小家伙怎能随便进入我的花园!”生2:“巨人说了那句话,‘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又來胡闹。滚出去!我想巨人此时更凶、心情更烦,拳头攥着紧紧,大声咆哮着,他可能会想,‘漫长的寒冬我好不容易才度过,你们这些讨厌的小家伙又来烦我了。”生3:“‘喂!你赶快滚出去!我想,巨人此时可能气势汹汹地逼过来准备教训这个小男孩,巨人可能会这么想,‘这是我的地方,既然我不让你们进来,你还敢进来,看我怎么收拾你。”在揣摩与研读文本语句时,学生沉浸于文本的意境中,与文中的巨人、男孩进行了情感交流。学生运用各自的阅读思维和情感,细细地品味文本的语句,相互交融学生阅读情感与文本的情感,升华阅读体验,个性化地解读文本的内涵,发展阅读综合素养。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