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有效文章 实现特色办学
2014-05-30吴斌冯凤云
吴斌 冯凤云
校本教研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赵丰平校长说过:“教育是一项事业,教育是对学生一种人性的呵护,对人性成长的一种引领,就是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性光辉,让学生会生活、让学生会交流、让学生会爱、会看,能够承担责任、能够学习、能够提高、能够创造。”我校虽说比较年轻,但年轻的学校也具有探索的热情。借助市教研室的东风,英山县思源实验学校的教研工作也卓有成效。
一、根植学校文化,打造有效教学成长的“摇篮”
(一)确定了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以校为本,是我校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搭建平台,结合我校的校情、学情以及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生发的新想法、新观念,在县教研室段云主任的指导下,开展了课题《开发学困生多元智能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以教研促教学、以教改促质量的教研氛围,提升了教师的自我研修意识,使教师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从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上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二)建立了一套好制度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教研领导小组,将学校的主要精力用于学校校本教研的研究、规划、管理和实践上,制定了重质量、讲实效的校本教研计划,教研教改的中长期计划。根据学科的特点,制定了专门的听课、评课制度。为了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学校制定了教研组、备课组的考核细则和激励机制,学校每学期拿出一定的款项,用于奖励在教科研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形成民主、高效、开放的教研机制。
(三)明确了分工
领导小组的分工十分明确,校长负责全面的协调管理工作,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教学研究的规划、管理、总结等工作,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的教研活动的具体落实,教研工作由教导处专人负责主抓,负责教研工作的计划制定、督促实施、材料收集和归档整理,每位教师都有记录成长的记录袋,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的教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四)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
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学期初学校制定出学校教师研修方案及派遣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外出学习。我校在这一年时间里,多次承担了高效课堂推进活动,并利用业余时间,基本完成了對教师进行了微机基本知识与操作、现代资源使用等专项内容的培训。鼓励教师走出去取长补短,及时总结,将所学、所悟、所获与其他教师分享。通过培训学习,老师们即接触了教育教学前言阵地、接受了全新的理念,同时也提升了教学和管理能力,最终达到全体教师全面成长的目的。
(五)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1.打造科研教师。学校在县教研室的带领下,校长亲自主抓学校的每一轮听评课活动,寻找优秀的教师资源,依靠教育科研培养一批能独当一面的品牌教师,造就一支风格鲜明的优秀教师群体;开发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2.建立特色的小组学习模式。根据我校的特有校情,想在一两年内实现教育质量的飞跃,必须要寻找一套适合学生的学习模式,通过全体教师的通力协作,小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初步实现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每个年级课改班的辐射作用下,学校的素质教育开展的有声有色,并在县域之内崭露头角。
3.紧扣特色的教学模式。由于我校还比较年轻,依靠学校现有的资源,想独立完成一项有效的科研课题,还存在很大的难度,然而,学校的成长离不开教学,教学形成特色离不开教研,我们学校借助市教研室的东风,申报了课题的子课题,从小范围着手,依靠教研室丰富、完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发展。
二、聚焦教师课堂,分析有效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只教不研,课堂改革止步不前。由于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非常年轻,有的老师凭着自己年轻、气盛,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按照自己的一套来教学生,总觉得自己教的比别人好,平时只听听课,不参与讨论,不参与自评,也不进行教学反思。
(二)缺少专业的引领。我校建校的历史非常短,还是刚刚参与省、市级课题的创建活动,校本教研还是刚刚起步,缺少较高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所以在教研中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教研方面也没有出现教研新星。
(三)没有理解课题的含义,出现盲目跟风现象。在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中,也不乏存在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认为“教研工作是软工程,是形象工程”没有必要认真搞,即使参加课题研究,也仅仅是在原有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稍作改变,根据课题的形式,以“临摹”为主,别人怎么上,他就怎么上,根本没有理解课题真正的含义,“依葫芦画瓢”,即使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也绝不会提出质疑,只要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就可以。这种“只求形似”的应付行为,不但牵制教师的许多精力,而且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温总理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必须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地去实干,用我们的真心,献出我们的真情,凭睿智践行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