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2014-05-30何世利
何世利
新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无可质疑,但在使用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许多传统课堂所没有的“新现象”,如课堂“乱哄哄”,学生高谈阔论,情绪高扬;数学课象物理、化学课一样,做起了实验;学生常制作一些工艺品、小制作等。另一方面,許多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如计算能力差、易出错,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严密等等。这些与传统课堂情景和“效果”形成鲜明对照,让许多学生家长忧心忡忡:学生到底学到些什么?我本人也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曾一度的困惑着我,因此,我就在一线教学实践中边学习教育教学理念,边结合学生的实际研究和解决这些困惑,并从中总结了一些较为行之有效的经验供同行们参考。
一、对教材的把握“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
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别需要执教者的创造和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学内容,赋予教材以生命的活力。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应用于利润教学学习中,我没有一开始就将繁琐的例题呈现给学生,因为那样学生将对该类型题的解决感到非常困难,且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大。上课前几天我就布置学生“逛商场”,让他们体验生活中商人、商品、利润等问题。然后在课堂上,我先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向他们提出一系列的生活问题:一件衣服进价40元,售价80元每件衣服的利润是多少?如果购进100件这样的衣服,按照这样的售价每天可以售出10件,每天能获得多少利润?要想每天多卖几件,而利润又不减少的,应怎样销售呢?商场有时标有“狂甩”“特价”“打折”等活动真的是为了解决库存问题吗?商人们到底亏不亏本呢?问题提到这里,学生已经在潜意识里意识到这样的几点:(1)利润=每件的盈利×件数,(2)若盈利不变,售出的件数增多,就需要降价。商人利用“狂甩”“特价”“打折”这些手段赚取利润。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想当高,就连班上成绩最差的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老师再把例题呈现给学生,学生对题意、以及题里的数量关系、等量关系就水到渠成。因此,我认为新课程更需要教师处理好教教材与用教材的关系,这样才能实现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的转化,真正赋予教材生命。
二、数学的学习需要的是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现行八年级教材是实行新课改的首批教材,刚接手时对教材的编排很不习惯,总觉得是知识在重复,会就是会,不会就不会了,但经过一阶段的教学与反思,使我认识到并不是先前理解的那样,应该是知识的一个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养成过程,学生应由开始的感知到现在的经验积累以达到系统认识的过程,这个认识是我在教授了证明(二)和证明(三)才体会到的。八年级下册教材给学生提供的证明(二)及证明(三)是通过在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去研究其他图形的性质及判定,这里有一个共同的思路是后面的研究都是通过添加辅助线将其他图形转化成全等三角形的问题去研究,这一思想在教学等腰梯形时体现的尤为淋漓尽致。并且学生在前一阶段教师的训练下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在证明“等腰梯形的同一低上的两个底角相等”学生写出已知和求证之后,教师的一个问题就将学生的思维打开。师:我们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有哪些?生1:全等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生2:平行线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对顶角相等;生3:同角的补角(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余角)相等;……我没有想到在近半学期的教学与学习中,学生的思维习惯已经大有进步,这是我在这半学期感到收获最大的一点。在这种思维激发下学生对辅助线的加法的理解就轻车熟路了。并且学生在总结了三种辅助线的加法之后又将知识加以生成总结出:解决梯形的问题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问题进行解决。这为后面学习中位线奠定了基础。由此可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对我们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会对自己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承认学生的数学差异,由文本教育转向人文教育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目标是单一的,要求所有人都达到同一个目标要求,都成为“精英”,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别.有调查反映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成就10%的精英(高分低能),约40%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而有少数的学生则完全放弃学数学。在刚进行新课程教学时,我对这种说法很是认可,但就是不知怎样解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教育造成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对后进生是一种教育权利的变相剥夺。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已从客观上肯定人的差异性,认为不同的人在学习上会有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只要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就是巨大的成功。因此,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我首先改变了自己的认识:在课堂上,我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会有所想,有所思;在作业中,我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达到差生可以作,优生又不太好解决的程度;在评价中,我会给后进生很多鼓励和表扬……
总之,在现行的新课程理念中,我努力实践各种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真正作一名“人文”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