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教学“生活化”探究

2014-05-30沈莉华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6期
关键词:品德生活化教材

沈莉华

摘 要:小学品德课程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主渠道。基于儿童道德发展的复杂性,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教育改革的现实性,使得德育教育有效实施出现了复杂性,而“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正是对此作出的尝试。小学品德课程的主旨就是使学生参与身边的生活活动、参与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新课程标准的特点也在于“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探讨小学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对于提高品德教育实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方法指导;教学模式小学品德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实现“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活教育思想中包含了生活德育的诸多理念,明确提出生活德育的概念,把生活德育作为一种教学模式。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学是不能脱离生活而单独存在的。因此,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我们要有效地与生活相融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建立以教材为中介,联系生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积极去体验,从而提高小学品德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下面就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进行一些探究。

一、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含义

儿童道德发展大致可以概括为“无律—他律—自律—自由”这样一个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其道德发展大多处于由他律向自律发展的阶段,再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他们对道德的认识和判断往往不能脱离具体的道德生活情境。这就像游泳离不开实践一样,道德实践能力得以提高的唯一途径是道德实践活动。因此,小学品德教学必须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生活学习道德,在生活实践中促使道德知识内化为行为。

小学品德教学“生活化”是指让学生从抽象、虚拟的教材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生活、自然、人物、事件等的机会,让学生在与现实的碰撞中体验,从而促使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关注生活。这一教学方法是促使学生把课堂中获得的间接经验与生活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地让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

二、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模式

小学品德教学生活化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研究其教学模式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好的效应。通过对实践的总结,我认为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总结如下:

课前:走入社会(家庭),获取初步的感性认识

课中: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再现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后:回归生活,实践道德行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由此可以看出,在构建小学品德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课前做好实践活动的准备工作,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给学生布置一些活动,如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于课前的活动资料,采用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把所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再现生活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第三,重视课后延伸,尽可能地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再次运用到生活中,给学生实践道德行为的机会,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生活化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创造,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三、当前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足

由于品德教育在内容、对象、环境上存在着复杂性、多样性、多元化,从而导致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中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课前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

课前准备活动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能否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所搜集到的材料不懂得分类,无法合理地整理和呈现,致使材料使用率低,无法充分发挥出其教学功能。

“家乡哺育了我”一单元学习时,教师让学生根据主题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内容是搜集我的家乡的一些资料,有的学生从风景处入手,有的从饮食处入手,有的从人文处入手,也有的都包含了。在这些搜集到的资料中有的是学生直接打印出来的,有的是手抄的,有的是图片,从内容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来看这些资料显得参差不齐。然而,由于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课堂时间也是有限的,因而导致这种任务往往是简单地抛出,而后期却没有细心地指导,无法发挥出资料的教学意义。基于上述问题可采取下面两个对策:

第一,在安排课前任务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方法支架。由于品德课属于综合性课程,而非知识性课程,在此类备课时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行为,并与一般的知识性课程准备相区别,实现“知情意行”四维目标。因此,在课前安排学生搜集资料的时候,不能只是抛出主题,还要给学生提供细致的“工作纸”,给学生罗列出需要完成的内容、书写方式以及评价,也就是所说的给学生任务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去完成任务,让任务更有针对性。

第二,在教学活动中实施有效评价。评价是不可缺少的环境,这里的评价要基于小组的活动,让学生在组内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评价。展示资料可以遵循“班内公开范例—教师引导评价—组内交流—组内评价—公开范例—评价总结”的顺序,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展示资料,培养学生具体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评价能力。

2.创设情境,再现情景

小学品德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模拟等,力求再现生活情景,然而很多生活情景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是流于形式,常常是对展示的内容进行总结,而非对其进行深度“挖掘”。

在“做学习的小主人”教学时,教师设计了“采访”活动,让学生扮演小记者进行采访,内容是: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呢?小记者采访了几个同学后,教师就进行总结:大家太棒了,有这么多的好办法,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多动脑,主动向身边的人请教。这个案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在小记者采访到的内容,完全忽略了采访过程中学生在语言、声调、仪态等个人素养的表现,然而这恰恰是学生立足于生活最根本的东西。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对策:在“情景”中创设“情境”。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演仅仅只是起到创设一个“类生活”的“情景”作用,对于教师来说,我们要做的是在“情景”中挖掘其中所蕴含的道德因素,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激发学生道德内省的“情境”。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妙的引导语提醒学生进行思考,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减少学生表演的时间,增加学生交流、探究的时间,在教学活动中不要急于去总结,给出道德结论,而是要在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在点滴中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毕竟,再现情景只是为了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而非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小学品德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新课程改革要求实现“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因此,我们要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去选择那些积极向上的“好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教学中应让学生参与、体验,把生活中的知识、做人的道理等寓于生活这个大舞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1.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激活课程资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托,但不是全部,教师要摒弃“教教材”的教学观,树立开发教材的意识,学会“用教材”,能够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做好准备。小学品德课教材的主要功能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供教师教学,而是教师用来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是开展教学活动可运用的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增加或补充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激活课程资源,这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我掉了一颗牙”教学时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教学中在教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信息,融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接受,自主形成刷牙的良好习惯。

2.多样化教学设计,拓展学生体验途径

(1)精心设问,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中获得的知识更能促使学生内化为行为。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性格不同,使得他们的想法也不一样,在解答问题的时候也会出现不同的想法,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与行为,并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学生道德品行的养成与体现同样应该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实现。因此,在小学品德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适应的教學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实践,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将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触摸生活的真实,给学生一个快乐学习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美英.贴近学生生活 打造品德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250-251.

[2]成金娣.试论小学品德课的生活化发展方向[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2013(11):18.

[3]姜志东.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辨析[J].考试周刊,2013(75):180-181.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枫桥中心小学)

?誗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品德生活化教材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