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2014-05-30刘勇涛
刘勇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对语文教学的规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贯彻素质教育。只有素质教育才能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不仅要求我们把知识更全面、更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更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放松心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践行素质教学,多年来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得到同行的认可。
一、利用情感有效开展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情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教师利用情感开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体验,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压抑感,使学生能够放松心态地投入到学习中。语文教学需要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因此更需要利用情感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受到认知水平和心理素质的限制,对文章中情感的理解不是很到位,所以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应利用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使学生更好地获得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所描述的情感,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教师的情感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果教师用一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就可以给学生传递出乐观的、轻松的学习态度,就可使学生轻松地参与学习。但是如果教师用浮躁、愤怒等消极的态度给学生讲课的话,那么学生就会有消极的情感体验,会加大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情绪紧张,压力加大。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学生不可能有好的学习体验,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情感的运用,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这样的情感沟通,我们就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使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设置恰当的教学活动
素质教育模式下,教师已经不是简单地讲解知识,比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纯讲授的教学模式,选择更适合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式。我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素质可以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以及教学内容安排,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设置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放松心态,轻松地参与学习,并能在与同学、教师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引导者,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当然,这并不是让我们放手任学生随意活动,而是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情况。如发现学生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我们就要及时引导其参与学习;如发现学生有难以理解的地方,就要及时走上前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其突破难点;如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对同一问题有疑惑时,就要把这一问题拿出来,在全班学生面前统一讲解。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很熟悉。再好的教学如果学生不感兴趣,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会高,更不用谈素质教育了。因此,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就是要让我们的教学能使学生感兴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初中生都有好奇、好玩的心态,在这个阶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是难事。我们教师要努力钻研教学内容,并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感兴趣的人和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内容,以他们感兴趣的人和事为载体开展教学,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学生兴趣高昂地参与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减低学生对学習的抵触情绪,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的,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会显得最活跃。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交往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感情的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形成良好的、民主的、自由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情景,学生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达到在快乐的语文课中学习知识。
四、注重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我们应该增加知识的宽度与广度,不断开发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生之间的联系,并要能够与相关学生开展综合教学。这样开展综合教学可以发挥其他学科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例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气氛,帮助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如果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哀愁与深沉的,此时放低缓的音乐辅助学习,不但可以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能对课堂气氛起到积极的渲染作用。此外,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录像、幻灯、电脑软件等电教手段,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生机。总之,把各学科的知识引进课堂,就是把课文描写的形象让学生仿佛能看到、听到、触摸到,使他们的感受更真切,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从而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素质教育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虽然我们现行的还是高考制度,但这不能成为我们逃避素质教育的借口。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应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适合自己学生的素质教育模式。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素质教育,可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当然,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还会对我们的基础教育形成一种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我们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希望我们能够改变教育观念,不断研究深化素质教育。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