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4-05-30刘社玲
刘社玲
数学教学是小学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传授知识,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牢固掌握,会进一步灵活的运用。然而,数学课听起来枯燥、无味,它不比音乐、美术等学科,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是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前提保证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方面,利用数学多媒体课件或电子白板资源等,精心设计有趣的数字故事情境,如“数学城堡”“智力闯关”“谁是学霸”等富有吸引力字眼的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探究意识,把他们的思维吸引到数学学习中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使他们愿意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这时再讲授新内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趣中质疑,疑中生思,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造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让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想,可以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也会跟着活跃起来,使他们的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此时,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讲授新课的时机成熟了,这时讲课,学生眼睛会盯着教师,思维也会跟着教师走,兴趣就这样悄然地产生了。尤其是数学,兴趣一旦产生了,学习起来就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津津有味。比如,当学生绞尽脑汁终于做出一道难题时,心情好得简直无法形容,比吃了一顿大餐还要高兴!数学有时还会出现一题多解,有的学生用解方程去做,还有的学生用算数法去做,这时,课堂上会出现争执、讨论,教师先都要给予肯定,然后再说出哪种方法最简便。这样,让学生都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敢说、敢想、敢猜,鼓励他们勤思考、多动手,教师要多用鼓励性评语。有时,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点头的动作、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摸头,就会给学生心理上极大的安慰和鼓励,会成为学生今后学习的最大动力,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小学生。
三、动手操作是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途径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来说,确实是这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肢体动起来,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数时,教师要让学生一边数数,一边伸出相应的手指,这样,既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又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使学生愿意去学习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如,在教学“比多少”时,可以先让学生以做游戏的形式复习“左、右”,教师发指令:左或右,让学生伸出相应的手,同桌互相监督,看谁做错?这样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复习了知识,这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活动,会让小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如此容易,学习的过程如此快乐,教师乘胜追击,讲解“小于號口朝右,大于号口朝左”,这时学生记忆会更加牢固,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交朋友、谈心,是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捷径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高高在上,表情严肃,这让小学生从心底生畏,有事不敢给教师说,不会的题也不敢问教师,更不敢与教师有进一步的交流。这样,学生学习会非常被动。如果打破以往传统的观念,教师主动去跟学生交朋友、谈谈心,与学生融为一体,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就像妈妈一样慈祥,像妈妈一样喜欢自己、爱自己,慢慢地学生就想与教师交流,甚至把教师作为知己、最信赖的朋友,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学生因为喜欢我,进一步会喜欢我所教的数学”,兴趣就这样产生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在喜欢的科目上多花费时间和精力,同时,兴趣还是一种动力,是成才的起点。“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论述颇为精当。可见,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之重要。
五、给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使其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这是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基础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总是希望自己的学习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得到较高的评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提供“机会”,让大多数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二年级“除法”时,“18个同学排队跳舞,你认为可以怎样排队?”经过一番讨论争执后,教师找2个学生代表发言,学生1:“分2排,每排9人”;学生2:“分9排,每排2人”; 教师要竖起大拇指给予肯定:“真好!”,还有不同排法吗?这是学生争抢着发言,学生3:“分3排,每排6人”;学生4:“分6排,每排3人”。教师鼓掌叫好。这样,参与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他们更渴望再次享受成功,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教师在学生身上多花费一点时间、对学生多一点耐心和爱心、多一些关注和鼓励、多和学生交流、玩耍,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培养起来。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