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点滴引发我教学工作的无限快乐
2014-05-30张柳平
张柳平
生活与工作像一对孪生兄妹,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生活处处流淌着一支歌,热爱生活,思考生活,能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帶来无限快乐。
一、顺序换一换、炒好番茄蛋
饭桌旁,女儿眼里盯着我刚刚炒出来的菜,一本正经地说:“同样的鸡蛋,同样的番茄,爸爸炒得最好吃!为什么妈妈炒的会糊呢?”为了弄清其中的原因,亲自看着他煮了一次。原来也没什么大厨的手艺,只不过是工序不同罢了。我是先炒番茄再煮鸡蛋,认为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啦。而他,是先煎鸡蛋再炒番茄,这样番茄就不容易粘锅而使鸡蛋变糊。可就是这小小的不同,竟使得番茄蛋的色、香、味大相径庭。可我竟一直坚持着,不曾想过去改变它。缺少的正是思考的头脑。工作也一样,要改变现状,就要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烹饪出色香味俱全的工作套餐。
欲批评而先表扬,要指明存在问题而先把心温暖,只是调换了顺序,只因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心理,效果截然不同。以和蔼的态度面对学生,拉近了师生距离,师生关系融洽了,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师生身心愉快,教师不也是受益者吗?
有时问题弄糟糕的原因就在一些乍看并不起眼的小环节,小问题上,打破固有的环节,改变既定的顺序,不仅能把番茄蛋炒好,还可以把工作干得漂亮。别忽略问题的细,问题的小,许多时候,奇迹的出现,都在小小的地方。
二、歌儿唱一唱,烦恼靠边站
学校规定,每节正式上课前5分钟为唱歌时间,现在所任教的班级好似不太爱唱歌,走进课堂,感觉有点沉闷。如果以唱歌比赛方式去做,如何呢?
第二天,我一进教室就对学生说,今天的课前准备我们一起唱歌比赛好吗?学生好像没什么反应。当我说明比赛方式及规则时,学生很兴奋。以学生座位中每个小组为单位,轮流唱。为了让更多人员参与,要求每人最多只能唱两次。所唱歌词带个“我”字。这样的歌实在多,哪个学生的心里不藏着几首,大家跃跃欲试,气氛很活跃。因为害怕自己组落后,有些较胆小害羞的同学也站起来一展歌喉。5分钟,转眼过去,学生精力充沛地开始新课学习。
有时,我又尝试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让他们各推荐一名同学与另一组的同学PK。拉拉队员时而兴奋,时而紧张,齐心协力加油助威。真所谓人人参与,个个乐在其中。一次,唱“小动物”歌时,是谢映和严金婷PK。每次谢映唱完,严金婷都故卖关子似的,等对方准备倒数5个数时,她就关键时刻嘴里蹦出:“我有一头小毛驴,从来也不骑”,“喜羊羊,美羊羊,暖羊羊”……调皮的她歌声甜美,对方拿她没办法,她唱出了大家熟悉但一时又想不出的歌儿。大家暗暗佩服她。说来也怪,从那之后,我发现她学习数学的兴致高了,课堂还积极发言了呢。
只要多动脑,细心而又聪明的你,定能想出更多比这还要有趣的“小小游戏”。
三、想法变一变,美景眼前现
一天,我发酵了面团,女儿说不想吃水晶包,想做各种各样的小馒头。“好的,今晚你做主。”这次女儿会有什么杰作出现,我充满期待。
女儿抛开传统的面包模型,大胆尝试,创新,我也不甘落后,做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美味夜宵。也许会有失败,但不畏失败,才能推陈出新,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改革和课例研究要有勇气,要敢于对自己的经验和做法说“不”,敢于吸收和接纳教育中的新思想和新主张,敢于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各种新理念和新方法,敢于接受外来的挑战。如果我们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用一成不变的模式对待课堂和学生,日子久了,很难不被学生厌弃。所以教师面对正处于青春期的、瞬息万变的孩子们,常常变换教育的形式,给每天的课堂注入新鲜,肯定能享受被学生肯定的快乐,同时也在不断地尝试中积累方法、经验,与时俱进。
四、切莫等一等,适时就采摘
工作之余,那片菜地成了我的乐园,春秋冬夏,总有青青的菜苗在地里长,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多年来的栽种,我摸着了一些种菜的门道,对摘菜也有一个发现:菜在合适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采摘!曾经试过,本最合适摘的菜苗、瓜果,有时确实吃不了那么多,或是事情多没有及时去菜地,结果一看,菜老了许多。摘回来要舍去好大一部分,实属浪费,而且它们仍在吸收许多养分,影响了后面菜苗的生长。
我们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每每新的学期开始,自己就想着这个学期要多阅读教育教学书籍,至少完成一篇论文,上一节教研课等等,学期结束一看,什么都没办成。为什么这样?有时上课后,觉得那节课有几点应该记下来,可就是懒得拿起笔,时间一过,妙招飞了,以后的课堂错误重演,相当于又回到原点,后悔当初没有及时理一理。这不正像摘菜吗?我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最佳采摘时间”,当事情越堆越多,像积多了的残梗老叶,难以处理,乱了头绪,影响了办当天事情的心情,一系列事情都做不好。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将自己的观念以适当的方式及时表达出来,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创新能力。一节课后,教师要及时抓住、培养和展示头脑中的观念,将其种植在自己的心灵的花园里,使之开花结果。
《教育因思考而精彩》一书里,郑老师这样写道:“理”就是思,就是学,就是写,就是不断地完善自我。所谓的名师,名家,无不都是通过“写”走出来的!我也看过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现在再看《教育因思考而精彩》,正如郑老师所言:他的许多做法我们确实试过,也有可能比他做得还好,但我们只是做了,人家魏书生不仅做了,而且“理”了。抛开名家不说,忙忙碌碌的日子,谁的身边没有故事?有趣的,感人的,发人深省的,令人愉悦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多少事情不留痕迹,唯有手中的笔,抑或指尖下移动的鼠标,能把往事如粒粒珍珠串起,不知不觉中,你也累积了许多,收获了快乐。一片耕耘,一片收获,感谢手中的笔,甜蜜了回忆,宽阔了胸怀,丰富了思想,充实了自我。你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