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晏子使楚》点评

2014-05-30俞凤霞周树芳李家敏白梅朱永福

亚太教育 2014年6期

俞凤霞 周树芳 李家敏 白梅 朱永福

一、模式变化,让思路“新”起来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执行教案为手段,以达到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按部就班,教学就是“你讲我听”,千篇一律,呆板乏味,枯索无味。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僵化,模式陈旧,以致课堂死气沉沉。

今天,我们从基于“三疑”课堂理念的《晏子使楚》中,看到了一种新的课堂模式。这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设计的问题教学模式,通过“创境质疑”、“自学探疑”、“合作探疑”和“拓展迁移”等主要环节,并赋予每一环节具体任务,给我们展开了一个全新的课堂教学思路,以及这种模式带来的课堂情境所发生的生动活泼的变化。

二、问题驱动,让教学“实”起来

“三疑”,指的是“质疑、探疑、解疑”的过程。“三疑”的好处就在于紧扣了一个“疑”字。“疑问疑问,有疑便问”,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索,所以在课堂的开始王老师首先提出问题,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这样的课堂,有实在的问题,有实在的学习内容和真实发生的学习事实。

例如,下面就是真实的质疑:

教师:“读了题目晏子使楚后,你想从文中了解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晏子为什么要出使楚国?他去楚国干什么?他在楚国发生了什么事?等等。

王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将问题整理成:

晏子使楚的目的是什么?在楚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并用这两个问题驱动学生整堂课的学习。

在小组合作探疑的过程中,注意细化学习任务,并步步落实,通过引導学生抓关键词,完成表格等形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尊重学生,让气氛“活”起来

活跃课堂气氛不是教师能够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参与出来的,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智慧的火花碰撞出来的。因此我们尊重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王老师这堂课,上得流畅自然,课堂气氛和谐,就在于教师巧妙的引导和过渡,使一堂课上的非常流畅。尤其是当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教师预置的环节时,王老师用很巧妙的过渡语,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导到课堂预料的环节中。在课堂评价中。则处处显示了和学生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形式改革,让学生“动”起来

“三疑”课堂模式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新鲜的事物,大家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摸索。语文课标中指出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阅读、自主表达。在我们的三疑课堂中,采用的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老师或者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课堂上,学生在充分地阅读文本后,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然后各自再在小组中表达出自己的意见,由于上课之前王老师对学生进行了明确分工,我们欣喜地看到大部分孩子包括后进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激烈地讨论、交流中。因为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们避免了平常课堂中一对一的回答模式,他心里的顾虑就少了很多,也就敢于表达,在互相争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达成一致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收获,也使他们能逐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进而课堂效率也得到较大的提高,说明这就是一种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课堂模式,我们将朝这个方向继续努力探索出一条更加适合的我们老师和学生发展的课堂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