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和经典文化 创新作文教学

2014-05-30袁义星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6期
关键词:现象作文素养

袁义星

摘要:文化作文以文化精神、文化底蕴、文化认知、文化品位和文化审美,在中小学语文课堂生成,在中、高考中展现,受到人们关注,其实质是“中学生写作的文化化”。该教育现象的产生有其广阔的社会背景和自身规律。高品位的文化作文应具有文化自觉、文化视角、文化生成和文化表达等特征。

关键词:文化作文;文化自觉;文化素养近十年来,一个独特的作文现象在中小学语文课堂生成,它以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经典内涵、凝练含蓄的诗词语句、耳熟能详的名人名言、精巧雅致的修辞手法、深邃悠远的人文意境,高扬传统文化的大旗,走入校园,走入课堂,进入作文教学天地,注入学生笔端。这个现象就是“文化作文”现象。

针对“文化作文”现象,褒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研究者有之,实践者有之。

其实,“文化作文”作为特殊的语文教育现象,其酝酿、产生,有特殊的背景和自身的规律。对于这一新生事物,不能一棒打死。下面就“文化作文”现象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关于“文化作文”现象

莫怀戚教授倡导的“中学生写作的文化化”就是“文化作文”的首倡。从2001年全国高考压轴之作《赤兔之死》开始,富有文化底蕴的作文走入人们视野,逐渐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语文现象”。

其后,在高考作文中,“文化作文”比例大幅上升,而且得分明显高于一般文章。特别是2005年之来,这种作文现象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实践。比如四川省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均为文化作文,如:《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烟随风逝,名随史流》《那阵风吹过》《永远的苏武》,其中《永远的谭嗣同》成为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中最夺目的佳作。

分析以上作文,它们均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话题,用文化的意蕴丰美话题,用文化的笔法写作话题,用文化的思辨挖掘话题,以其扑面而来的文化的芬芳与鲜妍成为一种“作文文化”现象。

二、“文化作文”兴起的社会背景和原因

1.“传统文化热”“国学热”是“文化作文”的社会背景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何处去”是文化哲学的三大基本问题。20世纪末,江泽民同志和国学泰斗赵朴初的“国有事当问谁”的世纪问答,触发并兴起、繁荣了“文化寻根热”“国学热”和“传统文化热”。

在此基础上的传统文化的复兴,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三项规模空前的文化出版工程《大中华文库》《佛藏》和《儒藏》的启动。第二,以研究和授受传统文化为主的三类学院的陆续成立。这分别体现在民间意义上书院的重振,高校里国学院的设立以及全球范围里孔子学院的开张。第三,体现在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的展开:以张岱年、季羡林为首的七十六名文化界人士签署了《中华文化复兴宣言——为促进新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与发展而奋斗》;读经祭孔;改革课程。

在此社会背景下,“文化作文”的兴起和创新是水到渠成的事。

2.“文化作文”是新课程改革和新课标的要求,是语文教育的“原点”回归

新课程改革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解决教育“为了什么”和“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的问题。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思指出:“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须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培根也说:“历史给人类以智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性质和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把培养“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确立为及其重要目标;把积淀和承载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文化作文”作为新课改的创新实践,并成为实施新课标的途径之一。

3.“文化作文”是作文教学走出困境、寻求“突围”的突破口

多年来,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便是作文教学,学生感到痛苦的也是作文习作。学生作文存在许多问题:心理上,普遍怀有程度不同的畏惧心理。内容上,一是空洞、僵化,二是缺少灵气,无个人思想等。结构上,套范文,模仿式记流水账,机械、缺少变化。语言上,八股调、学生腔,不活泼,缺少朝气和活力。

材料丰富、立意深刻、构思精巧、形式多样、语言凝练、意境诗化的“文化作文”的探索,给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作文指导途径,给学生创新了作文立意构思习作的空间。它是作文教学创新、走出困境,寻求“突围”的突破口。

三、关于“文化作文”的特点

解读当前浮躁的“文化作文”现象,分析“文化作文”走向,我认为,高品位的“文化作文”应具有文化自觉、文化视角、文化集成和文化表达等特征。

1.“文化作文”应是语文教师的文化自觉

文化是一种生命现象,是生命衍生的具有人文意味或生命意味的现象,是与生俱来的。教师生命的言语或行为是先天赋予的文化自觉。

在中小学各学科中,语文教师是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精神的拥有者和传承者,应有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對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有对中华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2.文化作文”应是文化视角和文化意识

所谓的文化视觉和文化意识要站在文化的高度,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话题,要体现文化精神与文化品位。比如,看落霞孤鹜,从文化的视角去审美欣赏,感受的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看秋水长天,从文化的视角去关照,感觉千年文脉承载的文化沧桑。

文化作文的文化视觉是在立意上把话题放到一个广阔深厚的文化背景上去审视、对比、碰撞。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文化积累,需要不断增强个人的文化素质,培养出高品位的文化眼光。

3.“文化作文”是文化素养的生成

“文化作文”的文化生成是我国几千年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经典素材、元素的积淀、积累、生成和融和,是学生文化审美系统的构建。这文化审美系统包括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观等。

余秋雨说:“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文化生成需要积淀积累。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脉的把握,是民族集体文化人格的创建。

4.文化作文”是文本固话的文化表达

“文化作文”的文化表达是学生作文的立意固化、优化、美化和艺术化,是表达的艺术技巧和艺术表现,是学生写作的文化归结。它是在积淀积累的基础上,以文化的视野和人文视角的集成和生成,以“文化”的审美立意、构思,用富有感染力的表现手法表达出来,是按照审美尺度的艺术建构和创造的。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表达不应是程式化的合成,不能是花哨的浮夸,更不是浅显化表述和机械式的材料堆积。

总之,文化作文是新课程改革的尝试,需要我们关注和呵护!文化作文是作文教学的求索,需要我们实践、创新!文化作文是教育文化现象,需要我们研究、构建!正如台州中学洪方煜老师所说:“让作文真正成为承传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真正的文化气息与魅力,以净化文化的生态,提高作文的品位,进而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余秋雨.何谓文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10.

[2]洪方煜.警惕“文化作文”的几个误区.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3(11).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师范进修学校)

?誗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现象作文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