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选修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4-05-30叶婷

学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选修课个性发展语文素养

叶婷

摘要:选修课程应在体现基础性的基础上,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去构建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选修课 个性发展 语文素养

一、在教学中,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计打破了原有的课程基本结构,必修课与选修课共同构筑了高中语文的新课程。选修课与必修课教学差异在何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言的应用、审美和探究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这段话精辟地告诉我们选修课与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同。在这里,我们尤其要抓“有个性发展”这个关键词。

选修课共有五个系列,篇目多,我们不可能指导学生欣赏每篇课文。选修课的“选择性”不仅是教师选教材,更应是学生选文章篇目。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审美喜好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指导学生选教材,选篇目。这是选修课教学中须做好的第一步。

《懒惰哲学趣话》是选修课程“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个单元的标题是——“让生命沉思”。高中生已经有从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小事中思考生命生活这个意识。如何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名家的思想,从而在学习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正确观点,这是语文课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单元说明告诉我们:本单元所选文章主要是哲理性散文,偏重于思想性,有一定的思辨性。应当来说,这个单元的文章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懒惰哲学趣话》这篇文章却以对话体形式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有故事,有情节,较其他几篇文章相对来说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所以,在本单元教学篇目的选择上,经过师生共同商讨,最终将本单元的学习篇目确定为本文。表面上看,我们是尊重学生的选择,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活力与张力。

当然,由于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局限,教材中许多精美的文章学生在现阶段不一定能接受。对于这种现象,我觉得可以作如下考虑:有些课文如戏剧、小说等让学生通读了解即可;有些如古典诗歌散文则要求学生有选择性的背诵。

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读说听写能力不能丢,但是更应该注重在课堂上让学生张扬个性

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一定量的积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如果说必修课强调“基础与均衡”,选修课则须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同样是面向全体学生,必修课让全体学生具备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而选修课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让全体学生将自己最有个性的某一面在课堂上得以发扬。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善于复述故事;有的学生善于朗读课文,表达情感;有的学生爱思考,乐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知晓学生的特长,在课堂上人尽其才,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选修课课堂这个舞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在《六国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中,教师可让班上朗诵能力最强的几个学生朗诵课文,让他们读出文章味道;在文章的赏析过程中,让历史成绩较好的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当时的史实;针对文章的结构,可以布置两个学生仿写一篇议论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找到成就感与归属感,对学生本人及语文能力做出及时的、长期的肯定。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全力将自己的语文能力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很好的释放。

三、要有目标意识,但是更注重思维过程,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允许多向性理解

在必修课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设计,我们更关注的是“知识与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是我们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在选修课教学中,我们应强调在“思维与过程”基础之上凸现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教学效果,更要注意这个过程。

比如曹禺的《北京人》,如果放在必修课当中,我们可能把知识目标设计为“掌握戏剧矛盾冲突,分析人物性格”这个层面。但是在选修课教学中,我觉得就有必要去深入了解曹禺“诗化戏剧”的特色了。何谓“诗化”?教材只是在八十九页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术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在阅读完课文后,我给学生出了一个小问题:相对于本单元其他文章,本文什么标点用得比較频繁?大家可以重点阅读下八十八页,思考这个标点的作用。学生重读后,立马以“破折号”回答了我的问题。接着,师生从破折号的用法入手,找出此页中几个破折号来品味背后的潜台词。“诗化”就在一个标点的分析中得到了体现。学生在本课时的学习中,不仅得到了一个答案,更得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深入地了解了曹禺的戏剧,提高了审美能力与语文素养。

而在《懒惰哲学趣话》一文中,对于渔夫和游客孰对孰错,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这样多向性的理解有助于充实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倾听他人的见解后学会完善自己的思考。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这个寻常故事,在探究思辨的过程中树立自己的人生观。

四、选修课的作业设计应有自己的特色,既要体现基础性,也要有艺术性、趣味性

必修课的教辅资料很多,选修课相关的资料则要少得多。于是,很多教师在选修课这块,忽略了作业布置这块。殊不知,选修课的作业其实比必修课更易寻出新意。《不是死,是爱》(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这首十四行诗,在情感的表达上,体现了曲折变化的特征。学完后,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学生也这样去创作一首诗歌。但是,我们不要给学生太多的限制性条件,只让学生注意情感的曲折变化就行。学生如果要完成好,首先必须对这首十四行诗有深入的了解,其次还需好好地选择话题,组织好语言。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才能够在作业的创作过程中得到有效提高。

在《高妈》的教学中,与其空洞地从文本品味高妈的语言特色,分析高妈的人物形象,不如让学生阅读文本,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写一段话,去刻画身边的某个人。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仔细阅读文本,对文本中的高妈有个性化的解读,同时又要对身边的人和事多加观察,且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后上交的作业中,我发现学生多以老师为刻画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对授课教师作了深入细致的观察,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发掘了老师的性格特征。在“阅读文本—自我解读—观察生活—语言再现”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应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使学生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语文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当然,正如《课程标准》所说,选修课类型的不同导致“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差异”。但是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去构建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当是选修课教学的一个立足点。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选修课个性发展语文素养
高校开设普拉提选修课的意义探析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关于光学与现代生活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高职英语视听说选修课多元考核手段
河南省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