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洗礼花更艳丽,风雨之后花更红
2014-05-30刘宝侠
刘宝侠
同事们经常评价现在的学生缺乏亲情,没有爱心,自私冷漠;家长们时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的确,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普遍个性强、动手能力差,智商高而情商低。视障学生更因视力缺陷而产生“特惠”心理,家长或溺爱娇惯或置之不理,也加剧了上述问题的严重程度。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全面育人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健康心理元素,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越来越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下面,笔者以《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教学设计为例,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做法。
一、激趣导入,引发学生内心颤动,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
导入设计:播放视频《狼和小羊》,播放完毕后让学生说说小羊为什么会被大灰狼吃掉?如果你是这只小羊,你会怎么办?
设计理念:盲生由于视觉缺陷,对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音视频材料兴趣浓厚。上课伊始采用此方法,能够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索积极性。而且,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会引发内心的感触,在潜意识中埋下“我不愿做最弱小的”的种子,激发视障学生潜在的自我保护、自我成长意识。
二、从课题入手,引发质疑,强化自强意识
教学设计:(1)学生活动:学生齐读课题,并围绕课题提出相关问题。如谁说我是弱小的?为什么说我是最弱小的?我是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等等。(2)教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在大人的眼中,我们是弱小的。大家看,我们班谁是最弱小的?然后提问被指认为最弱小的学生:大家认为你是最弱小的,你承认吗?你愿意做最弱小的吗?
设计理念:“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通过阅读课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强化“我不是最弱小的”主题。在学生中找弱小的,可让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再次拨动学生心弦。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明白了:我弱小的是身体,可是我完全可以通过学习、锻炼变成内心强大的人。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术,在美感体验中培养爱心
教学设计:(1)在优美舒缓的轻音乐中,播放森林美景及美丽烂漫的铃兰花和野蔷薇花图片,引导低视学生进入情境,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美丽图片的样子;全盲学生在音乐声中,倾听着低视学生的描述,在脑海中想象这些画面,理解画面所呈现的情景,感受一家人郊游中的幸福和谐场面,体验生活的美好。(2)播放闪电阵阵、雷声隆隆、大雨倾盆的视频,让学生说说这是怎样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下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然后,教师指名让学生在此情境下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至课文结束,感受在恶劣环境下一家人传递雨衣过程中的温暖与爱心,也从小主人公不甘心做最弱小的决心与行动中,激发学生的爱心与自强之心。
设计理念: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于视觉。让低视学生充分运用残余视力,能有效提高他们接受知识的速度与数量,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此外,由于视觉缺陷,听觉成了全盲学生接受知识的第一渠道。所以,运用声音信息教学是全盲学生学习最直接、最便捷的手段。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运用两组对比鲜明的声音信息,先让全盲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用心想象视觉所不能及的美丽风景,体会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温馨,触动内心深处的美感体验;紧接着播放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声音,使徜徉在温馨环境中的人突然陷入大自然的恶劣环境中,引发内心的畏惧感,体会在恶劣环境中温情的巨大能量。
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环境骤变引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理解萨沙披上由妈妈传递给哥哥、又由哥哥传递给他的雨衣时,他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最初的疑惑不解,继而不甘弱小,最后证实自己不弱小的言行举止等内容;懂得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弱小的,但是“雨衣”的传递又显示了人类巨大的内在力量——亲情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这样,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不仅可以顺利有效地解决重难点内容,而且能在情境再现中,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意识。
四、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情商
教学设计:(1)分角色朗读。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所读角色的情感。(2)课本剧表演。学生自由选择角色,在模拟情境中,表演家人传递雨衣、萨沙不甘心做最弱小的而为野蔷薇花遮雨的情景。
设计理念: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形式,利用移情作用,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在活动中,不仅是角色扮演者,包括全体学生都在无意识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了剧中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此外,学生通过这次情感体验,形成活动记忆,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会下意识地再现这些记忆,引发类似的行为出现。而且,学生爱与奉献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并会逐渐形成习惯,从而对提高学生的情商大有裨益。
五、知识拓展,反哺社会,培养感恩心理
教学设计:(1)每当助残日、盲人节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得到政府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捐助;双休日的时候,附近学校的学生也会来我校跟学生结对子,搞联欢。你能说说一下这些活动的意义吗?(2)你打算如何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设计理念: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知识从生活中来,终将要为生活服务。两个片段的设计,让学生真实体验到:在人们眼中,盲校的学生是弱势群体,应该得到社会的帮助;社会上的热心人士,真诚地为弱势人群奉献着爱心。而作为被社会上视为弱势群体的盲生,是否甘心做弱小的,理所当然地接受人们的奉献呢?学生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教学活动不应该仅停留在此处,教师应再通过“教学设计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自立自强意识,懂得只有用感恩的心回馈社会,用行动证明自己是生活的强者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总之,教师应抓住教材蕴涵的深刻含义,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予以强化,适时融入心理教育,就能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并能提升学生思想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